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维修,根据其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分为5种类型。
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包括屋顶除草、勾抹;局部揭傡补漏;梁柱和墙壁等支顶加固;庭院清理整顿、室内外排水、疏导等小型工程。
这类工程不改变文物现存结构、材料、外貌、装饰和色彩,一般由管理单位或使用单位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完成。
抢险加固工程古建筑的某些部分在发生了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固等应急工程。
这类工程需要经过技术检查,制定抢险加固方案,并经文物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进行。
如果由于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报时,须补报备案。
重点修缮工程古建筑进行较全面和较大规模的修缮,必须事先做好勘察测绘、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工程设计要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并提出修缮工程申请书”,按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施工。
局部复原工程是指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已损毁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
此种工程必须具备详细的科学依据,根据研究确能复原局部结构或构件者,按重点修缮工程具体要求进行。
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亭或窟檐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
附加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方案按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报经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后才能施工。
板门是由数块木板拼装而成,年久易收缩开裂变形。
细小裂缝可待油饰时用腻子勾抹严实。
一般裂缝用干燥木条嵌补粘牢。
开裂严重时,应将整扇门卸开重新安装,宽度不足部分用整板拼接,恢复原有尺寸。
板门上原有门钉、门俒等铁件,如有缺损需按原样补配。
门俒磨损压劈或连楹圆孔磨损扩大,会造成板门下垂。
维修时在下俒外皮套一个铸铁筒,恢复原有高度。
铁套筒上部伸出两块铁板,用螺柱与肘板钉牢,同时在门枕的海窝处,放置一个铁碗承托套筒,延缓门枕继续磨损。
上门俒残损或连楹圆孔磨损扩大时,应在圆孔内和门俒外皮各套一个铁筒,防止门扇继续倾斜。
门扇变形,应整扇拆卸重新安装,灌胶粘牢,背面接缝处钉薄铁板加固,铁板应嵌入边框内与表面齐平。
格扇心部残缺小部分时,按原来搭接方式补配粘牢,大部分残缺的,应先将格心整体卸下,补配后重新拼装。
裙板雕饰残缺、边框糟朽等应按原样复制后重新安装,粘接牢固。
古建筑瓦顶维修技术瓦顶维修要按照中国传统技术要求进行。
根据损坏程度不同一般采用拔草勾抹,揭瓦维修两种方法。
拔草勾抹瓦顶除草的方法有人工拔除和化学药剂灭除两种。
人工除草宜在春天或初秋季节进行,一定要拔草除根。
化学药剂除草,要选择有效的、对人畜无害,不损伤和腐蚀古建筑物的质地,不污染的药剂。
瓦顶拔除杂草杂树后,出现瓦缝松动、勾灰脱落,要及时清扫瓦陇,"捉节夹陇”。
揭瓦维修包括:苫背、傡瓦、调脊等项工序。
揭瓦前要做文字、图示和照片的现状记录。
雕花脊筒、大吻、小兽等一些艺术构件要编号,统计数量,绘制编号位置图,图上注明构件名称和编号。
重新安装前,要清理和挑选瓦兽件,对具有独立文物价值并已残破的吻、兽及带有雕刻的艺术构件,可采用漆皮泥、环氧树脂等进行粘补。
大型的吻、脊、兽等件亦可用铁活加固。
瓦顶苫背有护板灰、灰泥背、青灰背3个防护层。
护板灰的厚度1〜2厘米。
材料重量比为100 : 3 : &还有一种做法是在望板上先刷冷底子油一道,然后铺二毡三油防水层。
