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不同时期估值方法、融资路径及盈利方式

企业不同时期估值方法、融资路径及盈利方式

企业不同时期估值方法、融资路径及盈利方式一、常用企业估值方法简述1企业商业模式决定估值方法2常用的估值方法(1)市盈率市盈率(earnings multiple,即P/E ratio)也称“本益比”、“股价收益比率”或“市价盈利比率。

考察净利润必须明确有无重大进出报表的项目。

净利润要做剔除处理,以反映企业真实的净利润。

市盈率要在比较中才有意义,绝对值无意义。

找出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的历史最低最高和平均三档市盈率区间。

考察周期至少5年或一个完整经济周期。

若是新上市企业,必须有至少3年的交易历史。

找出同行业具有较长交易历史的企业做对比,明确三档市盈率区间。

(2)市净率市净率(Price to book ratio即P/B),也称市账率。

考察净资产必须明确有无重大进出报表的项目。

净资产要做剔除处理,以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性资产结构。

市净率要在比较中才有意义,绝对值无意义。

找出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的历史最低、最高和平均三档市净率区间。

考察周期至少5年或一个完整经济周期。

若是新上市企业,必须有至少3年的交易历史。

找出同行业具有较长交易历史的企业做对比,明确三档市净率区间。

特点:相比市盈率,市净率更依赖于公司所属行业的性质,市净率特别在评估。

(3)市销率市销率( Price-to-sales即PS), PS=总市值÷主营业务收入或者PS=股价÷每股销售额。

市销率越低,说明该公司股票目前的投资价值越大。

特点:它不会出现负值,对于亏损企业和资不抵债的企业,也可以计算出一个有意义的价值乘数;它比较稳定、可靠,不容易被操纵;收入乘数对价格政策和企业战略变化敏感,可以反映这种变化的后果;不能反映成本的变化,而成本是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和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只能用于同行业对比,不同行业的市销率对比没有意义;目前上市公司关联销售较多,该指标也不能剔除关联销售的影响。

(4)PEG,反映市盈率与净利润增长率之间的比值关系PEG=市盈率/净利润增长率PEG不同于PE估值。

PE仅仅反映了某企业当前价值,而PEG则把企业当前的价值和其未来的成长联系了起来。

比如一家企业当前的市盈率为20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

当PEG 等于1时,表明市场赋予这只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来业绩的成长性。

相对于未来,我们能判断其价值是否被高估了。

PEG数值通常可分为四档:PEG<0.5,价值被低估;0.5≤PEG≤1,价值相对合理;1<PEG<2,价值被高估;PEG>2,高风险区。

二、如何更加正确的估值1EV/EBIT实际上,EV/EBIT是一个明显优于PE的估值工具。

PE实际上等于企业的市值除以净利润。

而市值只不过是企业的一部分而已。

EV/EBIT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EV指的是企业价值,企业价值不仅仅考虑了股东,还考虑到了债权人。

这是把企业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而避免了PE的问题。

2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这实际上才是真实的“PB”。

对科技股来讲,这一成本接近于无法计算,但是对能源,基建,零售等公司来讲,重置成本有重要的意义。

假设今天市场中存在着100个竞争对手。

然后一个精明的商人想要进入这个市场,他一般有两个方案:•自己建立一个企业,与这100个对手竞争。

•从这100个竞争企业里收购一家企业,进入这个市场。

那么什么情况下,使用方案1,什么情况下使用方案2呢?其实非常简单:当目前市场中企业的市值小于重置成本时,精明的商人会选择收购。

当目前市场中企业的市值大于重置成本时,商人会选择自己建立企业。

从行业角度来看,如果一个行业在周期性低估时,整体的价值小于了其重置成本,这意味着这个行业很难再有新的进入者了。

三、企业发展生命周期对估值难易的影响虽然对任何企业估值时,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都一样,但是由于企业特征的不同,处理的难易程度会有很大差别。

生命周期是有极大影响的一个因素。

企业的生命旅程一般会经历一个从初创,到成长,然后成熟,最后衰退的周期。

随着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估值参数的评估难度也不一样。

1初创企业没有经营历史,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收入/营业亏损,依赖私募资本成长,并且多数会夭折。

估值中现有资产现金流、新增资产现金流、贴现率、终值中任何一个变量的评估都极具难度,这也导致了现实中许多拍脑袋的估值充斥着资本市场。

2成长期企业有了一定的历史数据,但企业价值大部分仍然来源于未来资产的投资,同时由于私募股权的存在贴现率可能还处在变动的过程中,对于增长、风险和终值的把控仍然很有挑战性。

33成熟期企业有了足够的历史数据和可比公司,增长率相对稳定,现金流的风险也相对确定,这让我们的估值工作简单了不少。

但要注意的是处在这个时期的公司通常会通过并购或者内部重组的方式来改善生产率,会导致增长率、资产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进而会影响到公司的估值。

