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高职学生群体特点及成因分析_李昌锋(1)

我国高职学生群体特点及成因分析_李昌锋(1)

第2期(总第79期)2010年4月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an Vocational College Apr .2010No .2(Serial No .79)··75摘 要:高职学生是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心理、行为等特点是教育教学的立足点。

研究高职学生群体性特点及成因,有助于我们“因材施教”,尤其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特点及其成因的分析,为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对进一步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高职学生;特点;成因;启示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10)02-0075-03收稿日期:2010-03-24作者简介:李昌锋(1978—),男,陕西岐山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第二批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陕教工宣[2008]16号)。

我国高职学生群体特点及成因分析李昌锋 李新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随着上世纪90年代高职教育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到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毕业生的人数均占整个普通院校的50%以上。

[1]高职教育侧重技能培养的特殊性,使得研究高职学生的特点,成为当前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一、我国高职学生的主要特点掌握高职学生群体性特征,对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掌握高职学生的特点,除了深入学生中把握和感受外,研究者在高职学生中开展了广泛的调研。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高职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

本文涉及的高职学生的主要特点包括思想特点、心理特点、学习特点、行为特点等方面。

相关数据,除了实地考察外,还来自于几份问卷调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问卷调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和《高职学生生活常识与公德意识问卷调查》。

(一)思想政治素质高,对社会认同感高。

调查中,100%的同学因自己为中国人而骄傲。

80%的同学表示经常关心国家大事,其它20%的同学为偶尔关心国家大事。

80%的同学有靠拢党组织的愿望。

100%的同学强烈反对诸如2009年7月5日发生的新疆打砸抢烧事件的分裂分子及其活动。

从平时的表现来看,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关注国内外大事。

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对于分裂祖国、侵犯中国主权、危害社会的行径强烈不满。

对于诸如汶川等受灾地区和群众他们能够慷慨捐赠,伸出援助之手。

高职学生普遍地认同社会,能够积极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影响,包括负面影响。

从这方面来看,高职学生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更加冷静,更能适应社会。

(二)学习能力一般,动手能力强。

高职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一般。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欠缺,对于理论课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性不高。

由于中学时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毅力,不能刻苦钻研,只求“够用”,因此高职学生的成绩普遍较低。

但同时,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又深得赞誉。

他们在实践课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社团的工作能力以及在校园二课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热情和能干也同样值得肯定。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萎靡不振、昏昏欲睡,但课外却生龙活虎、精神百倍。

因此,他们在课堂与课外往往判若两人,令人称奇。

(三)心理素质过关,社会适应能力强。

从学生平时表现以及问卷调查来看,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好于本科学生。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等严重事件本科院校的发生率远远高于高职院校。

由于长期以来,大部分高职学生一直都是中小学忽视的群体,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要求并不高。

在学业、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他们都能坦然自若。

尽管高职学生也不乏有理想、有追求,但他们没有“天之骄子”的优越感,而更多的是经历过挫折教育,对于外界的要求始终比较客观实际。

因此,高职学生在处理各方面问题时,更为务实,更为理性,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强。

(四)生活常识一般,自制能力稍欠。

调查中,70%的同学表示在宿舍进行各项活动时能够顾及他人感受,20%的同学表示自己没注意,10%的同学表示不能顾及他人感受。

80%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在别人可能休息或进餐时打电话给对方,20%的同学表示没注意,选择从未在别人休息或进餐时打电话给对方的为零。

80%的同学认为夏天不应该在教室穿拖鞋,20%的同学认为无所谓。

80%的同学认为一对恋人在教室里举止不雅应该谴责,10%的同学认为不应该谴责,还有10%的同学认为无所谓。

由于家庭教育、前期教育等方面问题,高职学生的生活常识、公德意识有待提高。

尤其需要加强自制能力和养成教育。

综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明的特色是:实践性与职业性。

这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着重大差别,因此,二者不能采用同一评价标准。

从本科院校评价学生的角度来看,高职学生有太多缺点;但从社会评价角度来看,高职学生又具备太多优点。

可见,高职学生具有其独特的人格,鲜明的特点,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体,应该备受社会关注。

