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1、下列叙述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在空气中加热6.4g铜,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8gB.取20克石灰石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5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66.7克C.1g氢气与1g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2g水D.32g硫与32g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64g二氧化硫2、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2克氢气和8克氧气反应生成10克水B.1摩尔硫和1摩尔氧气反应生成1摩尔二氧化硫C.50克酒精和50克水混合得到100克酒精溶液D.某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3、1mol物质充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多的是A.CH3COCH3 B.CH3CH2OH C.CH3OH D.CH44、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燃料,完全燃烧后得到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A.C3H6B.C2H4 C.CH4D.C5、在反应A + 3B = 2C + 2D中,已知A和B的式量之比为7:8,当2.8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 D,则生成C的质量为A.9.6g B.4.4g C.6.8g D.8.8g6、密闭容器中,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为纯净物的是A.分子数比为1∶1的CO和O2B.物质的量比为4∶3的C和O2C.质量比为1∶5的CH4和O2D.质量比为3∶8的C和O27、密闭容器中,将1mol的CO和1mol的O2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原混合气体的3/4C.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气体的摩尔质量一定为44g/mol8、现有0.1mol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为3.55g,判断氯酸钾分解程度是A. 完全分解B. 部分分解C. 没有分解D. 无法确定9、现有一包MgCO3和MgO的固体混合物,其中镁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比是10: 3,则此混合物中镁元素与氧元素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2B. 5:11C. 15:22D. 3:10、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
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1,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A.15:16B.15:14C.5:4D.15:811、有100g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
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A.生成CO2的质量是33gB.生成物中CaO的物质的量是0.75mol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12、现有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5.6g,与过量的CO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为4.8g,则原混合物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A.10.2% B.20.4% C.28.6% D.40%13、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4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8.8g B.12g C.15.7g D.20g14、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
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1,则石灰石中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A.40.5% B.50.0% C.83.3% D.100.0%15、某干燥剂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60%。
说法错误的是A.此包干燥剂中一定含有CaO B.此包干燥剂中加入盐酸可能会产生气泡C.此包干燥剂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D.此包干燥剂可能是Ca(OH)2、CaCO3的混合物16、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氧气和氮气混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混合气体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不变B、反应后气体混合物的组成有3种情况C、若反应后气体是3种气体的混合物,则其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一定小于12:16D、若反应后气体中有氧气,则容器中C、O元素的质量比大于12:3217、已知:草酸钙(CaC2O4)比碳酸钙受热易分解,CaC2O4CaCO3+CO↑。
将12.8gCaC2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7.8g固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剩余固体为纯净物 B.剩余固体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4.0gC.将剩余固体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产生4.4g CO2D.加热产生的CO气体为5.0 g18、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3: 2,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A. 3:7B. 5:4C. 15:14D. 15:1619、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则已反应的氧化铜与原氧化铜的质量比是A.1:5 B.2:3 C.2:5 D.3:520、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5,则已反应的氧化铜与剩余氧化铜的质量比是A.1:1 B.2:5 C.5:2 D.3:221、取0.1mol碳酸钙高温分解,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成了2g二氧化碳B.生成了0.1mol氧化钙C.剩余固体质量为5g D.剩余碳酸钙质量为8g22、取一定质量的CaCO3固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成2.0gCO2气体 B.原来CaCO3的质量为14.5gC.剩余8.0g固体为纯净物 D.剩余8.0g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23、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X一定含有氧元素24、密闭容器中有氧气、X、水和二氧化碳4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A.表中待测的值为5.0 B.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该反应中O2与C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反应生成的H2O与CO2的质量比为40:4725、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6、一定条件下,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种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15 15 25 20反应后的质量(g) 0 10 x yA. 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2B. x的取值范围是:0≤X≤45C.当y=20时,物质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D. x>y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27、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摩尔质量不同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能确定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为4:728、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29、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Y、Z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判断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n的数值为9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Y→3ZD.反应后容器内为混合物30、密闭容器中含有甲(2mol)、乙(4mol)、丙(6mol)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甲、乙、丙的物质的量(n)随着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生成8mol甲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甲一定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3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的值是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32、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a=56% B.b=6% C. c=17% D.d=8%33、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 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 3和CaO 的固体混合物,己知Ca 元素与C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3: 2,则此混合物中Ca 元素与O 元素的质量比是A. 3:7 B. 5:4 C. 15:14 D. 15:16 34、1mol 氧化钙按下图进行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甲中含有40 g 钙元素B .丙中含有b mol CaCO 3C . 若pH=7,则a=1D .若pH>7,则b ≤135、工业中合成SO 3的反应:2SO 2+ O 2 2SO 3。
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投入SO 2、O 2、SO 3、V 2O 5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 )如下表所示。
说法错误的是A .丁物质一定是V 2O 5B .d =15C .丙物质是O 2D .t 3时,生成乙75g36、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分析正确的是物质 甲乙丙 丁构成物质的微粒? 反应前的质量(g ) 16 64 0 1 T 时刻的质量(g ) 4 m 1 m 2 m 3 反应后的质量(g )0 0m 437A .4+ m 1=m 2+m 3B .每个丙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C .16:64 =4:m 1D .生成丙与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7、Ca(HCO 3)2 CaCO 3↓+CO 2↑+H 2O ,是石灰岩溶洞形成的主要反应。
将1molCa(HCO 3)2加热t 2秒时停止加热。
右图表示0→t 2秒过程中固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该过程的 CaCO 3 不分解)。
说法错误的是A .0→t 2反应阶段,固体a 、b 的物质的量不变。
B .0→t 2反应阶段,固体a 到b 的质量变小。
C .a 、b 两点固体中钙元素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D .固体a 、b 中所含碳元素物质的量的比值一定为2:1。
甲 乙 丙 丁 t 1 100 5 80 5 t 2 60 55 a b t 3 40 c d50.511.5时间(s)固体物质的量 (mol)t 1t 2t 3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