凡是两坡相交处再骑缝铺一层油毡,或在望板上先刷一道沥青膏,再抹护板灰。
灰泥背的灰泥为1 : 3或1 : 4。
泥内另掺麦草或麦壳,每100千克白灰掺草5〜10千克。
明清宫庭建筑中常用麻刀替麦草。
白灰、麻刀重量比为100 : 5。
南方建筑多用1 : 2砂灰背或重量比为100 : 5〜10的蛎灰麻筋背。
还有一种焦渣背,白灰与焦渣体积比为 1 : 3。
青灰背厚约2〜3厘米,用料比例与护板灰相同。
在刷青灰浆赶压时,散铺一些麻刀,随刷随轧,增加青灰背面层拉力,防止出现微细裂缝。
操作时,要自上而下,压抹光平,并就举架作出囊度,使整个层顶的曲线更加圆和优美自然。
背苫完后要在脊上抹压肩灰。
傡瓦时板瓦底部用厚4〜5厘米灰泥垫牢,筒瓦下需用灰泥装实。
灰泥重量比为白灰:黄土=1 : 2〜3。
亦可在灰泥里加麦草或麻刀。
焦渣背则用体积比为白灰:焦渣=1 : 2焦渣灰傡瓦。
瓦傡好后,还要做好“捉节夹陇”。
调脊时,先按图纸位置拉线找好弧度,吻、兽和脊筒内预置铁或木制脊桩。
用灰泥或细焦渣灰填实。
不用脊桩时,在中间拉铁条或铁丝,将脊筒串起来,防止滑脱。
古建筑木结构的修缮木结构修缮原则我国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古代建筑,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风雨雨的考验,有些完整地保存至今,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但是,木材作为-种生物材料,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劣化。
加之对一些古建筑的保管使用不当,更加速了这一劣化的进程。
一些人为的社会因素,也会给古建筑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
因此,我国古建筑面临巨大的维修任务。
关于古建筑的维修,1982年11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古建筑"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做到下述几点:(1)有统一规定的,一定要按照统一规定做;没有统一规定的,要按当地常见的做法做。
(2)若建筑物没有被修缮过的记录,在修缮中应尊重和保持原状,不能改动;若建筑物经后人修缮改变了原有传统做法和制式,重修时要尽可能地予以纠正,以使其符合原状。
(3)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古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手法和风格,维修时要尊重当地的技术传统和建筑物的时代特色。
木结构修缮的新趋势一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古建筑维修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必将日益深入和广泛。
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如X射线、超声波和激光等,对大木构件做无损探伤,已能精确地测定构件损害的部位、大小和损害程度等。
用X射线照相技术甚至可以确定某些木材害虫的种类。
一些物理手段已成功地用于木结构和木质文物的杀菌和杀虫。
高分子材料用于腐朽和虫蛙木结构的加固,国外早在19世纪末已实验性地做了大量工作,至20世纪50年代,已开始被广泛应用。
而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才正式用于实践。
实践证明,用高分子材料加固木结构,省时、省力、节约开支,加固后强度高于原来木材强度,而且加固部位还具有防腐、防蛙的效果,在古建筑维修和木质文物保护中值得推广。
木材的化学防腐处理是古建筑维修中面临的更加迫切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局限,我国古代建筑木结构没有做专门的化学防腐处理。
古代工匠尽管在施工中采取了特殊的通风防潮措施,特别是选用了耐腐、耐蛙的树种,使得有些建筑物虽历千年而不腐,但毕竟木材的腐朽和虫蛙以及物理化学损害,是很难避免的自然现象。
同时,我国现在森林资源严重匮乏,用于古建筑的可供选择的耐腐树种已经不多,实际上,大量使用的是不耐腐的白松和红松。
