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与法制教研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道德与法制教研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道德与法制教研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对教师而言,好课是磨出来的。

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20年11月10日,我校组织滨州实验学校道法组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了“议题式教学”主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学校教科研处安排,我校初中道法组顾问焦爱玲老师主持组织,初中道法组全体教师参与。

校本部石学芳、尹娜老师、南校区李艳军老师同上一节课《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三位老师上完课后,道法组的教师集中对两节课进行评课,就三节课中的优点、不足、改进建议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纵观整个活动,老师们都高度重视,所有的课堂都准备充分、设计精妙、过程精彩、特色鲜明、效果突出,同一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用不同的方式讲解,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注重师生的有效互动,注重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样的教学内容演绎了不一样的精彩。

石学芳老师运用总议题、分议题的方式将本课重点内容加以提炼,第一目中的四个表格更是形象生动地总结归纳了责任与角色含义、来源。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以生为本。

在快乐中学习新知,在生活中真正感悟责任的重要意义。

尹娜老师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

尹老师善于挖掘教学资源,运用张定宇的故事讲本节课内容串联起来,在学习榜样力量的同时更是展示了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照片,真正的感悟责任。

李艳军老师以歌曲的律动带学生们走进责任的课堂,从感悟日常生活中责任来源于哪里到案例探讨校园里、公交车上、上课时有哪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一步步带领学生感悟知识、感受道法的趣味,并能够学以致用。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

课后,我们围成一团,以“议题式教学”为核心,就三节课展开了头脑风暴式的研讨。

各听课教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对三节课分别做了点评,并提出了自己中肯的建议,相互取长补短,整个活动过程体现了浓浓的教研氛围。

本次“议题式教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

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

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相互的比较中学习,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进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相信,每位教师肯定也有他的缺点所在。

这正是我们这次活动所追求的不同教学风格的“异曲同工”的境界。

相信,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对“议题式教学”的认识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一定会助
力我校的道法课教学及课题项目的整体推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