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修理电子产品时最关心的问题是:从何下手的问题?怎样才能快速找到故障原因呢?根据本人经历,模仿中医诊断方法,总结了一些经验,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拿到一个不良品不要立即通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望:直观检查电路有无连锡,假焊,焊错,焊反,断线,元件变形,变色等现象。
问:问用户是怎么损坏的,也就是说,是通电就坏,或者用了一段时间才坏,损坏时有无异常声音?
有无,冒烟等现象?在工厂就看QC标示卡上的说明;是三无还是电流正常但无波形或者波明显
偏低?等等。
电流很大可能是供电回路短路,电流较大可能是某级放大或某个三极管,二极管,电解电容焊反或击穿。
如果测试时对不良品分类摆放,因为连锡等严重短路引起的电流大故障
就可以快速的在生产拉上实现源头控制,从而减少不良率。
等等。
闻:产品有无烧焦的烤油漆味?有则说明有电流大的故障,而且是变压器等严重发热,使线圈上的绝缘漆熔化产生的味道。
切:通过对PCB板元件进行摸,摇,敲,按,压等方法,使时好时坏的隐性故障暴露出来。
测:根据故障特征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大电流用电阻法,电流正常或偏小用电压法锁定故障范围,用电阻法锁定故障元件。
或者用输入法或信号寻迹法能直观地判明故障在哪一级。
点:当电流与电压接近正常而无信号时,用故障输入法或者故障寻迹法从不同的点寻找故障。
比:对于用电压,电阻,电流法不能判定故障位置时,波形偏低,或者图像画质差,伴音音量较小等,一般是某级放大增益低或信号通路衰减大引起的,通过对比相同点的信号或波形比较容易
找到故障点。
对于无图纸产品更为实用。
通过对比还可发现更多规律:多级放大器中,后级电
流比前级大,哪些元件在多个产品中通用,等等。
换:此方法一般为最后使用,特别是多脚,难拆,贵重的元件,随意更换容易拆坏元件或PCB板。
比如自己开店,拆坏一块几十元的IC,就是修好了也是白干了。
同时要注意:不要修好了性能弄坏了外观,比如括花,变形,离缝等现象。
放大管二常见三极管偏置电路电压关系
1,各元件的名称:如上图所述
2,交流通路和直流通路:口述。
Q1+V OUT IN R1
R3R2R4C3
C1
C2
上偏置电阻
下偏置电阻反馈电阻输出端耦合电容
旁路电容
输入电容限流电阻
Q1+V
OUT
IN R1
R3R2R4C3
C1
C2
交流信号通路:
1.信号源从IN 端输入,经C1耦合后送到放大
管Q1的基极,放大后的信号从Q1的集电极
输出,由耦合电容C2隔离直流后输送到下一
级放大器进一步放大;
2.此电路为甲类功率放大,没有信号输入,Q1
也处理导通状态,静态电流比较大,电路耗电
也大,但能保证微弱信号输入时,也能有效
放大,失真度很小,适合高保真电路使用;
3.Q1的发射极会产生反馈信号,并回到基极,
会产生自激,所以用旁路电容C3进行滤波
4.此电容对高频信号的反应较大,主要影响频率
的高端,即检修时,波形的右边;直流信号通路:1.直流电源从+V 输入,经三极管集电极限流电阻限流后供给Q1作功率电流;2.另一路电流经上偏置电阻R1与下偏置电阻R2分压后为放大管Q1提供偏置电压,控制放大管的工作状态;3.Q1的基极,可以这样理解,把三极管看成水龙头,把基极比作水龙头手柄,集电极比作进水端,发射极比作出水端,水龙头手柄开关的幅度决定出水量的大小,那么,三极管基极控制三极管工作状态的原理也就清楚了;4.为了降低成本,很多放大器把R1的供电端直接接到三极管的集电极,去掉R2,这样可加大负反馈,改善信号失真度;5.本厂由此电路改进后,从集电极到基极之间,加了一个1000皮法的电容,用以消除高频信号产生的自激;
Q1+V
OUT IN R1R3R2R4C3
C1
C2
下偏置电阻R2短路,实际不存在,除非是人为的组装不良;
基极电压VB ↓上偏置电阻R1开路
三极管Q1与反馈电阻R4,或者旁路电容C3同时击穿短路,实际不可能上偏置电阻R1开路
下偏置电阻R2短路,实际不存在,除非是人为的组装不良;
基极电压VB =0三极管Q1与反馈电阻R4,或者旁路电容C3同时击穿短路,实际不可能
3,各脚间的电压关系:在供电电压正常时,三极管各极电压相互影响如下
发射极反馈电阻R4变大
基极电压VB ↑下偏置电阻R2变大
三极管Q1开路性损坏
C2
三极管Q1的集电极对发射极漏电,甚至击穿,旁路电容C3严重漏电;
集电极电压VC ↑基极电压下降,祥情见前面的基极电压↓描述
三极管Q1开路;+V
OUT
IN R1R3R2R4C3
