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怒吼吧黄河

怒吼吧黄河

结合时代背景,抗日战争使中国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光未然写诗是为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强烈的责任感。
指导朗读。
1、掌握本课6个会认字和12个会写字,理解本课生词;2、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简介冼星海、光未然及其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充满激情的革命斗争精神;3、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换成陈述句:
体会两种表达方法在表达方面语气的不同。
C.出示:
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
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有什么特点?(找到文章第4自然段的排比句,读一读。)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1、导入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关注句子:
A关注破折号的用法
首次演出的地点是延安最大的礼堂——陕北公学礼堂。
“——”在这句中的作用?
B“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教学设计表单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
1、掌握本课6个会认字和12个会写字,理解本课生词;2、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简介冼星海、光未然及其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充满激情的革命斗争精神;3、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学习内容分析
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怒吼吧,黄河》是S版11册四单元围绕“民族之魂”中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河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光未然、冼星海以及抗敌演剧三队和观众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表达了中国人民澎湃的抗日斗志一定能战胜侵略者,保卫家园的信心。
(2)捋出思路:课文围绕《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介绍了哪些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
从这部分那些介绍中,你感受到光未然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引导学生体会出:
轩辕、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正是他们不断努力,才建立了华夏,他们身上的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
2、导入
以《黄河大合唱》的录音导入,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词、曲作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新课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关注句子: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
(2)捋出思路:课文围绕《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介绍了哪些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
从这部分那些介绍中,你感受到光未然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引导学生体会出:
轩辕、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正是他们不断努力,才建立了华夏,他们身上的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
运用班班通课件,运用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相关视频
个人反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孩子对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很陌生,所以在讲这节课之前,要先把抗日战争的背景介绍清楚,教学时,通过展示黄河壶口的画面,让学生感到震撼。从而引入光未然对黄河的灵感有助于教学难点的掌握。
教学重点
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读懂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但还不能熟练应对。所以学生在品味精彩语句、片段;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了解作者表达方法,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方面,还需要加强引导和加强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