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我的祖国教学目标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教学过程一、听赏歌曲——《我的祖国》1.导入新课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
课件轻声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有一位歌唱家,用自己平实的语言、甜美的歌声描绘祖国,就像在唱自己的妈妈一样。
她就是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老师,请听她的演唱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
2.聆听《我的祖国》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配乐。
)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1)首唱者——郭兰英歌唱家郭兰英1930年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叫“香乐”的小村子里。
她的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
《我的祖国》是她为电影《上甘岭》演唱的插曲。
(2)歌曲创作的背景电影讲述1952年秋,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志愿军某部八连忍饥挨饿,坚守上甘岭二十四天,终于迎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舰载炮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
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打退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
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了解电影创作背景。
)4.跟唱《我的祖国》老师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学生跟唱《我的祖国》,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二、学习《国歌》歌词。
1.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这是一幅平静恬美的生活画面,可就在这时一场灾难发生在中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回到1931年。
(学生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2.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一——《控诉》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3.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二——《抗日游行》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4.学一学(1)老师领读《国歌》歌词。
(学生学着抗日游行的样子,跟读歌词。
)(2)齐读歌词老师提问: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试着读歌词)(3)学生领读歌词(由一名同学带读歌词,全班学生跟读歌词)(4)介绍田汉三、学习《国歌》旋律1.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三。
2.认识三连音(1)聆听全曲,学生聆听《义通军进行曲》全曲。
(2)拍一拍,学生拍一拍两组三连音节奏。
3.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旋律(1)视唱旋律第一遍(2)提示加入附点、强音记号的地方,再视唱旋律。
四、演唱《国歌》1.齐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奋起战斗,奖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生齐声演唱《国歌》)。
2.演唱《国歌》五、结束:同学们,身为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
唱好国歌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做的。
让我们热爱祖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唱国歌做起。
(学生起立演唱《国歌》)。
第二课老鸟,小鸟教学目标1.学会饶口令二部歌曲《老鸟,小鸟》。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奉献爱心的美好、甜蜜。
3.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音乐演唱,从中享有集体合作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二部歌曲。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好歌曲。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flash制作的动画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上一堂很有特色的音乐课。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里,居住着许多只漂亮的鸟儿,因为鸟儿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就成为了鸟儿们的王国,他们每天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
(课件一出示,说明:声音是多么美妙动听,动作是如此协调,画面是多么精彩美观,这一幕幕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二、歌曲学习1.旋律学习小鸟是怎么叫的?(啾啾,啾啾啾)下面我们玩个游戏,老师弹琴,你们模仿小鸟的叫声来演唱。
3 3 啾啾 | 3 3 啾啾 | 6 6 6 啾啾啾 | 6 6 6 啾啾啾||1 1 啾啾 | 1 1 啾啾 |2 2 2 啾啾啾 | 2 2 2 啾啾啾||刚才我们听到小鸟们的音乐象声乐的哪种演唱形式呢?(合唱)原来我们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二部歌曲,可是听小鸟演唱的二部还是第一次听到哦,好,下面我们来接触一下,学唱一首二部歌曲《老鸟,小鸟》(出现歌谱)全曲视唱“啪”可以拍腿,也可以带舞蹈性拍手。
2.歌词学习同学们唱得不错啊。
刚才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听(1)熟悉歌词师:大树爷爷看到这一幕,说起了绕口令呢,你们听绕口令:老鸟小鸟,老鸟,喜欢小鸟,小鸟,喜欢老鸟,老鸟喜欢小鸟,小鸟喜欢老鸟,小鸟小的时候,老鸟喂小鸟,老鸟老的时候,小鸟喂老鸟。
我们也来试试(学生熟悉带绕口令风味的歌词)鸟儿们看到这一幕,他们又是怎样的呢?(唱歌)(2)唱词我们也来唱一唱(练习歌曲,处理难点)3.整体演唱分声部演唱三、感受表现1.歌曲艺术表现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老鸟和小鸟,也就是领唱1和领唱2,再分男女声部演唱,提示学生注意声部之间男女角色的变换。
