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白河南岸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研报告
小组成员:xxx xxx xxx
班级:xxxxx
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王*
联系电话:xxxxxx
目录
一.调研目的 (2)
二.调研范围 (2)
三.调研方法 (2)
四.调研时间 (3)
五.调研分工 (3)
六.调研内容 (3)
1.区位分析 (3)
2.上位规划分析 (3)
3.自然条件 (4)
4. 土地利用现状 (5)
1)居住用地 (5)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5)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5)
4)公用设施用地 (6)
5.建筑质量现状 (6)
6.绿地景观现状 (7)
7. 道路系统现状 (7)
8.解决措施 (10)
为了高效的规划红泥湾地块,通过实地考察,对规划用地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土地利用、建筑质量、绿地景观、道路系统及社会、经济、文化等现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争取在以后的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经济技术合理,理论联系实际,为以后的设计成果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建设导向作用打下基础。
二.调研范围
红泥湾镇地处宛城区东北部,位于宛城区、方城、社旗三县交界处,东北与新店乡相连,南与茶庵乡、高庙乡相接,东北与方城县博望镇接壤,东与社旗县桥头镇相交
三.调研方法
询问法、观察法、现场踏勘
2014年9月19号第四周
五.调研分工
我们组共五人,一起进行了调研走访,其中现场记录由樊孟姣负责,手绘现状图由李姣姣制作,调研报告由王建设制作,ppt由李成双和王凯凯进行制作。
六.调研内容
1.区位分析
南阳古称宛,现辖1市、3区、10县,总人口1090万,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
南阳市地处中原,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调研地块位于南阳市宛城区内,该地块北至白河中心,南至长江路,西至嵩山路仲景桥,东至独山大道白河大桥。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45平方公里。
基地形状趋近于矩形。
南阳市由S8311南阳北绕城高速、许平南高速、G55二广高速、G40沪陕高速围合,交通便利快捷。
此次调研地点红泥湾镇,地处宛城区东北部,位于宛城区、方城、社旗三县交界处,东北与新店乡相连,南与茶庵乡、高庙乡相接,东北与方城县博望镇接壤,东与社旗县桥头镇相交,省道S103(豫01线)贯穿全境,南邓高速、许平南高速从镇区西穿越而过,S333于镇区东去社旗。
2.上位规划分析
根据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可以看出南阳市的规划总体结
构为“一轴一带两组两心九片”
一轴指白河景观轴,一带指组团
隔离绿地带,两组指河南组团和
中心组团,两心指市级传统商业
副中心和市级商业贸易副中心,
九片指王村片区、麒麟片区、高
薪片区、核心片区、老城片区、武侯片区、潥北片区、潥南片区、东站片区、河东片区,如图2-1。
该地块位于河南组团溧北片区,紧邻片区级中心和市级商业贸易副中心。
通过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我们可以了解到该调研地块在未来几十年来的发展优势,即环境优美——紧邻白河和组团隔离绿地带;交通便利——道路系统贯穿其中,其中南北向多达3条城市主干道,两条城市次干道,东西向达到两条城市次干道,更有三座大桥通往老城片区和核心片区,如图2-2;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区级中心和市级中心,同时和市级传统商业副中心,市
级行政中心隔河相望等优势。
3.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属北亚热带季风
型大陆性气侯,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
替换较为明显。
四季气侯特点:冬干
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
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
降雨逐渐减少。
南阳是全省最大的北方水域,具有明
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
2)水文地质:图2-2
图2-1
3)地形地貌:境内平原、丘陵、山区各占总面积的21%、30.6%和48.4%。
有林地面积1094万亩,占全省的33%。
该调研地块位于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周边道路没有明显坡度,有利于机动车行驶及人的行走。
4. 土地利用现状
调研地块中多为已建用地,只有极个别的未建设用地,整个地块的建筑层次高低错落太大,新旧混杂。
主要用地有
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
地和白河岸边的绿地,如图4-1。
1)居住用地
图4-1
居住用地内有一类居住用地、二类
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其中以三类居住用地较多。