C1Q1三极管Q1的集电结,或者发射结中有一个开路性损坏,反馈电阻R4变大;
集电极电压VC ↓基极电压上升,祥情见前面的基极电压↑描述
三极管Q1限流电阻R3短路路,实际没有这种情况,但贴片电阻下面连锡除外
三极管Q1的发射极旁路电容C3严重漏电甚至击穿;发射极电压VE ↓基极电压↓,祥情见前面的基极电压=0描述
三极管Q1的发射极反馈电阻R4变小,除非用错,否则没有这种可能;
三极管Q1的集电极限流电阻R3开路,旁路电容C3击穿;
发射极电压VE=0基极电压=0,祥情见前面的基极电压=0描述
三极管Q1的一个BN 结开路性损坏;
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旁路电容C3同时击穿,但实际没有这种
可能,除非是插件元件工艺不良,歪斜严重,产生碰脚短路,而这种可能
性太小.;
集电极电压VC=0集电极限流电阻开路,造成没有电流流到集电极
三极管Q1的集电极对发射极漏电,甚至击穿,;
发射极电压VE ↑基极电压上升,祥情见前面的基极电压↑描述
三极管Q1的发射极反馈电阻R4变大;
三三极管极性判别:维修时更换三极管,有的三极管因保存方式,或者时间太久,表面的字已看不
清楚,需要判定极性才能使用,判定方法如下
1,万用表判定,
步骤1:假设三极管中的一只脚为基极,用万用表红表笔接假设的基极,黑表笔分别接触
假设的基极,如果两次测试到的电压值都相同,说明这个假设的基极就是三极管
的基极,并且这个三管是NPN 型
思考:为什么是NPN 型?
步骤2:用黑表笔接触假设的基极,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只脚,如果测试结果相同,
说明步骤的判定正确,并且这个三极管的PN 结正常,在不考虑β值与其它项
目时,可以正常使用;
B
E B E
C
C
B E C
B E
C
2,经验顺口溜。
1.管脚向上,圆边对自己左发右集中间基注:9010-9018,3D 系列三极E B C C
底边C
C B
较长B
B E
E
2.把三极管管脚向上,两只脚与螺丝看成一个三角形,长的一头向右,那么,底边对自己左发右集中间基注:3DD ××系列,2S ××系列,××系列,三极管可用此法简易判定极性;
E C B
E 基极发射极
发射极
集电极
基极发射极发射极集电极
1.管脚向上,圆边对自己
左发右集中间基注:9010-9018,3D 系列三极管可用此法简易判定极性;C B E C B E C B E 2.管脚向下,字面对自己左发右基中间集
注:2SC ××,2SA ××,3D 系列三极管,可用此法简易判定极性;
3.对于贴片三极管,本公司目前所用的型号,引脚排列如上图所示,也有很强的规律性,检修时,可参考此图判定;
四3-845P稳压电路(3-2010A天线放大器12V/24电源电路原理相同,只是参数不同)变压器T.把220V交流降压后经D1-4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整流,470UF电容滤波后送到调整管Q1的集电极,经Q1调整后由向负载提供稳定24V直流电,工作时8.2K电阻给Q1Q2组成的复合管中Q2的基极提供触发电流,复合管导通负载得到工作电源。
24V电压经4.7K电阻与5.6K电阻分压后给Q3提供偏置电压,Q3导通并稳定复合管工作,假如某种原因使220V交流电升高,那么调整管Q1发射极VE↑→Q3基极电压升高,集电极电流变大ICQ3↑→Q2基极电压下降VQ2E↓→Q1的发射极的电压下降,→输出电压稳定。
反过来,如果220V交流电压下降,则电路发生以上述相反变化。
由1K电阻,82K电阻和24V 稳压管,12K电阻分压后控制Q4基极,使Q4处于截止状态。
对电路无影响。
而如果输出端中某个元件击穿或某条路线负荷过重时,24V电压下降很多。
这时Q4发射极电压低于基极而导通,Q2基极电压被Q4拉低,Q1输出的电压也变低,电压低电流就小,调整管不会因过流而损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电路原理见附图
注:具有过流,过压,过热保护功能的分立元件稳压电路
理解此电路的工作原理,再去理解LM78××,LM79××
系列的稳压电路,运用与维修的难度会大幅降低
五无稳态电路
1,画法;如下图所示;图2为3-8736,3-8424,3-8714等机型所采用
无稳态电路的几
种画法
2,工作原理;(口述)。
3,运用举例;22KHZ 开关信号在卫星接收机的运用,门铃,报警器,功放机中
的喇叭保护电路等。
图
2
图1附:MG-911卫星选择电路(22KHz )实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