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第2章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 冬天和夏天发动机排 放情况有所区别。
2、大气压力的影响
❖ 当忽略空气中饱和水蒸气压时,空气密度ρ
可表示为:
❖ ρ= 1.293
273p
kg/m3
(273+T)760
❖ 式中:p——大气压力,kPa;
T——温度,℃
❖ 结论:进气管压力降低时,空气密度下降,则空 燃比下降,导致CO排放量增大。
3、进气管真空度的影响
柴油机一氧化碳的生成机理
Φa =1.5~3,
CO排放量要比汽油机低得多。
Φa =1.2~1.3,
CO的排放量才大量增加。
由图可以看出 Φa =1.5~3, CO排放量要比汽油机 低得多。 Φa =1.2~1.3, CO的排放量才大量增 加。 小负荷时尽管Φa很大, CO排放量反而上升。
柴油机CO排放量xCO与 过量空气系数 Φa的关系
➢ CO、HC、NOX(NO、N2O、NO2等) ➢ CO2、CH4 ➢ PM ➢ SOX、醇类、醛类(RCHO)﹑3,4-苯并芘 ➢ 其他未知污染物,e.g. odor, et al.
二、内燃机排放的二次污染Secondary Pollution
➢ 光化学烟雾 photochemical smog ➢ 空气能见度 visibility ➢ 酸雨 acid rain ➢ 地表水酸化 water acidification
……
三、汽油车排放的来源(目前标准限制 的有害排放物)
四、评定标准:
❖ 排放物体积分数(%和ppm)和质量浓度(mg/m3) ❖ 质量排放量(g/h或g/㎏ ) ❖ 比排放量( g/kw.h ) ❖ g/km ,g/test
2.1 一氧化碳(CO)
❖ 2.1.1 CO的生成机理 CO是碳氢化合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主
柴油机CO排放分析
❖ 柴油机的大部分运转工况下,其过量空气 系数Φa都是在1.5~3之间,其CO排放量要 比汽油机低很多,只有在接近冒烟界限( Φa=1.2~1.3)时,CO排放量急剧增加。
❖ 柴油机CO排放增加的原因:
(1)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均匀,局部缺氧,存 在低温区;
(2)反应物在燃烧区停留的时间不足于完全 燃烧。
进气管压力降低,空气密度下降, 空燃比下降,CO排放量增大。
影响一氧化 碳生成因素
发动机 工况
怠速转速
高真空度下,混和气瞬时过浓, CO浓度将显著增加。
提高怠速转速,空气流量增加, CO浓度降低
进气管真 发动机负荷一定,CO排放量随转
空度
速增加(空气流量增加)而降低。
1、进气温度的影响
❖ 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 ,空气密度变小,而 汽油密度基本不变, 所供给的混合气随进 气温度的上升而变浓 ,CO排放增加。
汽油机各工况的 CO排放
❖ 怠速
缸内残余废气很多,混合不充分,需加浓混合气,导致 CO排放严重。这是常规的均匀混合气点燃式内燃机总的 CO排放量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 常用工况(即部分负荷)
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φa略大于1,CO排放不多。但在 多缸发动机中,各缸之间空燃比的变动也导致CO排放量 的增加。
❖ 当汽车急减速时,发动机真空度在68kPa以上, 停留在进气系统中的燃料,在高真空度下急剧蒸 发而进入燃烧室,造成混合气瞬时过浓,燃烧状 况恶化,CO浓度增加。
4、怠速转速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怠速 转 速 为 600r/min , CO 浓 度 为 1.4% , 700r/min时,浓度降为 1%左右。
要中间产物,是由于燃料在汽缸中燃烧不充分、 氧气不足所致。 一般烃燃料的燃烧反应:
CmHn+(m/2)O2 mCO+(n/2)H2 O2充足时有:
2H2+O2 2H2O 2CO+O2 2CO2 CO+H2O H2+CO2
O2不足时 CO
结论:CO排放量几乎完全取决于可燃混 合气的空燃比α或过量空气系数φa。
柴油机CO排放特点
1.柴油机的CO排放总体比较低。 2.燃烧接近或超过冒烟极限后,由于燃烧过程局部
混合气过浓,缺氧造成CO排放迅速增加。 3.柴油机小负荷时,稀混合气区体积增加,燃气温
度降低,CO排放略微增加。
影响一氧化碳生成的因素
进气温度
进气温度上升,空燃比α变浓, 排出的CO将增加。
大气压力
燃料不完全燃烧:
C + O CO [ + O ] CO
[ 中间产物 ] 产生的原因是缺氧:当反应着的气体①突然缺
乏氧化剂, ②温度过低,③反应时间过短达不到化学 平衡状态时,CO就以中间产物的形式生成了。
Φa<1(浓), CO排放量随Φa的 减小而增加; Φa>1(稀), CO排放量都很小; Φa=1.0~1.1, CO排放量变化复 杂。
第2章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 2.0 概述 ➢ 2.1 一氧化碳(CO)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2.2 碳氢化合物(HC)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2.3 氮氧化物(NOX)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2.4 微粒(PT)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2.0 概述
一、汽车排气中的污染物 POLLUTANTS
说明提高怠速转速可有 效降低排气中CO浓度。
2.2 碳氢化合物(HC)
❖ 压燃式内燃机中,未燃HC都是在缸内的燃烧过 程中产生,并随排气排放。
❖ 点燃式内燃机中,未燃HC的生成与排放有如下 三个渠道:
1) HC的排气排放物:在气缸内的工作过程中生成 并随排气排出,主要是在燃烧过程中未燃烧或未 完全燃烧的HC燃料。
❖ 全负荷
发动机全负荷运转时的功率输出,往往把可燃混合气加 浓到Φa=0.8~0.9,导致CO排放增大。
❖ 冷起动
燃料和空气的温度均很低,汽油蒸发率很小,雾化不良 ,发动机要求供给很浓的混合气,以保证混合气中有足够 的汽油蒸气,导致CO排放增加。
❖ 暖机
温度较低、燃油雾化较差,也需要较浓的混合气,而且 随着温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直至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时发动 机进入怠速工况,也导致CO排放增加。
❖ 急加速
节气门开度突然加大,进气管压力随之增加,大量的 汽油颗粒被沉积在进气管壁面上,进入缸内的实际混合 气则被瞬时稀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动机转速下降。这时应加浓混合 气,以获得良好的加速性,导致CO排放增加。
❖ 急减速
进气管真空度急剧增高,促使附着在进气管壁面上的 汽油蒸发气化, 并在空气量不足的情况下进入气缸内, 造成混合气过浓,严重时甚至熄火,导致CO排放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