尤其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不能与本科院校采取同样的模式、方法和途径。

二、高职学生特点成因分析高职学生独特的人格特点,主要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所学专业、生源状况等因素有关。

(一)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的原则为“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即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对理论知识要求“够用”即可。

因此,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一般,动手能力较强,在学校不受老师喜爱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却大受用人单位欢迎。

这一点也是符合高职学院的特点,可作为高职院校的优点之一。

从高职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布也可以找到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原因。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占据极其突出的地位,在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占到总学时数的1/2。

学生接受的理论学习阶段比较少,他们运用抽象思维的机会也较少,直观教学、现场操作的学习方式使得他们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更为感兴趣,这也造就了高职学生独特的人格特征。

(二)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导向设置的专业。

学生选择高职院校主要看中的是当前高职院校较高的就业率。

因此,他们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并不一定感兴趣。

而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必须立足社会需求和市场导向,因此,不可能照顾到学生的兴趣。

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往往以职业综合能力而不是以学科能力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因此,在高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有的学生对本专业有兴趣,他的各门功课成绩都好;相反,对专业缺乏兴趣的学生,每门课程对他而言都一样,许多课程尚未开课,已经产生排斥心理,不断的心理暗示,使得成绩越来越差。

(三)高职学生在高考中属于第三批录取的大专层次,综合素质相对较差。

素质教育在中国尚处于发展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属于应试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

尽管这是不科学的评价体系,但成绩往往能说明许多问题。

比如学习努力程度、学生的意志力、家庭教育的质量、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行为方式、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效率、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文素质等等。

这些内容都可从学生的成绩中找到答案。

高职学生可以说是高考中最后一批被录取的对象。

他们的成绩一般偏低,尽管也有自身的优点(如前文所述),但综合素质相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在长期的接触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单··76个的高职学生都很优秀,但放诸于群体当中,学生的缺点很多,问题很多。

(四)生源的区域性较强。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以省为界,甚至以市为界,学生的心理、文化特征趋同。

更重要的一点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在待人接物,言行举止方面需要引导和关注。

如与人打交道,他们往往羞于主动打招呼,尤其是对于老师或长辈。

他们不善表达自我,性格内倾性较为严重。

个别学生缺乏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意识,个人形象、宿舍卫生等方面较差。

加之中学时期学习成绩不佳,少受家长及学校关注,因此,大部分学生表现出缺乏自信的心理特点。

三、高职学生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高职学生群体特点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们应该根据高职学生所面对的培养目标的特点、课程设置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心理、综合素质特点,探索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构建突出实践性、职业性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一)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学生队伍庞大,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

我国的高职教育要从民族的高度、国家的高度、社会的高度以及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育不能产业化,它是国家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执政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不能产业化,不能用经济效益来评判。

因此,必须从根本上重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围绕实践性、职业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离开高职学生的特点。

在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围绕学生实践性、职业性的特征。

改革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特点。

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高职院校很难产生效果。

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全面发展的意识不够。

因此,理论灌输和自由发展只能使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差。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抛开本科院校的模式,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

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或者开发课内实践环节,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教育影响学生。

(三)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科学引导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前文所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对社会认同感高。

据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保持乐观向上,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从职业性角度不断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用高职学生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事实教育学生,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在认同社会的同时也能够认同自己。

同时,就学生存在的问题,如生活常识欠缺、自控能力较低等,学校和教师也应该从正面进行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全人格,不断完善自我,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四)利用好两个课堂,全面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

应该从传统的第一课堂拓展到第二课堂乃至社会大课堂。

[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目前的课堂教学应大胆创新,既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又能够坚守“阵地”,全面育人。

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的二课活动。

对高职学生而言,课外自由支配的时间远远多于课堂学习的时间。

如若缺乏正确引导,就会使一些活动产生不该有的负面效应。

如2009年某高校举行的“相亲派对”,在社会上备受争议。

因此,在二课活动开展中,既要有教育性,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