调研地块的土地利用以居住用地为主,在居住用地中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
二类居住用地是居住区内设施较为齐全,环境良好,多为几个小区较为久远但经过统一规划的小区和高层住宅。
三类居住用地多为自家建设的密度大,没有经过统一规划,环境质量差,设施欠缺的居住聚集带,如一些老旧的棚户区和底层砖瓦房。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调研地块内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是行政办公用地、幼儿园用地、医疗用地居多,其中也有较少的文化活动用地、卫生防疫用地。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主要集中在103省道、中原路、同心路、民主路两侧即道路的两旁,其中以零售业、餐饮业、旅馆业、批发市场居多,还有一些金融保险用地、娱乐康体用
地、加油加气站用地、其他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和其它服务设施用地,它的服务对象以当地的居民为主。
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目前暂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就导致了周围没有形成稳定的商业区,商业区的定位不明确。
4)公用设施用地
该地块内只有一处广场,两处环卫用地,一处消防用地,一处其他公用设施用地。
5.建筑质量现状
从图5-1中可以看出该调研
地块的整体建筑情况,根据建筑
的质量质量状况分为三类建筑。
1)一类建筑:建筑年代较
近,建筑材料适合人的居住,建
图5-1
筑质量好,建筑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外形美观,有自己
的建筑风格,地块价值小于建筑现在所体现的价值,建筑本身既突出又和周围的建筑相得益彰,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
建议给予保留。
从上面的一类建筑的标准来看,由于此地块有较多处新建小区,所以我们可以从此次调研后所绘制的图中得到该调研地块中的一类建筑相对还很多,并且可以看出它的分布位置主要集中在此次调研地块的东部,偶尔也穿插于中部地块中形成一小片一类建筑区域。
2)二类建筑:建筑年代较为久远,建筑材料较为适合人的居住,建筑质量有保证,建筑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外形较为美观,建筑风格较为老旧,地块价值小于或等于建筑现在所体现的价值,建筑本身和周围的建筑没有较大的冲突。
建筑的保留或拆除根据规划本身而定。
从本次调研后所绘制的图中可以看出二类建筑则集中在此次调研地块的西部,偶尔也穿插中部地块。
根据规划情况则给予拆除或者保留。
3)三类建筑:建筑年代久远,建筑材料比较单一,建筑密度很大,不适合居民的居住,建筑质量较差,建筑风格比较老旧,地块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建筑明显低于地块的价值。
建议拆除。
从本次调研后所绘制的图中可以看出三类建筑则集中在中部地块和东南角,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这类建筑的质量差,环境不好,对居民的健康不利。
建议在规划时拆除。
6.绿地景观现状
该地块的绿地景观现状非常差,只有在沿河边和一些小区里才有一些绿地,但根本就不符合规范。
因为这一调研地块的面积有135.3平方公里,所以绿地应该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居住小区,还是在社区中。
7. 道路系统现状
没有统一的规划,道
路显得拥挤,分布不合
理。
该调研地块内主要有
103省道贯穿而过,其次
是一些镇级道路,主要有
中原路、同心路等。
如图7-1。
道路的状况非
图7-1
常不好,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维护,所以道路显得破旧不堪,甚至有些路段经常出现下雨天积水排不出去,从而造成交通堵塞。
在一些城中村中建筑与建筑之间就是最原始的土路连接,下雨天泥泞不堪,城中村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常常出现死胡同。
8.解决措施
面对在调研地块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是进行统一的规划,在进行统一规划前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情况,充分利用好地块紧邻白河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重点是对三类居住用地的改造与规划,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增加娱乐康体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绿地与广场用地。
作为一个南阳市重点镇,在道路发展中,应分等级建造道路系统,使各个等级即独立存在又和谐统一。
因河体从镇周边穿过,可以设置带状绿地系统,通过楔形绿地将绿地引进镇中心,使景观绿地成为系统,也可改善镇的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
较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性广场,局限了人们的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