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明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发生 不连续面
速度{千米 秒 速度 千米/秒) 千米
0 3 6 9 12 15
横波 纵波
33
地壳
1000
莫霍面
地幔
2000
29003000外4000面核
深度
5000
内 核
(千米) 千米)
6000
地核 ——地震波 地震波 速度 地 度的
生 物 圈
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 、B、C、D分别代表 图中A、 、 、 分别代表 图中 地球内部的某一部分, 地球内部的某一部分, 请写出各自的名称: 请写出各自的名称: 地壳 地幔 A ________ B________ 岩石圈 C ________ 软流层 D________
例:绳 子
例:弹 簧
地震波的性质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当地震发生时,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震 中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中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特 点
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分
类
横波(s) 横波(s) 纵波(p) 纵波(p)
固体
固体、液体、 固体、液体、气体
慢 快
共同点 速度随所经 物质性质 性质的 物质性质的 不同而发生 改变
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震波 一 地震波
1.概念 概念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 当地震发生时, 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 产生弹性振动, 弹性振动 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2.分类及性质 分类及性质
横波: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横波: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纵波: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纵波: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软流层以上)
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 千米 平均厚度为
——岩浆的发源地
(2)物质组成 ) 上 层: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
由上往下: 由上往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地 核
(1)组成物质 (1)组成物质
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2. A 有何变化规律? 有何变化规律?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3.F、G 分别代表地球表层的哪部分? 、 分别代表地球表层的哪部分? F 大洋地壳 G 大陆地壳
大气圈
根 据 右 图,判 断 A、 B、C 分别代表地球 外部圈层的哪个圈层?
宇宙环境 地球 地球的自身环境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程明明
宇宙环境 地球 地球的自身环境
{
(内部圈层) 看不见的内部 内部圈层) 看的见的外部 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阅读教材 P25 “认识地球内部结构”
并回答以下问题: 并回答以下问题: 1)科学家用什么方法认识地球内部的? (1)科学家用什么方法认识地球内部的? (2)这种方法有什么样的性质? )这种方法有什么样的性质?
(二).地球的三个圈层 ).地球的三个圈层 地 壳
(1)概念 (1)概念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 莫霍界面以上的由岩石组 莫霍界面以上的由岩石组 成的固体外壳。 的固体外壳。 (2)地壳的元素组成 (2)地壳的元素组成 氧、硅 、铝 、铁 、 钙 、钠 、钾 、镁 8种 种 元素的质量总数占地壳 总质量的98.04%. 总质量的
变化规律: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变化规律: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3千米,大洋平均厚度 千米 千米,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 千米,大洋平均厚度6千米, 千米 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 地壳平均厚度约 千米。 千米
地 幔
(1)划 分 )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岩石圈 软流层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概 念 特 征 其 他 由气体和悬浮 近地面的大气密 是地球生命生 物组成的包围 度大,随着高度 度大, 存的基础条件 地球的复杂系 的增加,大气密 的增加, 之一. 之一 统 度迅速下降 海洋水、 地球表层水体 海洋水、陆 陆地水与人类 地水、 构成的连续但 地水、大气 社会的关系最 为密切,分为地 不规则的圈层 水、生物水 为密切 分为地 表水和地下水 地球表层生物 由生物及其 及其生存环境 生存环境组 的总称 成
A生物圈 C岩石圈 B 水圈
A C
B
地壳
上 地 幔 地 幔 下 地 幔 外 核 地 核 内 核
岩石圈 软流层
地震波传播及震害的形成
想一想我们能通过哪 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 信息? 信息?
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遥感技术
生物圈与大气圈、 生物圈与大气圈、 水圈、 水圈、岩石圈相 互渗透, 互渗透,相互影 最活跃的因素) 响(最活跃的因素 最活跃的因素
水
圈
生物圈
气 圈 大 生 水 物 圈 圈
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一
波 面 层
地震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 壳 地 幔 地 核
地 球 的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两 三
大 气 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 圈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比
(3)地壳结构 (3)地壳结构
上 下
层:硅铝比重大,密度小,称硅铝层。分布 硅铝比重大,密度小, 硅铝层。 不连续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 不连续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 层:镁铁比重大,密度大,称硅镁层。分 镁铁比重大,密度大, 硅镁层。 布是连续的。 布是连续的。
(4)地壳厚度 (4)地壳厚度
(2)划分 (2)划分
外 核 ----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被认为是地球磁场产生的重要原因 被认为是地球磁场产生的重要原因 地球磁场 内 核 ---- 一般认为是固态
地球 地球的外部圈层的 二
地 球 存 在 生 命 的 原 因
的 圈 圈 适宜的温度 圈
外部圈层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