【电子技术】 §1 半导体器件 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N 、P 型杂质半导体?两类杂质半导体中的多子、少子分别是什么?其浓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2.PN 结(普通二极管)具有什么工作特点? 3.稳压二极管的稳压条件是什么?4.三极管的三个工作状态及其特点是什么?它们与外加直流偏置的关系? 当CE CC U U »、0CE U »时,三极管分别处于什么状态?5.三极管的几个主要参数b 、C I 、BEU 、CEO I 、CB O I 等与温度的关系?二、二极管电路分析【例1】二极管是理想的,求1I 、2I 、3I 。
【例2】分别画出下述两图中o u 的波形。
(已知102i u tV w =,5E V =;二极管是理想的)§2 基本放大电路§2-1 电压放大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三极管电压放大电路的截止失真、饱和失真?它们与静态工作点的关系?如何解决?2.什么是三极管电压放大电路的频率失真?原因?3.什么是三极管电压放大电路的零漂?原因及其抑制方法?4.射极输出器(共C放大电路)的特点?二、基本计算掌握两种共E 电压放大电路及共C 电压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点和动态指标的计算,熟练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例1】T 为理想的。
(1)计算放大电路的工作点。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3)求动态指标。
(4)问:若电阻B R 太小,输出电压有可能产生什么失真?【例2】已知:9CCU V=,50β=,BE U 忽略不计,124B R k =Ω,212B R k =Ω,1C R k =Ω,2E R k =Ω,14L R k =Ω,22L R k =Ω ,0.02i U V=。
求:1.静态工作点;估算be r。
2.画微变等效电路。
3.01U 和02U 。
4.若耦合电容1C 的值太小,会产生哪种失真?【例3】多级放大器电路如下图,E C =12V,R B = 450kΩ,R B21=30kΩ,R B22 = 10kΩ,R C = 5kΩ, R E1 = 10kΩ,R E2 = 3kΩ,R L= 5kΩ,β1 =β2 = 50,U BE1 = U BE1 = 0.6V求:(1)计算各级静态工作点;(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3)各级放大倍数和总的放大倍数;(4)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5)前级采用射极输出器有什么好处?§2-2 功率放大基本概念:1.甲类、甲乙类、乙类功放?哪种易产生饱和失真?哪种易产生截止失真?2.什么是互补对称功放的交越失真?产生这种失真的原因?如何消除?§3 运算放大电路一、基本概念1.为什么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要采用差动放大器,输出级要采用射极输出器? 2.运算放大器构成P 、I 、D 运算电路时,为什么要引入负反馈? 3.电压负反馈、电流负反馈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电压串联负反馈对运算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有什么影响? 5.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正弦振荡器的振荡条件是什么?起振条件? 6.运算放大器的输入、输出保护和防电源极性接错电路采用什么器件?二、分析计算 【例1】(1). 求1o u 、2o u 和o u ; 2. 说出2A 构成的运算电路中引入了哪种反馈?【例2】(1.)写出1o u 、o u 与iu 的关系式;(2.)确定第二级运算电路引入的负反馈类型?§4 直流电源 一、基本概念1.硅整流直流电源由哪几部分组成? 2.集成三端稳压器型号78W创、79W 创的含义?3.稳压管稳压电路、线性稳压电路即串联稳压电路的原理?二、分析计算 【例1】已知:220U V=,15ZU V= 。
求:(1)一切正常时的i U 和o U ;(2)其它正常而电容C 断开,则i U 和o U 为多少伏?问:若用集成三端稳压器代替稳压管稳压电路,请在图的右方将虚线框中的稳压管稳压电路改成集成三端稳压器稳压电路,并选择集成三端稳压器的型号。
【例2】(1)画出整流变压器供电的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和负载为电阻R L 电路;( 2)如果整流变压器二次侧电压U 2 = 20V ,现测得负载电阻R L 两端电压为18V ,则可能的故障是什么?为什么?【例3】已知:210U V=,5ZU V=,R 是限流电阻 。
(1)试正确连线构成硅整流稳压电源电路。
(2)整流、滤波正常情况下,改变负载电阻L R 使负载电流LI 在515mA mA :间变化时,仍确保稳压管正常稳压,试计算此时使稳压管电流Z I 不小于5mA 的R 值。
(3)若R =0,稳压管能否正常工作?§6 组合逻辑电路一、基本概念1.基本逻辑门:与、或、非、与非、或非、异或门等的逻辑符号、逻辑关系?2.二极管与门、或门电路和三极管非门电路的组成?3.什么是OC门、三态门、传输门?哪一种作电子开关?哪个可实现“线与”?4.什么是TTL、CMOS集成门?这两种门混合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5.逻辑门多余的输入端应任何正确处理?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例1】分析下图所示的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的逻辑关系(写出真值表和逻辑式),说出该电路实现的功能,并用逻辑符号表示。
