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
《蚕长大了》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蚕的胸部有()对足,腹部有()对足。
2.蚕在二龄之后,身体呈()型,颜色为()。
3.蚕的头较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下方有咀嚼式()。
二、判断题。
1.睡眠中的蚕,外表静止不动,体内也是静止不动的。
()
2.蚕在蜕皮前,食欲会大大增加。
()
3.蚕在生长变化过程中,身体颜色不会发生改变。
()
4.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一共蜕3次皮。
()
5.蚕的蜕皮顺序一定是先从头部开始,然后经过胸部和腹部,最后皮从尾部脱落。
()
三、选择题。
1.蚕到了( )(蜕皮四次以后5~8天),就逐渐表现出老熟的特征。
A.三龄期
B.五龄末期 C四龄末期
2.当蚕出现( )的现象时,表示蚕要吐丝结茧了。
A.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
B.食欲旺盛,食桑量上升
C.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
3.蚕要吐丝结茧了,下面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增加桑叶的数量
B.用纸板做格子房
C 、用稻草扎小架子
4.当蚕的身体颜色暗淡,并抬起前半部身体,一动不动,这是( )之前的状态,称作“眠”。
A.即将吐丝 B.即将蜕皮 C.四龄结茧 四、填图题
五、实验分析
为了探究温度对蚕生存的影响,小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三个大小相同的纸盒,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
把甲盒放在10℃的环境中,把乙盒放在25℃的环境中,把丙盒放在30℃的环境中(除温度外其他环境因素相同)。
在甲、乙、丙三个盒子中各放入5条大小相似、健康状况相同的蚕。
每个盒子中每天都同时投入等量的桑叶。
一段时间后小华分别测量了几个纸盒中蚕的平均长度,如下表所示。
盒子名称 甲 乙 丙 平均长度
8厘米
10厘米
8厘米
1.一段时间后,( )与( )盒中的蚕运动呆滞,发育缓慢,并
( )足
( )足
( )足
( )
( )
( )部
( )部
( )部
且形体较()。
2.()盒中的蚕结茧的质量最好。
3.这个实验说明:()可以影响蚕的生长发育,蚕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
4.每个盒子中放5条蚕的目的是什么?
六、综合分析
下面是某同学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的记录表,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1.蚕在吐丝结茧前一共经历了()次蜕皮,其中生长最快的时期是第()次蜕皮后。
2.蚕身体两侧的黑斑点可能是(),它是蚕的()器官的开口。
参考答案
一. 1.三四 2.圆筒青白 3.单眼口器
二.1.× .2.×.3.× . 4.×. 5.×
三.1.B 2.A 3.A 4.B
四、
五、1.甲、丙 小2.乙3.温度 25
4.增加样本数量,防止蚕的意外生病或死亡而干扰实验结果。
六、1.四 三2.气门 呼吸
( 胸)足
( 腹 )足
( 尾)足
(尾角)
(气门)
( 头)部
(胸)部
( 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