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

我的理想教育
温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我十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使我清晰的认识到理想教育是家、校、社会紧密联系的教育。

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算的上是理想教育。

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和活力”。

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

我的教育理想是:用心做教育。

真正做到敬业奉献;真正做到有良心、有爱心、有感恩心、有平常心;真正做到用激情育人。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首先是育人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人们常比喻:老师就像辛勤地园丁,学生就是成长的幼苗。

幼苗想要开出美丽的花朵,既需要园丁为它施肥、浇水、锄草、松土,还需要适当地修剪;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也需要风霜的磨炼。

做老师的必须弄明白这个道理。

传授知识仅仅是老师工作的一小部分,就好比施肥和浇水,还有很多更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悉心去做。

因此我们要用心去育人。

如何用心去育人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

首先,要有爱心。

用爱心去教学,用爱心去浇灌,用爱心去体验。

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体谅学生、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谅学生的作业繁
重,关心学生的家庭生活,关心学生的情感生活。

教师对学生有爱心还要求教师应该与学生多加沟通,增进了解,培养感情。

其次,要有良心。

父母常常教育我:“做人要凭良心,干什么是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凭良心做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才会产生良知。

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教师有了良心,就会捧着良心的饭碗,端着良心的天平,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对国家高度负责的心态去教书育人,热爱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工作,教好书,育好人。

再次,要有感恩之心。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感恩是爱的根源,是快乐的源泉。

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学会感恩,首先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感恩;学会感恩,要培养谦虚的品德,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弯腰伸出援助之手;学会感恩,要有奉献精神,无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人。

感恩生活,感恩工作,少一点牢骚和抱怨,多一点和气和满足。

不懂得感恩,工作便没有了激情,生活便没有了滋味,人生也便没有了意义。

常怀感恩之心,才能知足常乐。

所以,教师应该常
怀感恩之心,这样你才比较容易快乐,怀着感恩的心情去教书育人,才能收获桃李满园的芬芳。

最后,要有一颗平常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凭良心做事,享受这份恬淡的愉悦,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干教育需要平常心,管理教育也需要平常心。

教育教学工作的成绩显现周期比较长,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

我们的教研教改工作,需要平常心,如果有了平常心,就会使我们的教研教改工作杜绝陷入“作秀”的怪圈。

教育教学工作更需要平常心,有了平常心就会在教育教学中常常进行自我反思,及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常常不因功利心而迁怒于学生,能够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有了平常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成本;有利于建构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创造幸福和谐的人际关系。

拥有了平常心,你会发现:即使孩子偶尔犯一次错误,搞一搞小动作,也绝不是不可饶恕、无药可救的。

我们不能说:“看见你现在这个样子,就知道你将来是个什么德行。

”其实,学生的未来并不仅仅决定于在课堂上的表现。

拥有了平常心,你会同情那个坐在角落里的学生。

他是那么楚楚可怜,小心地打量着周遭的同学和讲台上的老师。

看见他,你心头就会涌起想帮助他的冲动。

孔子说过:“有教无类。

”仅仅因为他不被列入考核范围,就可以弃他于不顾吗?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我们怎能熟视无睹?如果他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还那么心安理得吗?拥有了平常心,你不再认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是扰乱课堂,你会觉得他们的想象力是何等丰富。

很多时候,他们的问题和答案是出乎我们的
意料的。

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也很无知。

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学生的资讯如此丰富,我们不能一味地“吃老本”了。

我们必须及时“充电”,不然就落伍了。

拥有了平常心,我们不再刻板地只为提高成绩而教学。

课堂上,我们和学生一起学习,互相探讨,教学相长;课下,我们一起谈心,一起做游戏,增进感情。

我们的教学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机与挑战,充满了阳光与浪漫,充满了温情与甜蜜。

拥有了平常心,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所以,除了传授知识,我们还应该弯下身来,倾听他们的心声,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脆弱而敏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的心灵之树茁壮成长,让他们的心灵之花绚烂开放。

当学生不再高高地仰视你,而是喜欢和你诉说心曲时,你将是一个多么幸福的老师啊!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更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育。

不知道为什么现实的教育让学生觉得学习是那么枯燥与乏味。

学习的快乐首先源于知识本身。

可以说任何一门知识都有着无穷趣味,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知识本身的趣味足以使学生孜孜以求,乐此不疲。

其次,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非常值得高兴的。

一个人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收获的还有无尽的快乐。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享受过这种快乐的。

至少在幼儿园时期是这样,每天都学到一点新奇的知识,回家就高高兴兴地对爸爸妈妈讲。

可惜后来这份快乐渐渐变成了厌倦和苦恼!这实在不是孩子的过错啊!学习的最高层次的快乐来自思考和创造。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会意”源于他的思考,
这种对文章意旨的理解与把握使他高兴地忘记了吃饭。

有什么快乐能比得上这种快乐呢?如何让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是我们的教育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

教师教学其实也是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

教学的快乐首先源于学生学习的快乐。

学生的天真幼稚,学生的热情奔放,学生的思维敏捷,学生的质疑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的每一分提高,都是教师快乐的源泉。

教学的快乐还源于教师的创造。

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教师在享受传授知识快乐的同时,还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这就是所谓“教学相长”。

作为一个教师,绝不能只抱着几本教科书,照本宣科地去做重复性的劳动,而要不断探索,不懈追求,领悟本科学问的奥秘和根本。

如此授课之时才能深入浅出,才能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与学相得益彰,融洽和谐,那是多么理想的一个境界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