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

说明目录第一部分项目解读 (1)一、项目背景 (1)(一)区域背景 (1)(二)临桂新区发展目标 (1)(三)项目背景 (1)二、规划范围 (2)三、社会经济概况 (2)(一)经济概况 (2)(二)社会概况 (2)四、上位规划分析 (2)五、用地条件 (2)六、现状概况 (3)(一)用地现状 (3)(二)建设现状 (3)(三)道路交通现状 (3)第二部分规划总则 (3)一、规划依据 (3)二、规划原则 (4)三、规划理念 (4)(一)规划愿景 (4)(二)规划理念 ............................................................................................... 4 第三部分规划方案 (5)一、功能定位 (5)二、发展规模 (5)(一)用地规模 (5)(二)人口规模 (5)三、规划结构 (5)四、开发强度 (6)五、用地布局 (6)(一)居住用地(R) (6)(二)公共设施用地(C) (7)(三)对外交通用地(T) (8)(四)道路广场用地(S) (8)(五)市政设施用地(U) (8)(六)绿地(G) (9)(七)水域及其它用地(E) (9)第四部分支撑系统 (10)一、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0)(一)区域交通分析 (10)(二)道路网规划 (10)(三)重要立交及道路交叉规划 (12)(四)交通设施 (12)(五)停车系统规划 (12)(六)公交系统规划 (12)二、竖向规划 (13)(一)设计标高: (13)(二)设计坡度: (13)三、绿化系统规划 (13)(一)规划原则 (13)(二)绿化系统规划 (13)四、市政工程规划 (14)(一)给水工程规划 (14)(二)污水工程规划 (15)(三)雨水工程规划 (17)(四)电力工程规划 (18)(五)电讯工程规划 (19)(六)燃气工程规划 (20)(七)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21)五、防灾工程规划 (22)(一)防洪规划 (22)(二)人防规划 (23)(三)消防规划 (23)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4)(一)生态环境现状 (24)(二)环境质量规划目标 (24)(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4)(四)可持续发展策略 (25)第五部分城市设计引导 (25)一、基本原则 (25)二、公共开放空间 (25)三、空间廊道 (25)四、空间界面 (26)五、滨水界面——蓝绿体系 (26)六、节点与地标 (26)七、建筑设计 (26)(一)建筑高度控制 (26)(二)建筑风格 (29)(三)建筑界面 (30)(四)建筑的色彩与材料 (30)第六部分实施策略 (32)一、安置区规划 (32)(一)安置区布点 (32)(二)旧村改造开发模式论证 (32)二、分期开发规划 (32)三、用地开发类型 (33)第一部分项目解读一、项目背景(一)区域背景桂林是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是珠三角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联系北部湾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区域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

桂林有着广西北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境内有两江国际机场(两江国际机场是空客A380备降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区内外。

桂林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之一,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依靠大西南资源优势,面向东南亚的广大市场。

位于桂林市临桂县的临桂新区,距湘、粤、黔、桂四省省会(首府)城市约四小时车程,东距桂林市中心区约10公里,是桂林向西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启动临桂新区建设,落实国家区域战略要求,刻不容缓。

(二)临桂新区发展目标1、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最好的风景资源几乎全部集中于漓江。

但桂林主城的历次拓展,始终都没有离开漓江流域,给漓江的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

结合桂林地形地貌以及上层次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向西发展原则,临桂新区规划目标是打造生态样板新区,树立城市现代新风貌,而桂林城市向西拓展的唯一选择就是发展距桂林老城区以西10公里的临桂新区。

不仅在空间地理上跳出了漓江流域,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城市产业发展空间。

2、疏解老城,发展临桂,提升桂林竞争力。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不断加速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快速推进条件下,凭借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开发战略政策,桂林市面临着多区域合作的新兴机遇,但长久以来为保护桂林主城秀美的山水资源,城市产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另一方面,桂林国际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作为西南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的桂林成为国内外游客假日休闲的首选城市。

外来游客大量进入桂林城区,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却也给当地原住民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在这一背景下,疏解老城的部分功能将成为解决多方面矛盾的最佳思路。

新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疏解老城职能,提高老城生活质量,并通过加速城市产业发展,最终带动老城与新区的共同繁荣。

临桂新区作为向西发展的中心城区,是桂林市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它将承担城市综合服务职能和城市中心职能,并向其周边区域辐射,加速桂林城市向西发展的进程。

规划将新区分成四大区域:县城现状建成区、新区中心区、庙岭组团和西城工业园区(包括坱塘、万福、四塘产业组团和万福物流组团)。

其中西城工业园区将为桂林主城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通过疏解老城产业、人口和功能,进一步完善桂林市产业结构、保护老城风景资源,最终实现提升桂林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三)项目背景依据桂林城市西向发展的精神,地处主城西侧的临桂组团势必成为城市新一轮建设的热土,临桂新区的发展将进入加速阶段。

