ⅩⅩ高中体育和义务教育体育中心组开展“同课异构”课教研活动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新课改的重心在课堂,课改的成败关键在教师。
我们不断探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同课异构” 校本教研的模式,我们体育教育中心组从校本教研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及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螺旋式研课为主导,带动校本教研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对引领教师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5月21日上午,ⅩⅩ体育教研中心组在文昌三小和文昌中学分别举行了“同课异构”课的教研活动。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朱险峰老师、儋州市第一小学黎玉妹老师和琼海市实验小学凌仕赞老师围绕同课题《快速跑》进行异构并作课。
高中组由乐东县黄流中学孙海荣老师、文昌中学徐涛老师、海口市第一中学李多智老师作课。
来自全省各市县兄弟学校体育学科的老师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ⅩⅩ体育教研中心组成员亲临现场指导。
活动中,六位老师分别凭借不同的教学媒介执教了相同题材的《快速跑》和篮球:《三攻二、二防三》。
他们以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诠释了“同课异构”常态课的内涵。
其中,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朱险峰老师的“独特新颖教学设计”;儋州市第一小学黎玉妹老师和琼海市实验小学凌仕赞老师的“整体呈现、局部深入”的教学设计,以及“学科知识的整合”都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
法展开教学的一种教研形式,其目的是不断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课异构” 的过程是“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是教师业务水平反复锤炼的过程。
这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变革,同时也是教师学习方式、思考方式的一种变革。
“同课异构”聚焦课堂,提高课堂实效,融理论研讨与课堂实践于一体,引领广大教师深入课堂,潜心钻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课异构”融合集体智慧,从教师个体、教研组、学校三个层面开展了互动合作式的研究。
教师彼此真诚坦露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困惑,集思广益,扬长避短,融合集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不断得到荡
涤、重构和扩展。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朱险峰老师的教案也是通过教研组多次的反复实践修改的过程才定的稿,其他的老师也是同样。
“同课异构”立足常态化教学,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密度很大,过重过繁的教研活动往往冲击了正常的教学进度与教学秩序。
“同课异构” 教研模式以“家常课”“大众化”为主,可随时随地组织活动,实现了校本教研的常态化。
“同课异构”追求循环上升,教研活动中只有经历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才能实现多方面的整合与创新,才能获得健康发展。
“同课异构” 能够引导教师有梯度、有层次的循环上升,实事求是的反思、总结、评判自己的教学观点与策略,在多层次的思维碰撞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这对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师来说,其收获是真切实在的。
同课中异构,异构中目标,三位老师作课的学习目标,在“同课异构”各有千秋。
以往的教学并没有教师去认真研究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之间的细微差别,这实际上是因为,以往的教学是以教材为学习依据,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
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必然是统一的。
“课标”中的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目标是站在学生立场上设置的,学生必须随时了解自己为什么而学习。
因此,体育课上,学习目标是应该和学生见面的,每个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可以确定自己的活动方式,力求实现目标。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朱险峰老师确定的学习目标是: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快速跑的动作技术。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快速跑的技术要领,发展奔跑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儋州市第一小学黎玉妹老师确定的学习目标是:
1、激发兴趣,让学生懂得快速跑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2、感悟快速跑的动作技术,培养学生的奔跑能力,发展体能。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团队精神。
琼海市实验小学凌仕赞老师确定的学习目标是: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快速跑的动作要领,积极参与活动。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素质,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
(琼海市实验小学凌仕赞老师确定的学习目标欠佳)
“同课异构”中的异构凸显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表现在:
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方法得当;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富有情趣;讲解语言精练、生动、重点突出;动作示范正确、优美、吸引力强;教学手势规范、准确、有号召力;能够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而且效果较好。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朱险峰老师所采用的方法手段:
1、原地小步跑;
2、学生练习:原地小步跑;
3、原地高抬腿;
4、学生练习:原地高抬腿;
5、行进间小步跑;
6、学生练习:行进间小步跑;
7、行进间前进高抬腿;
8、学生练习:行进间高抬腿;
9、后蹬跑;10、学生练习:后蹬跑;11、学习快速跑;12、学生练习:快速跑;13、学生展示、集体评价;14、游戏:“画人头像“接龙
儋州市第一小学黎玉妹老师所采用的方法手段:
一、教师设疑:将报纸帖在胸前尝试练习快速跑。
二、快速跑的辅助练习:
1、摆臂练习;
2、高抬腿练习
三、快速跑练习:1、让距离跑。
2、捉尾巴跑。
四、游戏:障碍接力赛跑
琼海市实验小学凌仕赞老师所采用的方法手段:
1、跑的专门性练习(原地高抬腿、弓箭步、跑过障碍练习)
2、跑、抢垒练习。
高中组体育学科“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活动的内容是篮球:“三攻二、二防三”战术。
在交流过程中他们所展示的亮点是:
孙荣海老师能基本把握住目标及难点,讲解认真,示范正确,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教学组织严谨,程序流畅。
在练习过程中,能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如由不设防的“三攻”传切配合战术练习,到设有障碍物的“三攻”传切配合战术练习,再到设有2人固定位置防守的“三攻”传切配合战术练习,最后到2人移动防守的“三攻二防” 战术练习。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易到难,逐渐形成体验攻防战术的运用。
徐涛老师目标制定合适,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手段选用恰当,教师讲解到位,条理清晰,组织能力强,课堂教学程序流畅,教学效果好。
如在游戏活动中,利用“三角形”二抢三打断球练习直接把学生引入“三攻二,二防三”的战术体验中,为学生接下来的战术学习、练习铺垫基础,即增强学生攻防战术意识,也加强了学生“三攻二,二防三”战术的学习欲望。
李多智老师目标制定合适,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手段多样而且选用恰当,对课堂驾驭能力较强,上课有激情,课堂教学自然流畅。
能够充分利用较小的场地及多样适用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在“三攻二,二防三”的战术练习中,学习和体验了掩护、突分的战术配合,教学效果好。
不足的地方是:在“三攻二,二防三”的战术学习过程中,没有大胆地充分结合、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篮球技术、战术去进一步学习“三攻二,二防三”的战术。
因为“三攻二,二防三” 战术是在掌握“一攻一,一防一”和“二攻一,一防二”篮球基本战术的前提下更进一步的配合战术。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发挥学生已把握的技术,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和运用攻防战术,结果很容易造成课的重点偏离,偏向了“行进间三人传接球配合”的技术练习。
建议:在手段运用过程中要加以改进,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技术,复习“一攻一,一防一”和“二攻一,一防二”的基本战术,加强学生攻防战术意识,接下来进入学习“三攻二,二防三”战术,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下午,在文昌中学的大礼堂进行评课和研讨活动,首先,由任课教师讲述课的设计思路,接着由指导老师进行课的点评与反思,老师们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一主题张开热烈而诚恳的研讨, 大家认为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在同一个教学内容下,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最后,由ⅩⅩ体育教研中心组成员陈明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的同课中异构作了精辟
点评。
最后,由省体育教研员庞耀琴作活动总结。
总之,通过这次ⅩⅩ体育教研中心组教研活动,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同课异构”不仅仅是一次教学的对比,更是一种交流互补。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经常开展“同课异构”课教学活动,不仅能让教师拥有更多自我钻研的空间,更有能让大家能够找到“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感觉。
同时,研讨活动还能让老师们真正做到了“在交流中进步,在研讨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