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于振荣

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于振荣

1、教师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程度。
{
2、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知道浮力的测量方法。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课堂实验及讨论法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浮力的测量方法。
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
《认识浮力》


尚志市乌吉密乡三阳学校
于振荣
课题实验课设计
授课题目
>
《认识浮力》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于振荣
授课班级
八年级
课题题目
}
《创建农村学校与家长和谐关系的实践研究》
研究主题
通过对“创建农村学校与家长和谐关系的实践研究”,提升学校“服务家长”的观念,拓宽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新思路,探索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新途径,促进教师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积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新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提高教育教学整体质量提供有益的尝试,由此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发展。
课堂练习
教师用白板投影打出练习题,找同学回答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
教学Biblioteka 反思;教



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时间安排得当,学生课堂投入度比较高,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比较积极,课堂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课堂效果还可以,本节课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我深感欣慰。
由于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导致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物理语言不准确,逻辑稍显混乱,今后,在锻炼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知识上,还要下功夫,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准备时间不太充足,练习题准备过少,另外,课件播放时动画效果没有了,导致问题和答案一同出现,没有起到很好的巩固新知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以为戒。
观察员通过定性描述反映,本节课教师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程度比较高,问题设置次数和质量很高,师生交流频繁,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较高,虽然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不高,但可以看出是经过思考后的回答,起到了锻炼学生思维及提高“用物理话说物理事”的能力的作用。
接下来的研究还要进行创建农村学校与家长和谐关系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计划在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显著的变化的基础上,使他们更爱学习、更爱合作,更充满关爱,同学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班级面貌蒸蒸日上。为创建学校与家长和谐关系提供前提保障。
科研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施,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显著的变化,使他们更爱学习、更爱合作,更充满关爱,同学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班级面貌蒸蒸日上。
2、通过课题研究与实施,经过一定时期的调查研究,积累丰富的资料,为家校合作的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得融洽、和谐。
观察点
学情分析
“浮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熟悉。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的生活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不熟悉,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压力、压强等,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学习有关浮力的知识,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




;
,





导入新课
教师用白板投影打出死海不死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教师做演示实验1
(实验内容:将乒乓球和铁块放入水中容器水中,球浮铁沉)
/
师:乒乓球浮在水上,说明它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用以克服自身重力。铁沉下去了,它受没受到向上的力呢
(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
师:怎么才能知道沉入水底的物体受没受向上的力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浮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总结归纳
教材分析
《认识浮力》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浮力的初步知识,浮力的定义,产生浮力的原因及计算浮力的两种方法。浮力作为初中物理的重难点知识,而本节既是前面所学习的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受力分析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将为第三节的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第四节的沉与浮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做演示实验2
(实验内容:称重法测浮力)
师:这个力的方向向哪
(学生回答)
#
教师做演示实验3
(实验内容:将乒乓球用线栓住,将线固定在容器底,向容器内注水,将容器倾斜,观察线的方向。)
师生共同归纳这个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师:这个力我们叫做浮力。根据以上内容,同学们能不能归纳出浮力的概念。
(学生回答)
教师用白板投影打出浮力的概念。教师讲授。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有一个可以测量浮力的值,同学们知道是哪一个实验吗
(学生回答)

师:在实验中,浮力的值等于什么呢
(教师在白板投影的帮助下,讲解实验法求浮力的公式及由来。)
师:为什么浸在流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用白板投影,从理论角度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并推出压力差法求浮力的计算公式。
本节课后,请课题组负责人作了点评,他指出了本节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评论中说道:作为整个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的实验课,这节课已经达到了其预期的目的。但是存在着两处有待于改善之处,一处是教学速度可以放慢些,刚刚接触这种形式训练的学生们不太适应,一些思维较快的学生的回答就会影响到后面学生的思考过程,应该更加注意学生思维的差异。第二处就是需要注意每一个问题解决之后的总结与推广,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身还没有达到独立总结和延伸的程度,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学生的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