2.欣赏《美丽的花儿》老鸟一日复一日,默默的哺育着小鸟,这是一种什么样精神体现呢?(爱心的奉献),小鸟最初的蛮横不讲道理,最后认识到错误,并找回纯洁善良的心灵。
老鸟和小鸟之间的这种相互照顾、彼此爱护的行为感动了美丽的花儿,你们瞧,花儿也在为他们歌唱。
四、总结全课今天同学们学习了《老鸟和小鸟》,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来说说。
(学生说完后,老师总结)在欣赏鸟儿们尽情歌唱时,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有一只能歌善舞的小鸟特别的突出。
这只小鸟小名儿叫皮皮,那是它特别调皮而得来的,因为它能唱会跳,经常是处于主角的位置,所以很骄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它的父母。
你们瞧,这会儿啊,它又跟妈妈在斗嘴呢。
皮皮和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同学们可以来说一说啊,(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不管怎样,结果如何呢?(小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第三课西南音韵教学目标1.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
2.能认真听赏葫芦丝与小乐队合奏《金风吹来的时候》,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认识两种云南民族乐器——芦笙和葫芦丝,初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乐器。
3.能在地图上标出玉溪、丽江和西双版纳,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教学难点:辨认两件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并感受《金风吹来的时候》的基本情绪。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学生交流学生分组介绍课前收集的云南民歌、舞蹈、乐器等资料。
二、学唱云南民歌《猜调》1.导入云南是中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刚才民歌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云南民歌,今天我们来唱一唱云南的少儿歌曲。
请听!2.听赏《猜调》3.提问:歌声在问什么,你能否尝试模仿。
这首歌运用了声乐演唱形式中的哪一种?小结:这是一首云南儿童游戏时对唱的歌,歌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所以往往开始先唱一个长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
通过一串串问题,双方以对、答的形式展开活动,问得巧,答得妙,妙趣横生。
4.学唱歌曲(1)师生以对答形式学唱歌曲旋律。
(出示歌谱)(要求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注意与十六分音符对应的歌词要唱清楚。
)(2)跟伴奏唱歌词。
(3)加入前倚音演唱。
歌曲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歌曲结尾处加入倚音,表现出对歌双方自信、得意的情绪,表现了儿童顽皮、可爱的性格。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问多答,多问一答等等。
)5.猜谜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谜语并用对歌形式表现。
)(2)学生参与表现。
(分组进行对答游戏。
)三、听赏《金风吹来的时候》云南山水秀丽,少数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劳动中,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民族音乐和乐器。
唱完了云南的歌,让我们来听听云南的音乐吧!1.初听《金风吹来的时候》2.交流感受3.介绍乐器出示乐器图片:葫芦丝和芦笙。
简单介绍这两种乐器,并播放两种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两种乐器的音色及特点。
4.复听(1)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2)乐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情绪有何不同?你能哼唱它的主旋律吗?5.参与表现(1)介绍云南少数民族——傣族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傣族舞舞姿优美。
婀娜多姿,不仅能展现少女的美妙身段,还能体现男子汉的气魄和内在的温柔。
(2)云南音乐之旅音乐会(男生做吹葫芦丝状,女生跳傣族舞)学生围成圆圈随着《金风吹来的时候》的优美旋律,进行舞蹈表现。
四、课堂小结云南的歌美、乐美、舞美,多少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云南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我很感谢同学们,是你们课前准备的丰富材料让我更多地了解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很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不断努力探索,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将它们发扬光大。
第四课丰收乐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听赏乐曲《丰收锣鼓》的教学活动,并能认识演奏这首乐曲的各种乐器,听辨出主旋律的主奏乐器。
2.能学会唱《山乡的彩云》这首歌,感受音乐的美感与丰收的喜悦。
教学过程一、定向1.学生随音乐《丰收锣鼓》步入教室。
2.交流。
同学们,刚才你们踏着欢快的锣鼓声走进教室,是不是感受到了丰收的喜庆?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领略山乡丰收的壮景。
二、山乡晨曲1.观赏山乡丰收场景图片或录像带,学生交流观后感。
2.聆听山那边飘来的晨曲。
(老师展示写在云朵形状卡片上的旋律。
)老师弹唱,学生体验音乐的强弱以及力度的变化,并随琴模唱。
(引导学生运用在两个山头之间对唱时的感觉和模仿回声的感觉演唱。
)三、山乡的节奏同学们,你们的歌声真美,山乡的小朋友敲起了竹板在欢迎你们。
1.学生聆听山乡的节奏,注意听辨强弱力度对比。
2.同学们用竹板或筷子模击山乡的节奏。
3.学生分角色按强弱或节奏句对击山乡的节奏,进一步体验山乡的节奏感和力度变化。
四、山乡的歌1.旋律体验(1)学生边观赏山乡丰收图,边聆听老师弹奏旋律。
(2)学生用“lu”随琴轻声哼唱旋律。
(3)学生划拍认读旋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突破难点。
(4)全班跟琴齐唱全曲。
2.学唱歌词。
(1)老师范唱,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注意歌曲中的力度变化。
(2)学生跟琴唱歌词。
(3)采用师生分句接龙,生生分句对唱等各种方式熟悉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