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
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活动4【活动】知识拓展: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3.《大树和小草》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知道小草和大树一样,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但是他们在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方面却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大树和小草时,能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维恩图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破坏绿化的意识。
培养与人分享、交流的习惯,增强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学情分析】有了前面两课的学习经验,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对高大的树木也有了较深的印象,但是对路边小草的关注度还不够,很多常见的小草有的学生都不认识,也说不出名字。
本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方向性还不是很强,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引领不可少,特别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如探究的“大树和小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分析处理信息,最后得出结论。
此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爱护生命、爱护小草、不践踏草坪等情感或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有条理地指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点,并能用维恩图的形式来呈现探究结果。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维恩图的形式来展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点,对陆生植物的普遍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媒体出示:校园的树木图片1.这些是,(樟树、桂花树、枫树、松树……)平时我们都叫它们“大树”。
(板书:大树)这些大树们都有哪些相同之处呢?(预设:学生思考,回答:大树一般很高大,叶子很多,树干很粗、很硬,根深深地扎进土里,它们生长需阳光、水分、营养)2.在这些大树下面其实还有很多植物,知道是哪些植物吗?大树的脚下还有很多小草。
今天,我们就低下头去观察研究一下常见的小草。
(预设:小草、野花、野菜等)(板书:小草)活动2【活动】人人动手,做名片卡我这里有一些小草,你认识这些小草吗?(实物出示:狗尾巴草、三叶草、马兰头、车前草、牛筋草……)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时,会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摘记,今天我们也要像植物学家那样,在观察小草的同时,还要把自己观察到的小草的特征进行记录,老师为大家准备一张名片卡,也就是本次观察互动的记录单,待会组员们根据自己喜好选一棵小草,然后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小草的特征记录在名片卡上,能完成本次考察任务吗?观察时请注意:A.小心翼翼地观察小草B.认认真真地填写卡片C.轻声细语地交流讨论请组长上来领取名片卡和各种小草,组员们拿到小草和名片卡后就开始观察和记录吧!(预设:学生着手观察和记录,老师巡视并指导)活动3【活动】比较分析,梳理异同1.梳理小草间的异同同学们的名片卡都做好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状况吧!请制作狗尾草名片卡的组员举手,投影展示某位同学的狗尾草名片卡,其他狗尾草名片卡制作者边看边补漏或纠错。
请制作马兰头名片卡的组员举手,投影展示某位同学的马兰头名片卡,其他马兰头名片卡制作者边看边补漏或纠错。
请制作车前草名片卡的组员举手,投影展示某位同学的车前草名片卡,其他车前草名片卡制作者边看边补漏或纠错。
请制作三叶草名片卡的组员举手,投影展示某位同学的三叶草名片卡,其他三叶草名片卡制作者边看边补漏或纠错。
请制作牛筋草名片卡的组员举手,投影展示某位同学的牛筋草名片卡,其他牛筋草名片卡制作者边看边补漏或纠错。
同学们,刚才我们观察的这些小草,他们有没有相同之处呢?是什么?(预设:A.小草们一般都很矮小,茎细、软,基本上都是春天发芽秋天就枯萎了B.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空气、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板书:小草的相同之处,a的内容写在黑板左边,b的内容写在黑板中间)其实,我们周围有很多小草都是春天发芽,秋天死亡的。
像这样的植物呢,我们给了它们一个叫法,叫做“一年生植物”。
2.梳理小草与大树的异同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观察的大树。
想一想大树和小草它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呢?(预设:不同点:小草矮小,茎细、软,基本上都是春天发芽秋天就枯萎了;大树高大,茎粗、硬,寿命很长。
)知识讲解:像大树这样,茎比较高大、比较硬的,我们把它叫做木质茎(板书:木质茎)。
相反,像小草一样,茎比较柔软的叫做草质茎(板书:草质茎)而且,有木质茎的叫做木本植物,草质茎的叫做草本植物。
(板书:大树那里增添一条“木本植物”,小草那里增添一条“草本植物”)(预设:相同点:它们都长在土里,都需要阳光、空气、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大家看好了,我把小草的特点圈起来,再把大树的特点也圈起来,中间重叠的地方就是它们两共有的特点,像这样的图我们叫它为“维恩图”活动4【作业】铺垫新课,课堂小结我们看到,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里有一条“生活在土里”,可不可以说它们都生活在陆地上?追问:为什么?有什么证据?(预设:不可以。
有些树木和小草长在水里。
比方说水花生、水葫芦。
)我们这些天研究的都是陆地上的植物,其实,水里面也生长着很多植物。
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周围的小池塘里看看有哪些常见的植物。
但是,这里,老师提醒大家,去河边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有大人陪着去,不然掉河里面就危险了!4.《水生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填写懂维恩图;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知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区别和不同的生长情况;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但他们对身边的植物有了一些直观印象,学生对植物的探索有着浓厚兴趣,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水生植物的基本特征,能区别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
【教学重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观察水生植物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前几堂课我们学习了几种植物,有大树和小草。
这些小草,大树都是生活在陆地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下另外一类植物,却不是生活在陆地的,你们猜猜它会是生长在那里?(学生:水里)对了,就是在水里,我们把这些生长在水里的植物称水生植物。
(板书揭题:水生植物)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对于我们科学课是多么的重要,也通过观察了解了很多。
今天,我们还是来通过观察来认识水生植物。
3.大家在河边、水池或者在电视上,都看到过很多的水生植物,有哪些水生植物?活动2【讲授】观察水生植物二、学习新课1.观察金鱼藻和水葫芦(1)我们现在就来观察水生植物,请同学们拿出水葫芦和金鱼藻以其他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