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①器官移植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但是器官供体严重短缺是全球性难题。
以中国为例,2018年完成器官移植有2万余例,但是每年约30万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器官移植,因此器官供体形势可谓杯水车薪。
②3D生物打印技术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该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参考真实器官的结构,通过3D生物打印设备,像喷墨打印机打印纸张一样,将可降解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非生物材料批量制作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细胞脚手架,然后让某些细胞在脚手架上生长并融合成组织或器官,再将细胞脚手架的非生物材料冲洗或生物降解,留下的就是与真实器官结构和功能相似的3D打印组织或器官。
③自21世纪初以来,3D生物打印技术在骨骼、软骨甚至心脏瓣膜等人体组织上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有些开始进入临床应用。
但是,制作可供移植的3D打印器官则是3D生物打印技术的国际难题,特别是肺、心和肝等实体器官。
因为这些实体器官结构复杂,内部还布满细微的毛细血管。
3D打印时不仅需要模拟器官框架结构,更关健的是必须形成复杂的毛细血管网络,最终将氧气和营养成分运送到器官各处,并将器官产生的废气和废料运送出来,这样才能让3D打印器官具备应有的生理功能。
④近日,美国赖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成功制作出3D打印肺脏模型,成为近年来如火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究领域最令人吸目的进展。
⑤为了制备这种3D打印肺脏模型,研究人员首先需要筛选细胞脚手架的材料。
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是已知最常用的打印基础材料之一。
它可以从液态变成固态,在光线的作用下逐层固化,从而实现组织或器官模型的立体化。
为了刻印血管网络,需要在水凝胶中添加光吸收材料,但有些化学材料存在生物毒性,不能用于生物打印。
于是,研究人员筛选了一些广泛应用的食品染色剂,最后确认柠檬黄效果比较好,能显著提高立体光刻的效率和精确性。
之所以选择食品染色剂作为光吸收材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食品染色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染色剂易于冲洗或降解,便于后续操作。
⑥该模型并非整个肺脏,只是模拟一个肺泡结构,大小跟一枚五角硬币相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中有很多相互缠绕的微细中空管道,包括“血管”和“气管”,最细的管道直径可达1毫米。
这一模型就像一个红色网袋包裹着一个中空气囊,红色网袋模拟血管系统,气囊相当于气管,可以允许氧气进出并渗入周边的“血管”,以使红细胞结合氧.⑦为了脸证该3D肺泡能否发挥基本的生理功能,研究人员将脱氧的人体红细胞注入这些微细管道,同时在气囊管道中注入气态氧,结果发现,入口处血红细胞颜色由深红色变成出口处的鲜红色,即富氧红细胞,说明3D打印肺泡能实现氧气的交换;该模型还可像真实肺泡呼吸时一样进行扩展和收缩,流经这个3D打印肺泡模型的血管之后,红细胞可以将3D打印肺泡气道中的氧气运送出去,即实现了肺脏的“呼吸”功能。
(1)下列哪个选项,最适合当本文标题?()A.3D生物打印技术是全球难题B.3D生物打印技术的原理C.3D生物打印人体组织取得重大突破D.3D生物打印人体器官取得重大突破(2)下列选项中的说法,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A.3D打印器官最为关键的难题是打印出复杂的毛细血管网络,并使它们具备应有的生理功能。
B.美国赖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之所以能制作出这个3D肺泡模型,首要条件是找到了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作为基础材料。
C.食品染色剂柠檬黄能成为3D肺泡打印的光吸收材料,说明它对人体没有毒害。
D.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在光线的作用下逐层固化,具有不可降解性。
(3)请根据文章第②节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说明3D生物打印技术的基本步骤。
①模拟真实器官结构→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得到3D打印组织或器官(4)根据文章⑤—⑦节,概括3D打印肺脏模型“成为近年来如火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究领域最令人瞩目的进展”的原因。
【答案】(1)D(2)A(3)②打印细胞脚手架;③细胞生长和融合(4)找到合适材料,模型结构完整,实现生理功能。
【解析】【分析】(1)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3D在生物打印技术上的创新,并通过举例子说明了3D打印技术在人体器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故选D。
(2)B.“首要条件是找到了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作为基础材料”表述有误,原文中是“首先需要筛选细胞脚手架的材料。
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是已知最常用的打印基础材料之一”。
C.“食品染色剂柠檬黄能成为3D肺泡打印的光吸收材料”是因为它“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食品染色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染色剂易于冲洗或降解,便于后续操作。
”。
D.“具有不可降解性”原文中并没有提到。
故选A。
(3)在文中第②段中写了3D打印技术的步骤“通过3D生物打印设备,像喷墨打印机打印纸张一样,将可降解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非生物材料批量制作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细胞脚手架,然后让某些细胞在脚手架上生长并融合成组织或器官,再将细胞脚手架的非生物材料冲洗或生物降解,留下的就是与真实器官结构和功能相似的3D打印组织或器官”。
据此概括作答。
(4)⑤段“为了制备这种3D打印肺脏模型,研究人员首先需要筛选细胞脚手架的材料”和“刻印血管网络”的材料;⑥段中说明现在“只是模拟一个肺泡结构”,但结构完整;⑦段中写的是让它“发挥基本的生理功能”。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 D⑵ A⑶ ②打印细胞脚手架;③细胞生长和融合⑷找到合适材料,模型结构完整,实现生理功能。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给文章拟写标题。
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题目通常能点明说明对象。
所以我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说明对象找出来即可作为文章的题目。
⑵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⑶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
注意通读文章第②节内容,用哪个简洁的语言概述。
⑷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
通读文章⑤—⑦节,概括3D打印肺脏模型“成为近年来如火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究领域最令人瞩目的进展”的原因。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2)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①________→②________→太阳烤焦地球(3)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联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
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
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
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版)【答案】(1)引出说明对象“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
(2)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3)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真实事例,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大,威力之强。
(4)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
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文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进发出真理的火花。
人类虽然渺小,却一步一步在认识宇宙。
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真理,勇于追寻,让人类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解析】【分析】(1)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
通过这些方式,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
本文也不例上,作者首段写的是广受观众喜爱的电影《流浪地球》,目的就是为了引出“地球流浪的原因”这一话题,引出下文对“恒星”的相关介绍。
同时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解答此题先根据题干中所给的提示内容,可以看出就是对第二段内容的梳理与概括。
根据“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一句可概括出①处的答案,再根据“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一句,概括出②处的答案。
(3)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阅读画线句子,主要写了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所观测的内容,同时给出观测所得的数据,可见运用的是举例子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具体地说明恒星可以吞噬行星。
(4)按照题意,表达自己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看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