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东南大学交通规划课件第六章.pptx
东南大学交通规划课件第六章.pptx
三、道路交叉口规划
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根据道路的等级、 交通流量流向和周围的用地状况等综 合确定。 包括:无信号灯管理交叉口、信号灯 管理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立体交叉 等形式。
第二节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停车场规划
停车场包括: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 (如居住区内、厂矿企事业单位、公共 建筑物、商店等的停车场)
主干线和驳运线相结合的网络
适合有地铁和轻轨的大 城市。优点:能提高客 位利用率,主干线和驳 运线路的车间距可以调 整到任何选定的运力水 平。
带有环线或切线状线路的放射形网络
优点是直达出行率高, 出行时间短。经市中 心的出行量可降到最 低,能适应出行需求 很大的城市。
(二)停车需求预测
趋向法
依据发展趋向进行推算,适用于土地利用已定向 的小规模区域。
原单位法
按单位用地面积(或单位人口)的停车需求量进 行推算,适用于交通工具、道路网不发生较大变化的 地区,且土地利用规模基本确定。
OD交通推算法 据OD交通吸引量与停车量的相关关系预测停车需
求,把区内外OD交通吸引量作为基本停车需求的产生 源来考虑,适用于土地利用变化较大的地区。
一、公共停车场规划
(一)停车调查 • 停车调查的内容
停车数量、停车方式、平均停车时间、停 车地点与目的地关系及步行时间、停车集中程 度、停车地点附近的交通状况、停车地点附近 的环境条件等。 停车调查的方法
连续式调查、间隙式调查、询问式调查 停车调查的成果
停车车位数、停车规定(如装卸、上下车 地带、时间限制等)、停车设施类别、停车收 费标准。
二、道路规划
快速路:应设置中间隔离设施,分隔对向车流。 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的公共建筑 出入口,两旁的视野要开阔,部分路段可采用 高架的形式。
主干路:机动车、非机动车要分流,交叉口之 间的分隔带要尽量连续,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 量车流和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
次干路和支路:两侧可以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 人流的公共建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 公交站点和出租车服务站。支路两侧还可以设 沿街商店。
城市规模与人口
主要公共交通方式
>200 万人 大、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
大城市 100~200 万人 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
<=100 万人
公共汽车、电车
中等城市
公共汽车
小城市
公共汽车
二、公共交通线路网和线路规划
1、公共交通线路网的类型: 设有中央终点设施的放射形网络 常用于小城市,所有的线路均使用同一个 位于城市中央的终点站。优点:乘客只需作不 多于一次的换乘即可完成出行,管理调度方便。 缺点:对于切线状出行绕路多,出行距离和时 间长。
缺点:交通组织不灵活,街道不规则,市中心区交通 易集中
适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3、自由式 以结合城市地形为主,路线弯曲无一定的几 何图形。 优点: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约道路工程 费用。 缺点:非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并造 成建筑用地分散。
4、混合式
是三种干道网形式的混合,如使用得当, 既可以发挥它们的优点,又可避免它们的缺点。
(三)停车场规划
公共停车场 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
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 用地总面积
按规划人口每人0.8~1.0平方米 可结合建筑物建地下或空间停车场(库), 利用建筑的平台、屋顶设置停车场,以节约 用地
1、停车场分布
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设在城市的 外环路和城市出入口道路附近,主要停 放货运车辆。 市内公共停车场——应靠近主要服务对 象设置。如机场、车站、码头附近、城 市公交换乘枢纽站附近、城市公共设施 用地、市内名胜古迹和郊区风景旅游点 附近等。
第六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第一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原则: 应满足客、货车流、人流的安全畅通 应综合考虑城市相关功能,使之相互协调 应功能明确、系统清晰、不同等级道路相互配合 应成环成网,防止断头、堵口或卡口 应考虑今后城市用地的扩张、交通结构的变化和 快速交通的要求 应与城市出入口、区域公路网有良好的配合 应留有发展的余地
2、停车场规模与用地面积
公共停车场的规模应考虑交通需求和规模的 经济性。 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停车位数 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地区——全部停车位数的 50%~70% 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地区——全部停车位 数的5%~10% 城市其它地区——全部停车位数的5%~40%
3、停车场出入口布置
符合行车视距要求 右转出入车道 出入口距交叉口和桥隧坡道起址线一定 距离 出入口宜布置在次要道路上
(二)道路网总体布局规划
要根据土地使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 交通流向,并结合地形、地物、河流走向、铁 路布置、出入口道路和原有道路系统,因地制 宜地进行。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 路和自行车专用路、步行专用路。 道路网规划首先应规划以通行机动车为主的城 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系统,构成城市道路网的骨 架,在此基础上规划次干路、支路等其它道路。
二、公共加油站规划
服务半径:0.9~1.2公里 分布:大型停车场附近、主要交通干道、 城市主要出入口道路等。 要求:不影响交通畅通和不妨碍道路交
通安全,同时方便加油。
第三节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城市定时定线的公共汽 车、公共电车、轻轨、地下铁道、轮渡等交通。
一、公共交通方式规划
不同规模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
2、环形放射式
该形式干道网一般都是由旧城市中心区逐渐 向外发展,由旧城市中心向四周引出放射干 道的放射式道路网演变过来的。
放射式道路网虽有利于市中心对外联系,却 不利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因此,通常加 上一个或几个环城道路,便形成了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周围 相邻的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非直线系数较小。
一、道路网布局规划
(一)干道网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干道网的结构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
由式、混合式 1、方格网式(棋盘式)
优点: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 别;交通组织简便,有利于机动灵活 地组织交通。
缺点:对角线方向交通不方便,道路非直线 系数大
适用: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 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