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七辑(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七辑1302 《伤寒论今释》1303 《伤寒论类方汇参》1304 《金匮要略今释》1305 《杂病论方证捷咏》1306 《金匮篇解》1307 《中医实践经验录》魏长春编著。
卷一读书体会:对《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体会、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治病要决、对《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体会、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调神二字的体会、对《素问玉机真脏论》五实死五虚死的体会、读《素问》五脏已败其色必夭的体会、对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的体会、劳风是外损之源、久服轻身亦可作服药见效解、《难经七十五难》可作内伤病治则、历代名医因生活环境不同各有发明、读《内经》但于可信永精研之、读《格致余论》罗太五治久病虚赢有积滞先养后攻的体会、阳明燥渴与少阴厥逆之预后、对汗后脉躁疾为阴阳交死证的体会、对阳脉之极的体会、对急劲弦强乃真脏死脉的体会、以校勘考证法读古书、论《医说》所载张仲景治汉武帝消渴之误、对“平人脉缓而迟者多寿,脉急而数者多夭”的体会、《研经言》论中暑与瘪螺痧治法、劳瘵人只知为虚而不知为实,蛊胀人只知为实而不识其虚,内外俱伤便是两感、气血凝滞脉络不能贯通衍义、理中汤随证变换示例、《研经言》用药论、用药宜随证重轻、温寒须行气,清热要活血、麻口之药亦能麻肺、《宋元明清名医类案》所载陈修园医案乃易思兰医案改名、毒药外敷疥疮之害。
师友经验:张禾芬夫子用甘露消毒丹治阴虚湿痹似劳症、张禾芬夫子治热痧误补腹胀验案、颜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水肿、颜师用雪羹梨汁竹沥治郁怒引动肝风、颜师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妊娠春温、颜师用黄芪苡仁粥治小儿体虚湿热证、颜师用轻剂清肺养胃法治肺劳兼秋燥症、颜师用重剂参附治妇人崩血脱证、颜师治暑热吐血先清解止血后用养肺胃培本验案、宋星斋治疗妇科胎前产后病的经验、黄志棠儿科谈乳儿疾患须查询乳母健康状况、范文甫老医用乌梅安胃丸和白蜜治胸脘剧痛、范文甫老医治危症诊趺阳脉、刘达人老医诊久咳伤肺下见悬痈案、刘达人老医谈治杂病以保脾胃为主、曹炳章老医辨舌柔硬以察胃气存亡、胡炳藻老医谈治疗温症要使湿热分离、胡炳藻老医谈《温疫论》学说二则、严鸿志老医谈治病要法、张生甫老医谈《内经》养生却病法、张生甫老医谈察舌通变、舒绅斋儿科治麻疹经验、夏思襄外科治疗疥癣不用毒药外敷、杨楚和治温热病及湿热病经验、徐莲塘老医用生化汤经验、郑慎安老医治妇女乳病经验、沈汀舫用张景岳新方治病经验、钟纯泮老医治结胸症验案、钟纯泮老医治消渴病验案、王赤南老医谈血症先清外感后治内伤、莫尚古老医治肝肾亏损体患痰饮用药法、颜伯卿老医用桃仁承气汤治胸痹咯血、姚精深先生用桑皮益元散治暑瘵、郑纯甫老医治病宗王孟英之法、徐炳南医师治病一方到底不惑、宋鞠舫治疗经验记述。
诊断举要: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辨证论治:高血压辨证论治、从流行性感冒谈到外损似痨(验案)、胆病治疗经验、胃病诊治与预防、郁症辩治、水肿辨证论治、久病低热审因论治、麻疹证治、用开胃药也要辨证审因、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治法医话二十八则。
