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 1. 卫星运行时间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教案设计了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积极进行讨论与交流。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

2.精心设计练习,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

本教案在新知探究结束后设计了反馈练习,从算理的理解到易错点的探究,从技能的培养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层层巩固,步步提升,课堂练习时的开放问题,既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又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卫星运行时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嫦娥三号”卫星图片。

师:这幅图片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图片并汇报)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我们国家已经发射成功了一百多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些人造地球卫星为我们提供了通信、气象、导航等服务。

课件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图片。

师:同学们,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关于东方红一号,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呢?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对东方红一号的了解)师:同学们听了这么多关于东方红一号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感想吗?(学生谈感想)师: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与卫星运行时间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对“嫦娥三号” “东方红一号” 人造地球卫星的了解和感受,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进入新课情境,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感。

⊙活动探究,获取新知1.读信息,提出问题。

师: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 1 圈需要114 分。

根据这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自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卫星绕地球 2 圈、 3 圈⋯⋯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教师挑选一个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帮助学生回顾数量关系及算理。

师:如果要求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需要多少时间,又应该怎样进行解答呢?(114 ×21)21 2.估算积的范围。

(1) 提出估算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估算。

师:估一估,绕地球21 圈需要多少时间?组织学生估算这个算式的结果,交流各自的想法。

(2) 汇报估算方法和结果。

预设生1:把114 看作100,100× 21=2100,所以114 ×21 大约等于2100。

生2:把114 看作110,把21 看作20,110× 20=2200,所以114×21 大约等于2200。

生3:把114 看作100,把21 看作20,100× 20=XX,所以114×21 大约等于XX。

生4:把114 看作120,把21 看作20,120× 20=2400,所以114×21 大约等于2400。

生5:把114 看作115,把21 看作20,115×20=2300,所以114×21 大约等于2300。

(3) 小结:估算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方法合适即可第三单元乘法 1. 卫星运行时间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教案设计了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积极进行讨论与交流。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

2.精心设计练习,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

本教案在新知探究结束后设计了反馈练习,从算理的理解到易错点的探究,从技能的培养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层层巩固,步步提升,课堂练习时的开放问题,既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又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卫星运行时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嫦娥三号”卫星图片。

师:这幅图片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图片并汇报)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我们国家已经发射成功了一百多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些人造地球卫星为我们提供了通信、气象、导航等服务。

课件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图片。

师:同学们,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关于东方红一号,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呢?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对东方红一号的了解)师:同学们听了这么多关于东方红一号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感想吗?(学生谈感想)师: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与卫星运行时间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对“嫦娥三号” “东方红一号” 人造地球卫星的了解和感受,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进入新课情境,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感。

⊙活动探究,获取新知1.读信息,提出问题。

师: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 1 圈需要114 分。

根据这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自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卫星绕地球 2 圈、 3 圈⋯⋯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教师挑选一个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帮助学生回顾数量关系及算理。

师:如果要求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 圈需要多少时间,又应该怎样进行解答呢?(114 × 21) 2.估算积的范围。

(1) 提出估算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估算。

师:估一估,绕地球21 圈需要多少时间?组织学生估算这个算式的结果,交流各自的想法。

(2) 汇报估算方法和结果。

预设生1:把114 看作100,100× 21=2100,所以114 ×21 大约等于2100。

生2:把114 看作110,把21 看作20,110× 20=2200,所以114×21 大约等于2200。

生3:把114 看作100,把21 看作20,100×20=XX,所以114×21 大约等于XX。

生4:把114 看作120,把21 看作20,120× 20=2400,所以114×21 大约等于2400。

生5:把114 看作115,把21 看作20,115×20=2300,所以114×21 大约等于2300。

(3) 小结:估算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方法合适即可第三单元乘法 1. 卫星运行时间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教案设计了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积极进行讨论与交流。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

2.精心设计练习,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

本教案在新知探究结束后设计了反馈练习,从算理的理解到易错点的探究,从技能的培养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层层巩固,步步提升,课堂练习时的开放问题,既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又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卫星运行时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嫦娥三号”卫星图片。

师:这幅图片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图片并汇报)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我们国家已经发射成功了一百多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些人造地球卫星为我们提供了通信、气象、导航等服务。

课件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图片。

师:同学们,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关于东方红一号,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呢?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对东方红一号的了解)师:同学们听了这么多关于东方红一号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感想吗?(学生谈感想)师: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与卫星运行时间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对“嫦娥三号” “东方红一号” 人造地球卫星的了解和感受,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进入新课情境,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感。

⊙活动探究,获取新知1.读信息,提出问题。

师: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 1 圈需要114 分。

根据这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自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卫星绕地球 2 圈、 3 圈⋯⋯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教师挑选一个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帮助学生回顾数量关系及算理。

师:如果要求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 圈需要多少时间,又应该怎样进行解答呢?(114 × 21)2.估算积的范围。

(1) 提出估算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估算。

师:估一估,绕地球21 圈需要多少时间?组织学生估算这个算式的结果,交流各自的想法。

(2) 汇报估算方法和结果。

预设生1:把114 看作100,100× 21=2100,所以114 ×21 大约等于2100。

生2:把114 看作110,把21 看作20,110× 20=2200,所以114×21 大约等于2200。

生3:把114 看作100,把21 看作20,100×20=XX,所以114×21 大约等于XX。

生4:把114 看作120,把21 看作20,120× 20=2400,所以114×21 大约等于2400。

生5:把114 看作115,把21 看作20,115× 20=2300,所以114×21 大约等于2300。

(3) 小结:估算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方法合适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