为了进一步指导临桂新区的建设,强化政府对新区开发用地地引导和控制,桂林市建筑规划委员会组织临桂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招标,在中标方案的基础上委托美国艾斯弧(杭州)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本次桂林市临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规划范围临桂新区是临桂县的规划县城新城区,也是临桂新城的中心城区,用地面积约62.7平方公里。

临桂新区中心区位于新区西北部,规划区范围西北至机场路、东抵西城大道—奥园东路—林桂路沿线,南到福桂路,规划用地面积1303.32万平方米,是临桂新区除临桂县县城现状建成区和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园区之外的用地。

三、社会经济概况(一)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临桂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临桂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

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51.86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31:45:24。

财政收入3.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9元。

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行列,排第77位,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90位。

(二)社会概况本区用地为临桂新区中心区,位于临桂县的西部,居住人口为农村人口,新建区后安置人口数为8456人。

农居点较为分散,布局杂乱。

用地以稻田、草地、和居住建设用地为主,其间有河流、水塘、水渠分布,规划用地内分布有少量废弃厂房。

四、上位规划分析《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是2003年经过务院批准的桂林市的法定规划,对桂林市区的建设布局和空间部署起到决定性作用。

规划中明确桂林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旅游城市,桂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桂林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要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把桂林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良好、风景优美的现代城市。

规划中桂林主城区要按照“多中心、分散组团式”进行布局,严格控制旧城的开发强度。

城市建设主要是向西发展,适度发展东部组团,控制向北扩大。

城市发展中合理分布市域人口和各类产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

规划区内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控制并疏解中心城市人口密度,保护好古城的基本格局。

城市建设中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要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整治大气污染,控制和减少噪声污染。

桂林市作为山水城市,要十分注意保护水环境。

要切实保护好城市各组团间的绿化隔离带,以漓江风景名胜区、桃花江旅游度假区、尧山自然保护区等为重点,提高绿化覆盖率,形成融山、水、城为一体的绿地系统。

《桂林市临桂县临桂镇总体规划(2008-2025)》确定临桂县城将建设成为临桂县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心,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工业、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临桂县城作为临桂县中部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将成为未来临桂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核;同时,临桂县城还作为桂林市向西发展的重要战略基地,将承担桂林市产业发展和新区建设的空间载体作用,是桂林市向西发展的建设区域。

五、用地条件核心区总用地规模约13平方公里,也是临桂县城重点建设的城市新区。

该区域地形平坦,用地建设条件良好,用地范围内基本无基本农田,可以近期迅速启动建设;另一方面,这一区域内现有自然山体及水系较丰富,拥有较好的自然景观环境基础,易于营造良好的新区城市景观。

同时,县城中心区东面紧邻原临桂县城和桂林市主城区,有利于利用原有城市基础设施、集聚人气和拓展新区城市功能。

六、现状概况(一)用地现状本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303.32万平方米,规划区内现状用地大部分为稻田、草地和村庄建设用地,其间有河流、水塘、水渠分布,村庄普遍布局杂乱;山体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其中翻山山体一侧受到破坏,景观效果不佳。

位于规划区中部的小太平河两侧基本为农田,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表1—1 现状用地平衡表(二)建设现状地块内农村居民点较为分散,布局杂乱,现状建筑以农民私有住宅为主。

建筑陈旧,档次较低;建筑多数为低层,极少数多层布局较为整齐。

(三)道路交通现状1、外部交通:临桂陆空交通优势十分突出,境内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湘桂铁路、桂海高速公路、机场专用公路、广州至成都321国道、桂林至浮石20171省道等交汇于县城,形成东通广东,北上湖南,西达四川,南至北海、湛江的交通网络。

规划区外西北部2公里范围内有桂柳高速公路和321国道向市外及自治区外通行。

另外,湘桂铁路从规划区东南部通过,沿机场公路向西约15公里便到达两江机场。

2、内部交通:规划区内部道路尚不完善,规划区内主要道路有世纪大道、西城大道和万福路,其中世纪大道、西城大道分别与机场路相接,方便与周边的联系。

第二部分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6)2、技术规范、规定(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建设》(GBJ137-90)(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5)《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6)《城镇燃气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 GB 50028-93)(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 GB 50180-93)(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10)《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50337-2003)3、相关规划(1)《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2)《桂林城市风貌设计导则》(3)《桂林市临桂县(临桂镇)总体规划2008-2025》(4)《桂林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5)《桂林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7年6月试行)二、规划原则1、加强保护临桂新区特有的山水文化品质,并加以利用,力求创造具备自身特色,生态质朴的山水文化景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