效方选辑:方剂漫谈、麻杏薏草汤加绛矾丸治湿热黄胖、加味二金汤治湿热黄疸肿胀、清肝姻治慢性肝炎血分伏湿低热烦躁、豆卷连翘茵陈汤治黄疸型肝炎、疏滞养肝汤治慢性肝炎气郁血瘀证、疏肝散黄汤治传染性肝炎黄疸变臌、消臌利水汤治湿热夹气成臌胀(肝硬化腹水)、瞿鞭四逆散治晚期吸虫病肝硬化腹水(虫臌)、软坚消胀汤治虫臌肝脾胀硬、清肺六二汤治大叶性肺炎(风温外感)、清肺开音汤治外感热咳嗽音哑、加味桔梗苇茎汤治肺脓疡(肺痈)、三子贞元饮治慢性气管炎咳喘、蛤蚧虫草黑锡丹合生脉散治咳喘自汗脱证、开摄汤治肾虚痰饮咳喘、瞿附通阳汤治阳虚水肿(慢性肾炎)、济生肾气玉壶汤治水臌虚证(慢性肾炎)、导水茯苓汤治水肿喘胀(慢性肾炎尿毒症)、五叶二根白薇汤治外感伏邪低热、三合散治阴虚体消耗热、五参汤治虚热腹胀、五参五皮饮治脾劳(结核性腹膜炎)、十全大补汤加驴皮胶红枣治虚体紫斑病、当归四逆加姜萸汤治手术后肠粘连腹痛、金钱开郁散治右胁作痛、醉乡玉屑散治瓜果积滞下利、血余茅根汤治热淋血淋、豆卷玉屏桂枝汤治劳倦伏湿盗汗、麻杏薏草防枝汤治风湿痹(风湿性关节炎)、五桑四藤方己汤治痛痹症(风湿性关节炎)、五花芍草汤治虚体气郁肝胃失调证、三花二香胃苓汤治脾胃虚弱夹食痛泻、养胃止痛汤治阴虚体胃痛日久症、建理汤治虚寒体溃疡病出血、理中吴茱萸治胃下垂脘腹隐痛、乌梅安胃丸和白蜜汁治胸腹剧痛、降压调肝汤治肝阳上升头晕痛、补脑汤治脑虚头晕痛健忘、清震汤治湿热内陷头晕便溏、百合龙琥甘麦大枣汤治脏燥症(癔病)、百合夏枯草汤治失眠、柔肝消炎汤治肝胀胁痛、滑伯仁补肝散治肝病日久虚弱症、桂枝茯苓汤治妇女癥瘕块及子宫肌瘤、瓜蒌汤治乳房胀痛乳痈红肿、芦根饮子治妊娠子嗽(热咳嗽)、加味生化汤治产后血瘀腹痛、鹭鸶涎丸治小儿百日咳。
要药分类:药性气味功用忌宜总决、要药分类。
保健防病:保健防病要旨、对祖国医学摄生保健学说的体会、心神以静为贵躯体以动为主、男青年要注意节欲保精、妇女须慎防风从下袭而成痼疾、老年须防食伤药伤、小孩须防外感风寒内伤食积、疾病愈后保健防病常识、慢性病不能光依赖药物、不用药也能愈病、预防药伤提倡食养疗法、食物的保健防病作用。
饮食治病:食养疗法的起源饮食代药的实践、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久病不痊以所喜食物诱之、颜师治久病胃伤用饮食代药、用药露代饮、注意饮食调理运用食物治病、从能食与不能食辨病症轻重、食性的改变可以推测身体强弱的转化、问饮食嗜好可作辨证论治、胃肠不清者应忌食荤腥油腻、治疗胃病应以饮食为主药物为辅、从临床实践看饮食治病的疗效。
1308 《罗元恺论医集》学术思想简介,博学笃行业精于专、辨证论治的理论根据与临床运用、肾气天癸冲任的探讨和对妇科的关系、脾胃学说与妇科关系、论肾与生殖、不孕不育症的临床体会、经行吐衄的证治、痛经证治、闭经证治、崩漏证治、盆腔炎中医治疗、乳癖证治、更年期综合征调治、妊娠合并全身病的诊治原则、子宫肌瘤中药治疗、胎教与优生、漫谈养生之道、对女子以肝为先天一说的商榷、论逍遥散定经汤等的沿革及其异同、当归对妇科病的宜忌、论柴胡的运用、对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的评议、《内经》有关妇产科条文阐释、《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注释、张景岳的学术思想及其对妇科的论点、《妇科玉尺》简介、漫谈中医的学和教、菁莪毓秀杏苑花繁、广东省海县近代名医述略、喜读《当代名老中医临床荟萃》、《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折肱漫录》评介、小儿用药琐谈、胃脘痛的分证辨治、急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治疗、阳痿的中药治疗、遗精之中药治疗、?疝证治、秘方验方一束、诊余诗选。
1309 《中药的配伍运用》丁光迪著。
从四气五味论药物的配伍运用:辛甘发散、寒凉清热、苦寒清热、苦辛清降、辛热温中回阳、辛热除痹止痛、甘淡利湿、清热利湿、芳香化湿、苦温燥湿、通阳化湿、咸以软坚、酸以收敛、香药走窜、药性裁成。
从升降浮沉论药物的配伍运用、升降气机、轻可去实、逆流挽舟、釜底抽薪、行气降气、引火归原、介类潜阳、重镇摄纳。
从虚实补泻论药物的配伍运用:苦寒泻下、温经通下、攻下逐水、滑润通便、辛甘扶阳、甘温益气、补气生血、甘药守中、甘凉濡润、甘腻滋填、调补奇经、酸甘化阴、养阴清热、滋阴泻火、苦辛酸清热安胃、敛散同用、刚柔并济、消补兼施、寒热并用、润燥互用、表里上下分消、进退倒换变通、服食方法。
