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花溪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六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节调整的目的和任务 (2)第二节调整的依据和原则 (3)第三节调整的范围和期限 (6)第四节规划调整的数据来源 (7)第二章规划调整完善背景 (9)第一节区域概况 (9)第二节 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0)第三节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11)第四节规划调整的必要性及要点 (16)第五节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17)第三章规划调整完善方案 (19)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9)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调整 (20)第三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1)第四节土地布局优化调整 (23)第五节土地用途分区的调整 (26)第六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 (31)第四章“三线”划定与“多规合一” (33)第一节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 (33)第二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34)第三节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 (35)第四节“多规合一” (36)第五章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7)第一节规划任务和保护目标 (37)第二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 (37)第六章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39)第一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39)第二节节约集约用地的规划管理措施 (39)第七章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2)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42)第二节土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管控措施 (42)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4)第一节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制度 (44)第二节充分利用经济调控手段 (45)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 (46)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监督 (47)附表: (48)表1 花溪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2014年) (48)表2 花溪区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表 (50)表3 花溪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表 (52)表4 花溪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4)表5 花溪区土地用途分区调整表 (56)表6 花溪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表 (58)表7 花溪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分解表 (59)表8 花溪区基本农田调入调出情况表 (60)表9 花溪区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表 (62)表10 规划期重点建设项目表 (63)表11 规划期间补充开发新增耕地建设项目表 (103)前言《花溪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实施以来,对花溪区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用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新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维护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和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要求,编制《花溪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以下简称《调整完善方案》)。
进入“十三五”时期,花溪区迈进城镇化加速推进、产业化跨步发展,生态体系全面构建的重要发展阶段,花溪区将努力打造以创新、改革、开放为趋动力,紧紧围绕“一区四化”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市委“六大工程”和区委“六大计划”为统揽,以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为主战场,以“园区高端化、城市园林化、景区生态化、农村特色化”为主抓手,大力实施“区域整治、景观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路网建设、文化旅游提升、立面整治、城市管理提升”七大工程,全力打造花溪发展升级版。
本《调整完善方案》紧紧围绕花溪区至2020年发展目标和发展空间格局,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保护资源、保障发展,阐明了规划期内区域土地利用战略、规划目标、布局优化,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强化空间优化配置和用途管制,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持续发展,为花溪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调整的目的和任务一、调整的目的依据花溪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和《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指标分解方案》为基础,围绕花溪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相关规划,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开展“三线”划定,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强化规划对科学发展的保障作用,促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耕地保护更有力、节约集约用地更高效、用地空间布局更优化、“多规融合”更深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重点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地。
二、调整的任务(一)落实发展新定位、新战略对土地的需要。
通过规划调整完善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为实现“园区高端化、城市园林化、景区生态化、农村特色化”目标,保障可持续的发展用地。
(二)推进城乡统筹、产业集聚的节约集约用地管控。
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十三五”规划的充分衔接,在总量控制前提下,优化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
(三)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全面贯彻耕地保护新要求,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在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保持现有基本农田布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四)优化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
加强与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和环境功能区划的协调街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红线以及城镇开发边界,开发建设避让优质耕地、林地、湿地,严格保护河流、湖泊、山峦及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用地。
(五)更新规划数据库。
按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更新规划矢量数据,做好质量核查,确保耕地保有量、基本表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等指标符合要求,做到图、数和实地相一致。
第二节调整的依据和原则一、规划调整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7.《贵州省土地整治条例》8.《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9.《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1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1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1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二)相关规划1.《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2.《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3.《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4.《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2010-2020年)》5.《贵州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6.《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7.《花溪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8.《花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三)相关文件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3.《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千亩以上坝区耕地保护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函〔2014〕125号)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4〕25号)5.《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2014〕18号)6.《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办法〉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14〕47号)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8.《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15〕10号)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6〕1096号)10.《贵州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指导意见》二、规划调整原则(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现行《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
根据上级分解下达指标局部调整完善现行《规划》,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既要保证花溪区耕地保有量达到目标任务,更要保证耕地质量不下降,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应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有效盘活存量,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合理调整结构和优化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用地需求。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切实解决好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等突出问题。
(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加强部门沟通、合作,根据上级下达建设用地总规模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强化上下级规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第三节调整的范围和期限一、调整范围本次规划调整范围为花溪区行政管辖范围,土地总面积96414.67公顷。
其中花溪区剩余部分61702.85公顷,包括清溪街道办事处、贵筑街道办事处、溪北街道办事处、青岩镇、久安乡、孟关乡、燕楼乡、马铃乡、黔陶乡和高坡乡;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9980.76公顷,涉及原小河区和托管翁岩、麦乃、把伙、扬中、陈亮、付官6个村,贵安新区24731.06公顷,涉及原花溪区党武乡,麦坪镇,湖潮乡,石板镇。
花溪区行政区划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花溪区行政区划图二、调整期限本次规划调整在现行规划实施的基础上,以2014年为基期年,规划调整期限为2015-2020年。
第四节规划调整的数据来源一、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规划评估和规划调整完善以最新的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及其连续变更到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数据,遵循统一的标准、时点、底图、用地分类和成果要求,保持规划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现势性。
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花溪区统计局正式发布的统计年鉴数据,含人口、国民经济等数据。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采用《花溪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文本、说明、图件及数据库成果。
第二章规划调整完善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花溪区位于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地处黔中腹地,贵阳市南部,东邻黔南州龙里县、西接贵安新区,南连黔南州惠水县、长顺县,北与南明区、观山湖区接壤。
国土面积964.14平方公里。
2012年11月,小河区与花溪区合并组成新的花溪区,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区内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有阿哈水库、花溪水库、花溪公园、十里河滩、孔学堂和青岩古镇等著名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