4衰退期企业已经没有或几乎没有价值来自于未来资产,这省去了估值的很多工作。

但是衰退期企业通常开始讲现金流向股东进行分配,导致债务风险的上升,这个时期很难用一个合适的贴现率来对现金流进行折现。

企业的清算价值或者账面净值可能会比传统的估值方法更为可靠。

从现实的操作来讲,初创企业估值难度最高,成长期次之,成熟期最简单。

对于初创期和成长初期的企业,绝对估值法虽然难度很高,但更加适合。

因为任何使绝对估值法的走形的东西都会使相对估值法出轨。

由于可比对象的缺少,相对估值法会更不可靠。

成熟期的企业则两种方法都适合。

四、一个项目完整的融资过程(从Idea到IPO)1种子轮【获得产品牵引力】团队阶段:只有一个想法或点子,还没有具体的产品。

投资方:种子期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种子期投资量级不会很高。

20天使轮团队阶段:团队核心成员组建完毕,项目或产品趋于成型或已经拥有小样(DEMO)。

商业模式初步成型,对于未来如何盈利也有了规划。

在小范围内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核心用户。

投资方:天使投资人或机构31Pre-A轮(1)Pre-A针对创业公司A轮投资前的投资产品,介于天使与A轮之间。

团队阶段:产品优秀、团队靠谱,且有良好的用户数据或者增长趋势明显,但是尚未达到A轮融资标准的项目。

(2)A轮团队阶段:团队搭建完毕,正处于快速磨中或已经磨合完毕,产品基本成熟同时做好大规模面相市场的准备。

公司已经正常经营运作,并有完整详细的商业及盈利模式,在行业内拥有一定地位和口碑。

但此时公司可能还未盈利,也没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投资方:风投机构(VC)(3)B轮团队阶段:拿到A轮大规模融资后,创业公司经过一轮烧钱后,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快速度积累用户。

甚至一些公司公司开始盈利,盈利模式趋于完善,可能需要推出新业务、拓展新领域。

这一阶段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得到充分检验并完善。

此时公司对未来的发展已经有了详细的战略规划。

投资方:大多是上一轮的风险投资机构跟投、新的风投机构加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加入。

(4)C轮团队阶段:大多公司除了拓展新业务,补全商业闭环、更有准备上市的意图。

这个阶段企业已经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试图扩大版图,收入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正在尝试深化业务拓展,加大销售规模和扩展产品形态以及提升管理效率。

投资方:PE,有些之前的VC也会选择跟投融资还有D/E/F/G/——Z轮吗?大部分公司一般C轮后就会上市,但也有公司选择融D轮,甚至更多轮的融资。

这些需要更多轮融资的公司大部分是其本身的业务所决定的,有的项目需要大量的烧钱,过早上市就不符合这类公司的发展战略。

(例如滴滴已经进行了多次F轮融资)(5)IPO轮【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

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五、企业在不同阶段如何进行估值在牛市,估值体系会往后移,这能解释为什么过去牛市的两年很多一直没有净利润的公司都获得了C轮、D轮,甚至E轮,而且是传统的PE机构投资的,因为他们降阶了,开始使用P/S这个低阶工具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优秀互联网企业的融资历程,由连续创业者创办,每一轮都获得著名VC投资,成立五年左右上市。

我们从这个公司身上,可以看到陌陌等互联网公司的影子。

公司每一轮的估值是怎么计算的呢?我们再做一些假设,按时间顺序倒着来讲。

IPO上市后,公众资本市场给了公司50倍市盈率。

读者立即反应过来,这个公司的股票投资价值不大了,PEG>1(市盈率/增长),看来最好的投资时点还是在私募阶段,钱都被VC和PE们挣了。

C轮的时候,不同的投资机构给了公司不同的估值,有的是50倍P/E,有的是10倍P/S,有的是单个月活估100元人民币,但最终估值都是30亿。

不信大家可以算算。

每种估值方法都很有逻辑的:一个拟上创业板的公司给50倍市盈率,没问题吧;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公司给10倍市销率,在美国很流行吧?或者一个用户给15-20美元的估值,看看facebook、twitter等几个公司的估值,再打点折扣。

B轮的时候,不同的投资机构给了不同的估值方法,分歧开始出来了:某个机构只会按P/E估值,他给了公司50倍市盈率,但公司没有利润,所以公司估值为0;某个机构按P/S估值,他给了公司10倍市销率,所以公司估值10*0.75亿=7.5亿;某个机构按P/MAU估值,他给每个MAU100元人民币,所以公司估值达100元*1500万人=15亿。

不同的估值方法,差异居然这么大!我们总结一下:这个互联网公司天使轮的估值方法是拍脑袋;A轮的估值方法是P/MAU;B轮的估值方法是P/MAU、P/S;C轮的估值方法是P/MAU、P/S、P/E;也许上市若干年后,互联网公司变成传统公司,大家还会按P/B(市净率)估值!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大多数的融资都是类似的情况?对互联网公司来说,P/MAU估值体系的覆盖范围是最广的,P/E估值体系的覆盖范围是最窄的。

在此,我姑且把这种覆盖体系叫做估值体系的阶数。

P/MAU 是低阶估值体系,容忍度最高;P/E是高阶估值体系,对公司的要求最高。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没有E,还可以投S;如果没有S,还可以投MAU,但最终还是期待流量能转换为收入,收入能转换成利润。

不同的创业企业,都处于不同的阶段,有的属于拼命扩大用户量的阶段,有的属于绞尽脑汁让流量变现的阶段,有的属于每天琢磨怎么实现盈利的阶段。

然而,最终大家是要按盈利来考察一个公司的,那时候不同阶数的估值方法是殊路同归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