从脏腑虚实标本论药物的配伍应用:肝胆: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平肝熄风、养血柔肝、暖肝温经、清胆泄热、补肝壮胆,心小肠:益气宁心、温通心阳、养血安神、滋阴养心、清心泻火、通阳化饮、清心豁痰、活血化瘀,脾胃:补脾益气、益胃生津、健脾渗湿、燥湿化痰、化积导滞,肺大肠:宣肺解表、肃肺降气、温肺化饮、清金保肺、补益肺气(培土生金)、养阴润肺,肾膀胱:补肾温阳、滋肾养阴、补肾固精、补肾纳气、温肾化水、脾肾双补。
从归经引经论药物的配伍运用:黄连、细辛、藁本、黄柏、独活、桂枝、肉桂、知母、羌活、桔梗、升麻、葱白、白芷、石膏、苍术、葛根、白芍药、柴胡、牡丹皮、连翘、地骨皮、青橘皮、附子、吴茱萸、川芎。
从方剂组成论药物的配伍运用:解表剂:小续命汤、九味羌活汤、苏豉汤、双解汤,清热泻火剂:竹叶石膏汤、石膏汤、东桓清暑益气汤(附王孟英清暑益气汤)、泻肺汤、清肝通络汤、通关丸、当归六黄汤。
泻下剂:三一承气汤(调中汤)、生地黄汤、当归承气汤、神效麻仁丸(神功丸)、大五柔丸(济川煎)、温脾汤。
温中回阳剂:理中丸、四逆汤、金液丹、来复丹、禹余粮丸、海藏巳寒丸、六味回阳饮。
祛湿剂:黄芩滑石汤、茵陈桂苓甘露饮、渗湿汤、羌活胜湿汤、升阳除湿汤、苓桂浮萍汤、三化神佑丸。
祛痰剂:丁香五套丸、黄芩利膈丸、半夏利膈丸(祛风丸)、贝母花粉汤、金水六君煎。
熄风安神剂:侯氏黑散、风引汤、养血熄风丸、羚羊角钩藤汤、培土宁风汤、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理气剂:神秘方、薤白瓜蒌桂苓汤、高良姜汤、补肝汤、沉香芘澄茄散。
理血剂:加味犀角地黄汤、通窍活血汤、大黄?虫丸、加添四物汤、龙骨散、震灵丹。
补益剂:四君子汤(附异功散、六君子汤、六神散、养中煎、参苓白术散、资生丸)、麦门冬汤、六味地黄丸(都气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饮、左归丸)、肾气丸(济生肾气丸、薛氏加减八味丸、右归饮、右归丸)。
1310 《中药临床生用与制用》陆拯编著。
绪论:中药加工炮制的意义:加工炮制目的、炮制与四气关系、炮制与五味关系、炮制与升降浮沉关系、炮制与配伍关系。
中药加工炮制方法:整理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合制。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桂枝、麻黄、荆芥、防风、细辛、姜。
辛凉解表药:桑叶、菊花、牛蒡子、蔓荆子、葛根、黑大豆。
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决明子、柴胡、竹茹、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升麻、人中白、牡丹皮、银柴胡、白薇。
泻下逐水药:大黄、芒硝、蜂蜜。
牵牛子、甘遂、商陆。
消导药:山楂、神曲、麦芽、谷芽、鸡内金。
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旋覆花、白前、鹅管石。
清化热痰药:前胡、瓜蒌、桔梗、葶苈子、浮海石、海蛤壳、冬瓜子。
止咳平喘药:杏仁、苏子、紫菀、款冬花、钟乳石、百部、马兜铃、桑白皮、枇杷叶。
理气药:橘皮、青皮、香橼皮、木香、厚朴、小茴香、川楝子、枳壳、枳实、香附。
理血药:川芎、乳香、延胡索、五灵脂、三棱、莪术、赤芍、丹参、川牛膝、怀牛膝、穿山甲、王不留行、丝瓜络、卷柏、了哥王。
止血药:茜草根、地榆、蒲黄、艾叶、侧柏叶、茅根、茅花、槐花、槐角、藕节、莲房、花蕊石。
祛湿药:威灵仙、木瓜、苍耳子、豨莶草、苍术、桑枝、泽泻、车前子、茯苓、薏苡仁、灯心草、扁豆花。
温里药:附子、川乌头、草乌头、吴茱萸、草果。
补益药:黄芪、党参、白术、扁豆、山药、甘草。
补阳药:鹿角、肉苁蓉、巴戟天、杜仲、沙苑子、菟丝子、续断、淫羊藿、仙茅、葫芦巴、益智仁、狗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