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虚构销售收入的审计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虚构销售收入的审计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虚构销售收入的审计案例分析
陈晨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本文介绍了上市公司I公司指示其子公司c公司虚构销售收入以高估收入和资产的案例以及审计过程,并对审计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审计案例,虚构收入;舞弊;审计失败
一.案例介绍
C公司是I公司的一家子公司。

该公司虚构收入,涉及了许多客户。

在年末,这些虚构的收入都被归集到一个客户A公司的账户上,并且虚构的收入都被报在I公司的财务报表上向社会公众发布。

具体过程如下:
2003年第-二季度初,I公司和C公司的总裁史密斯指示C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和销售经理怀特为现有的20名客户虚构了30万美元的收入。

这砦客户并不知情。

在明知这些销售是虚构的情况下,C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温纳仍然在账簿凭证中反映,并将报表呈报给I公司。

这些虚构的销售报入对公众披露的报表中,高估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26万美元,高估净收益62%。

2003年第三季度,I公司和C公司又以同样的方法涉及50多个客户虚构收入97万美元,高估应收账款120万美元,高估销售收入100万美元,高估净收益325%。

2003年10月和11月,由于难以在涉及70个客户的情况下进行舞弊,以及考虑到即将进行的年度审计,史密斯指示C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冲销掉涉及120万美元虚构的销售收入,并只用一个客户来进行这些舞弊,即A公司。

A公司是一家外国企业,并同意参与舞弊。

2003年11月和12月,在史密斯的要求下,怀特虚构了12张销售发票,虚构收入总数达到了160万美元。

在年底的报表中,高估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160万美元,高估净收益138%。

2004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的法定收入持续减少。

C公司又以同样的方法虚构收入,2004年第一季度的报表,高估应收账款190万美元、收入30万美元、净收益56‰2004年第二季度的报表,高估应收账款240万美元、收入45万美元、净收益134%。

2lDOl5年1月,I公司的会计主管以及首席财务官发现了原先对A公司预先开单的销售是虚假的,并将这个结果向外部的咨询机构进行了报告。

不久,I公司发布了公告说明C公司存在;--%f违规,2003年和加04年前两个季度的会计报表结果需要进行修正,预计将导致股东权益减少120万美元。

在公告公布之后,I公司的股价从每股1.25美元跌到了0.5美元。

随后I公司的股票被纳斯达克摘牌,并于2005年破产。

二.审计过程
在2003年12月到2004年2月的期间,I公司的独立审计人员对I公司和它的子公司执行了年度审计。

作为审计的一部分,审计人员要求A公司提供截止至2003年11月30日的应收账款确认函。

为了隐瞒舞弊,温纳为A公司准备了两份确认函(涉及到了2003年11月所开出的虚假发票),并让A公司的代表在确认函上签字并提交给审计人员,表明了A公司欠C公司85万美元。

另外,为了解释对A公司销售的显著增加,温纳告诉审计人员:C公司已经将加拿大的经销商从12个减少到了3个,其中一个就是A公司。

最后,就2003年的审计,温纳向外部审计人员签署了一份管理当局声明书,虚假的表明,C公司的财务报表遵循了公认会计准则。

审计人员也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三.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审计失败的案例,从t面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可以及时发现虚假销售,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核对运输原始凭证
由于C公司的这些虚构的销售涉及的产品从来没有被运输过,那么销售发票一定没有适当的运输凭证来支持。

审计人员应该进行实质性测试,通常的做法是:以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的会计分录为起点,抽样选取若干笔业务,将其合计数与应收账款明细账和销售发票副本进行比较核对。

销售发票存根卜所列的单价,通常还要与经过批准的商品价日表核对,其金额小计和合计数也要重新计算。

发票中所列示的商品的规格、数量和顾客名称等,则应与发运凭证进行比较核对。

另外,还要审核顾客订货单和销售单中的同类数据。

由上面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可以看出,如果审计人员严格按照这个程序进行测试,C公司如此巨大金额的虚构销售收入一定会被查出。

而审计人员却很可能只是简单的核对了.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没有认真核对原始凭汪,最终导致审计失败。

2.进一步进行应收账款函证
对于应收账款函证方面,审计人员没有保持应有的怀疑,也没有认真查证,很容易的被温纳说服了,没有查出舞弊行为。

主要有一下几点失误:
(1)选择被两证的应收账款的失误。

审计人员要求A公司应收账款截止至2003年11月30日,即2003年会计年度资产负债表日的前一个月余额的确认函。

众所周知,在年底之前获得的审计证据的效力比较低,很多交易、结算都是在年底进行的,而审计人员却要求截止到资产负债表Et的前一个月,这一要求显然有很大漏洞。

C公司在2003年的11月和12月大量的虚构对A公司的销售收入,而审计人员却只要求查证到I1月份的应收账款,这样12月份的虚构销售就没有被查到,这也是导致最终的审计失败的原因之一。

(2)没有商接获取函证。

审计证据,尤其是函证,外部的直接的证据效力更强。

C公司的审计人员却只接收到了温纳准备的确认函,即被温纳说服那些交易是真实的,缺少应有的职·Ik怀疑,甚至连正常的怀疑态度都没有。

如果审计人员能够对温纳提供的确认函进行进一步查证,那么很可能查出对A公司的销售是虚构的,揭露舞弊。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P·库利南等著,宋建波等译,《美国证监会审计案例精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2]PaulJSobel:AuditorsPJskM&11agen3entGuide:InsegratingAuditingandEEM.
钋m舢usme草豁_.177·
中国经贸-u¨。

万方数据
上市公司虚构销售收入的审计案例分析
作者:陈晨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3
刊名:
中国经贸
英文刊名:CHINA BUSINESS MONTHLY
年,卷(期):2009,""(20)
被引用次数:0次
1.查尔斯·P·库利南.宋建波美国证监会审计案例精选 2005
2.Pau1 J Sobel Auditors Risk Management Guide:Integrating Auditing and ERM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jm200920118.aspx
授权使用:复旦大学图书馆(fddxlwxsjc),授权号:286d224c-9c22-4620-8848-9e49017e194c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1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