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脑出血合并气管切开病人护理查房
脑出血合并气管切开病人护理查房
实验室检查:
• 4月5号: 细菌药敏(肺炎克雷伯菌) • 4月16日:细菌药敏(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脑脊液 分析(潘台式实验+) 尿沉渣分析(白细胞 117.5/UL↑,红细胞238.7/UL ↑,细菌291.2/UL ↑) • 5月11日:生化报告(谷草转氨酶150 IU/L↑、谷草转 氨酶225.5 IU/L↑ 、r-谷氨酰转肽酶462IU/L ↑、c-反 应蛋白28.94 mg/L ↑ 、白蛋白39.4G/L ↓、钠 134.4mmol/L ↓、氯95.4mmol/L ↓ ) • 床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电轴轻度右偏,可能 右心室肥厚。 • 头颅CT: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阅 片:右侧脑内血肿约 100+ml.
• 2、患者住院期间不发生窒息。
• 护理措施:
•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作好记录,出现异常,汇 报医生,及时处理。 • 2、床旁备好吸引器,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 痰时选择12或14号管径的吸痰管,把握吸痰指针。吸痰前后给予高流 量氧气吸入,每次吸痰后在气管套管口置双层潮湿纱布。 • 3、取侧卧位或平卧头侧位,抬高床头15-30度。 • 4、使用鼻饲流质饮食,进食前要先证实胃管在胃内后方可注入食物。 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度,防止返流;鼻饲后30分钟暂缓吸痰、翻身 和拍背。
查房目的及形式
目的
1)掌握气管切开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2) 掌握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方法及观察。 3)掌握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
查房形式:护理教学查房+危重病人查房
姓 名: 田鸣夫 床 号: 21床 性 别: 男 年 龄: 53岁 职 业: 务农 文化程度:文盲 入院时间 2015.3.15 13:35 现病史:突发意识障碍、左侧肢体活动障碍14+小时 既往史:既往体质一般,有“高血压”病史10+年,收缩压 最高达200+mmHg,近期未服用降压药物。有“慢性支气 管炎”病史,具体时间及情况不清楚,否认肝炎、结核、 疟疾病史,否认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 神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 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抽烟30-40年,平均2-3包/天;喝酒 20余年,平均500-1000ml/天。
• 3、遵医嘱应用降温药并观察疗效,改用合适的抗生素。 • 4、经上述处理,体温仍不下降者,可用亚低温治疗仪降低体温。 • 5、予胃管内多注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饮食,以补充机体消耗 的热量和水分,同时静脉多补充液体,加强口腔护理,及时翻身。 • 6、出汗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及床单,保持清洁干燥。
• 护理评价:患者未再次出现脑疝及颅内出血。
讨论
想一想:1、气管切开 病人气道湿化的方法及 效果评价 ? 2、耐药菌感染病人应 采取什么隔离措施?
气管切开病人气 道湿化的方法及 效果 ?
• 气道湿化的方法:A套管外口的敷料湿化(常规 在气管套管口覆盖2层无菌盐水纱布)B间歇给 药方式( 湿化液配置好后,用注射器每隔30分钟 向气管内缓慢滴注5 mL ,时间5 min。滴注应在吸 气时为宜。缺点间歇给药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导 致喘憋,SpO2下降。护士的工作量大、污染机会 大、湿化液进入气道后分布不均.) • C 输液器持续给药湿化法(此湿化法优于间歇给 药,应注意保持管道通畅及避免湿化过度,应加 强巡视。D微量泵湿化法 ①输液泵湿化法(速 度4滴/min) ②注射泵湿化法(湿化并发症少,效 果明显优于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 )
有感染的危险 与气管切开屏障破坏及机体抵抗力差有关
• 预期目标:1、病人住院期间不发生下列感染(颅内感染、口腔感染、肺部感染、泌尿感染、
气管切开处感染) • 2、病人或家属能描述可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 .