【例2】用“与非门”实现()F A B C BC =++,画出组合逻辑电路图。
【例3】(1)写出下图中F (输出)与A 、B 、C (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式;(2)画出用逻辑门符号表示的组合逻辑电路。
(注:二极管是理想的)【例4】设A ,B ,C 为某保密锁的3个按键,当A ,B ,C 或者A 、B 或者A 、C 分别同时按下时,锁才能被打开,当不符合上述组合状态时,将发出报警信息,试用与非门设计此保密锁的逻辑电路。
§7 时序逻辑电路一、基本概念1.熟记RS、JK、D、T双稳态触发器的功能2.编码器、译码器、寄存器、计数器分别属于哪种逻辑电路?3.555电路属于模拟电子电路还是数字电子电路?其三种应用是什么?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例1】控制彩灯的时序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当逻辑门输出F为高电平“l’’时,彩灯就点亮。
3个触发器的初始状态210000Q Q Q=要求:(1)写出F1,F2,,F3的逻辑函数式。
(2)列出Q0、Q1、Q2,F1、F2、F3的状态表。
(3)画出Q0、Q1、Q2的波形图。
(4)说明3个彩灯点亮的顺序。
【例2】分析下面时序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设初始状态Q2Q1Q0=000),要求:1)写出驱动方程;2)分析电路的逻辑功能。
练习1.P型半导体中的少数载流子数量主要由。
决定。
2.晶体管的工作环境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集电极-基极反向饱和电流。
A.减小B.增大C.不变3.PN结两端施加正向偏置时,扩散电流()漂移电流。
A.小于B.等于C.大于4.处于放大状态的三极管的三个管脚的电位分别是7V、-3V、-2.3V,这个三极管是。
A.PNP型硅管;B.NPN型硅管;C.PNP型锗管;D.NPN型锗管5.晶体三极管是种器件。
A.电压控制电流;B.电压控制电压;C.电流控制电流;D.电流控制电压6.欲使稳压管在电路中起到稳压作用,应使其工作在。
A.正向导通区B.死区C.反向截止区D.反向击穿区7.图示电路,二极管视为理想二极管,F端的电位是。
A.+3V;B.+5V;C.+8V;D.+2V8.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时,正确的是。
A.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B.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正向偏置;C.发射结处于反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9.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能放大直流信号而不能放大交流信号;B.能放大交流信号而不能放大直流信号;C.不能放大直流信号也不能放大交流信号;D.能放大直流信号也能放大交流信号10.三极管由于静态工作点设置过高引起的失真称为。
A.饱和失真;B.截止失真;C.频率失真;D.交越失真1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加上滤波电容后,使负载两端。
A.电压脉动减小,平均电压降低;B.电压脉动增加,平均电压升高;C.电压脉动减小,平均电压升高;D.电压脉动增加,平均电压降低。
12.图示A、B、C、D中,传输门的符号是。
A B C D13.三态门的三个状态是。
A.1态,0态和高阻态;B.1态,0态和任意态;C.1态,高阻态和任意态14.图示为基本RS触发器,当其输入端R、S均为0时,其状态为。
A.0 B.1 C.不定15.下降沿触发的JK触发器,其输出Q端与输入端J连接,K端为1,触发器初始态为0,在CP脉冲的作用下,输出端Q的波形为。
16.电路如下图所示。
设u i=10sinωt(V),二极管D1为理想二极管,恒压源E=5V,硅稳压管D2的稳定电压为6V,试画出u o1、u o2的波形(忽略D1、D2的正向压降)。
17.试分析图示电路中u0与u i1、u i2的关系式,并说明第一级运算放大器采用的负反馈类型。
18.如图a所示电路,⑴求静态工作点;⑵画出微变等效电路;⑶求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电压放大倍数A u和对信号源u s的放大倍数A u s;⑷若输入图a 图b 图c波形为图b,而输出波形为图c,电路出现了什么失真?若保持其它参数不变,仅调整R B2,则R B2应如何调整?20.图示电路中,已知:R=500Ω,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10V,稳定电流I ZM=20mA,I Zmin=5mA,⑴如果I o=20mA,求电路正常工作时输入电压U i的波动范围?⑵如果I o=15~25mA,求电路正常工作时输入电压U i的波动范围?21.I)下图为二极管构成的逻辑门电路。
要求:(1)写出F(输出)与A、B、C(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式;(2)画出用与非门表示其关系的组合逻辑电路。
(注:二极管是理想的)II)用与非门实现逻辑关系为F A B A B C =•+••的逻辑电路。
22. 设JK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Q1Q0=00”。
用M来控制下图所示的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转换。
要求:1. 写出的驱动方程;2. 列出M=1和M=0时的状态转换表;3. 分析M=1和M=0时的逻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