因此,维修中化学防腐处理便被提到了绝对不容忽视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在园林内,作为旅游景点,新建了一批仿古建筑,由于使用了不耐腐的树种,有的甚至使用了含有大量幼龄材的进口速生树种,在没有做任何防腐处理,且含水率过高(有的高达40%以上)的情况下做了油饰,使得这样一些建筑物在建成后 3 -5年内陆续发生了严重的腐朽,有些甚至已成危房。
目前,古建筑木结构的防腐处理已日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1993年竣工的、举世瞩目的布达拉宫维修工程,以及稍后的塔尔寺维修工程,都运用了现代化的化学防腐处理。
北京市园林局下属的颐和园和地坛公园等维修工程,使用了防腐处理和化学加固的方法,确保了维修工程的质量,将成倍地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大木构件的修缮木结构的保护处理一般都是配合修缮工程,与修缮同步进行的,因此,从事保护的工作人员应该对木结构的修缮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立柱和梁架是整个木结构的重要构件,起着支撑整座建筑物的作用。
它们的腐朽、虫蛙和损坏变形会严重影响木结构的承载力,从而危及整座建筑物的安全。
立柱的维修立柱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梁架。
年长日久,立柱受环境影响和生物损害,往往会出现开裂和腐朽,柱根更容易腐朽。
尤其是包在墙内的柱子,由于缺乏防潮措施,有时整根柱子腐朽,严重的会丧失承重能力。
柱子的损害情况不同,处理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1)局部腐朽的处理:柱子表面局部腐朽,深度不超过柱子直径的1/2,而尚未影响立柱承载力时,一般采用挖补和包镶的做法。
挖补时,先将腐朽部分剔除干净,最大限度地保留柱身未腐朽部分。
剔除部分应成标准的几何形状,将洞内木屑杂物剔除干净,用防腐剂喷(或涂)至少3遍。
嵌补木块与洞的形状尽量吻合。
嵌补前,木块也要用防腐剂处理。
嵌补木块用胶蒙古接或用钉钉牢。
如果柱子腐朽部分较大,面积在柱身周围一半以上,或柱身周围全部腐朽,而深度不超过柱子直径的1/4时,可采用包镶的做法。
先将腐朽部分沿柱周截一锯口,剔除柱周腐朽部分,再将周围贴补新木料。
剔除腐朽部分后的槽口和嵌补的新木料均应做防腐处理。
嵌补木块较短时,可以用胶蒙古或钉牢,较长时需加铁箍 1 -2道。
箍的宽窄、厚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铁箍要嵌入柱内,以便油饰。
(2)开裂的处理:木材在干燥过程中常会产生开裂。
如果立柱制作时含水率过高,在使用中会产生纵向裂缝。
对于细小轻微的裂缝(裂缝宽度在O. 5 cm以内),可用环氧树脂腻子封堵严实。
裂缝宽度超过0.5cm,可用木条蒙古牢补严,操作与挖补方法相同。
如果裂缝不规则,用凿铲等制成规则的几何形槽口,以便于嵌补。
同样,要做好新、旧木料的防腐处理。
由于木材的裂缝是真菌抱子很好的着生地,为此,更应作好防腐处理。
裂缝宽度在3cm以上,深度不超过直径的1/4时,在嵌补顺纹通长木条后,还应加铁箍1 -4道。
若裂缝超出以上范围,或有较大的扭转纹裂缝,影响柱子的承重时,应考虑更换新柱。
(3)高分子材料浇铸加固:化学加固是有效的木结构维护方法。
柱子受白蚁危害后,往往外皮完好,内部已成中空,或由于原建时•料不当,使用了心腐木材,时间一久,便会出现柱子的内部腐朽。
外皮基本完好的柱子一般均可以采用化学加固的方法。
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不饱和聚脂和环氧树脂。
整柱浇铸时,与柱子结合处的梁彷棒卵等应事先用油纸包好,以避免棒卵与柱子蒙古牢,影响以后的修缮。
(4)严重腐朽部分的处理:柱子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局部的严重腐朽,腐朽深度超过圆柱直径的1/2。
这样的情况大多发生在柱脚及上部与梁枋榫卯的结合处,而其他部分立柱材质仍然完好。
此时宜采用墩接的方法。
柱子的墩接方法有多种,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在墩接过程中,对新旧木料,特别是对保留的旧柱子部分应严格按照规程做好化学防腐处理。
在具体施工中,往往不能将腐朽部分全部截去,而要保留内部腐朽了一部分的旧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