• 护理措施:1、向家属讲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 2、保持气管切开处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每周更换气管导管外的美皮康,如有污染,应立即更 换,严格无菌操作,并仔细观察伤口情况。及时更换氧气湿化瓶、鼻导管。 • 3、按时翻身拍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吸引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吸引 管,吸引 用的无菌水定期更换,一般24小时更换一次。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会阴擦洗2次, 口腔护理一天2次。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入院诊断:
• 1.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 统、脑疝形成 • 2.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 3.糖尿病
诊疗经过:
• 患者于 2015年 03月15日急诊在全麻插管下行“右侧脑内血 肿清除+去骨瓣减压+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术后对症支 持治疗,3月17日复查CT,考虑再次出血,有手术指征,患 者家属要求手术,急诊行“右侧脑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对 症处理,患者仍中昏迷,水电解质紊乱,持续“高钠、高氯 血症”。并要求湘雅附二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会诊,建议床旁 血透处理,为进一步治疗,于03月21日转入综合ICU,予以 床旁血液透析、抗炎、脱水、护脑、护心、止咳化痰、补液、 肠内外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4月6日转我科ICU进一步 治疗,予以抗炎、脱水、护脑、护心、止咳化痰、补液、肠 内外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于4月28日转于普通病房, 吸氧2升/分,上心电监护,测Bp、P、R神志、瞳孔Q1h,气 管切开、留置空肠管,留置导尿管,进鼻饲流质饮食。
药物治疗
静脉用药:磷霉素、乳酸环丙沙星、美罗培南、 氟康唑、氨溴索、醒脑静、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 节苷脂钠针、硫普罗宁、阿拓莫兰、脂肪乳、复 方氨基酸 口服药:多潘立酮、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巴氯芬、 尼麦角林、卡马西平、补达秀、施慧达、
目前的护理体查
• 现病危,吸氧2升/分,上心电监护,测Bp、P、 R神志、瞳孔Q1h,留置胃管在续,现体温: ℃, 脉搏: 次/分,呼吸: 次/分,血压: mmHg神志 ,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 mm大小,对光反 应 ,气管套管通畅,头部伤口愈合良好,伤 口有部分表皮缺血坏死,右侧去骨瓣区压力稍有 增高,胸腰背部见少许皮疹及色素沉着,双下肢 无水肿。GCS=E V M,右巴氏征(),刺痛可睁 眼,四肢无自主活动,刺痛四肢仅见肌肉收缩。 双下肢肌力 级,双下肢肌张力稍高。
基本资料
入院体查:
• 体查:体温:36.5℃,脉搏:68次/分,呼吸:23次/分, 血压:210/120mmHg。神志中昏迷,失声失语, 检查不合作,右侧瞳孔直径约3mm,左侧瞳孔 直径约2mm,对光反应均消失,双侧角膜反射 消失,眼球活动及视力检查不合作,耳鼻无出血、 渗液,口角无明显偏斜,腹壁反射、膝反射未引 出。颈部无抵抗,四肢肌力检查不合作,刺痛双 侧上肢见肌肉收缩、双侧下肢可稍屈曲,克、布 氏征(-),右巴氏征(+)。GCS评分: E1V1M3=5分。
目前主要护理诊断
P9 P8 P8 P7 P9
有感染的危险 与气管切开屏障 破坏及机体抵抗 力差有关
自理缺陷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血液循环不良 及长期卧床有关
与意识障碍有关
目前主要护理诊断
P10
潜在并发症:脑 疝,颅内出血
P1
有呛咳、窒息的危险 关
与呼吸道分泌道阻塞有
• 预期目标:1、家属能描述预防窒息的方法。
• 7、定时检测血象,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并记录。
• 护理评价:患者体温未控制,间断发烧,予及时处理。
P4
• • • • • •
•
意识障碍 与脑水肿致脑组织发生功能和结构 上的损害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住院期间意识障碍减轻。 护理措施: 1、心电监测,密切监测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 2、保持病人体位舒适,并以翻身拍背,每2小 时一次。保持呼吸道通畅。 3、预防继发性损伤。(1)以床栏、约束带保 护病人,防止坠床。(2)吞咽、咳嗽反射障碍 时不可经口饮食,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 4、做好生活护理。(1)随时更换尿湿、渗湿 的床单、被套。(2)翻身时注意保持肢体功能 位置。 护理评价:患者仍然处于中昏迷。
目前主要护理诊断
P3
P2
P1
体温升高
与肺部感染 有关
清理呼吸道低效
与不能自行排痰 和长期卧床致痰 液淤积有关
有呛咳、窒息 的危险 与呼吸道分泌道 阻塞有关
目前主要护理诊断
P6
P5
P4
水电解质紊乱
与高热、腹泻有 关
营养失调,低 于机体需要量
与病人消化功 能差有关
意识障碍 与脑水肿致脑组 织发生功能和结 构上的损害有关
• 5、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观察病人有无感染征象,严密观察体温、痰量、色,病房 空气消毒3次/天,开窗通风,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消毒液拖地2次/天,定期复查血常规。
• 6、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手卫生,进病房必须戴口罩,接触病人必须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套,严格限制探视,防 交叉感染。
• 护理评价: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泌尿感染。
• 护理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窒息。
P2
清理呼吸道低效 有关
与不能自行排痰和长期卧床致痰液淤积
• 预期目标:住院期间呼吸道保持通畅。 • 护理措施:
•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次,消毒病室1次, 每次30分钟。 • 2、定时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排痰,使用振动式物理治疗仪, 及时给予吸痰,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遵医 嘱给予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及湿化吸氧,预防痰液干燥。 口腔护理每日2次。 • 3、观察患者有无缺氧症状,如口唇发紫、氧饱和度下降, 及时加大吸氧流量并告知医生。
• 护理评价:病人消化功能仍差,营养状况较前好转。
P7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血液循环不良及长期卧床有关
• 预期目标:1、病人住院期间不发生皮肤粘膜的意外破损和压疮
2、病人或家属能叙述皮肤破损和压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护理措施:
• 1、评估病人营养状况、皮肤情况。 • 2、定时改变病人体位,并按摩骨隆突部,改变体位时头部禁止压向去 骨瓣处,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渣屑,上气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