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始皇兵马俑考察报告

秦始皇兵马俑考察报告

秦始皇兵马俑考察报告西安秦兵马俑的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11 年8 月26 日——2010 年9 月1 日考察地点:西安秦始皇陵墓考察目的: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感受古城西安的历史遗韵,特别是秦陵兵马俑被发现之后,沉睡于地下2000多年的8000多名秦王将士,重新威武雄壮地陈列于世人面前,立即被世界公认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文化考察报告【内容摘要】五一前往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正好赶上123号坑都开放,看着气势宏大的兵佣阵和做工精美的铜车马,感觉非常震撼!以下是关于秦皇陵兵马俑的一些介绍,以及在当时历史时期(秦朝),兵马俑所体现出的中国文化。

【关键字】介绍、艺术价值、科技、兵马俑与秦朝兵制、兵马俑的历史地位将军俑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

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

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

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

组织严密,队伍整肃。

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

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三、兵马俑与历史文化(1)从兵俑的排列看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始皇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他凭借武力征服中国,活着的时候是天下霸主,死了以后决心要把这支无敌军队带到地下,以显示自己的至尊地位。

于是制造了这成千上万陪葬的陶俑。

在六国中,秦国是西陲大国。

它挥鞭东进,吞并齐楚燕赵等六国,创下一番不世伟业。

兵马俑气势轩昂,向东排列,正是体现了秦皇统一天下的壮举。

兵马俑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是不消翻阅史料,便知道秦军并吞八荒,横扫天下,万马奔嚣,鉄戟森严之历史气象。

(2)兵马俑的艺术价值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

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

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

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

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

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

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另外,陶俑运用的彩绘技术,使用了诸多丰富的矿物颜料(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

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

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

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

绿色为孔雀石,蓝色蔚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

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

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

),这在彩绘艺术史上,以及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

这批兵马颂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3)兵马俑与冶炼技术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

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4)兵马俑与秦朝兵制秦始皇陵出土的绝大部分武士俑都是步兵俑。

由此可以看出步兵是秦代军队构成中的主体。

秦代车兵虽已不是军队的主体,但仍然是战斗编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兵种。

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情况看,车兵既有单独的编队,也有与步兵相结合的编队,还有与骑兵相结合的编队,并有与步、骑同时相结合的编队。

这说明车兵既可以独立使用,又可以同其他兵种配合使用,是车、步、骑联合作战中的重要力量。

另外,从兵马俑还可以知道,秦代的骑兵已经配备有齐全的鞍。

战马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精选,高皆1.33米以上。

骑士个个精强勇悍,一律穿短甲,手持弓箭。

骑兵也是秦代的重要兵种之一.。

四、兵马俑的历史地位安阳市洹北中学崔合庆原始氏族的文物从摆放上呈现了先人的发展轨迹。

迫于生存的需求,很远古时遗留的多为生产生活工具,这些工具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粗糙到精细、由少到多的过程。

在远古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基本可以说无生产工具可言,只是利用天然的石块和树枝来狩猎,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石锄、石凿、石镰、石锛和带孔石铲,从这些工具观察,可以清楚地发现制作工艺的进步,在石凿和石铲的尖端及其它工具的细微之处都打磨地相当精致,如凿尖虽然破损但余部平整可见,石锄的锄头一端刃口比较锋利。

另外这时候从发掘的文物现场看,原始人对于工具的组合使用也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从原始的氏族社会进入奴隶社会,西安附近的关中地区长期以来是周人的活动区域,且公元前12、13世纪周文王、武王把丰京、镐京(今沣河中游地区)定为都城随后灭商。

在这一范围出土文物中,青铜器逐步出现,但基于年代不同,青铜器从用途到制作都经历不同的阶段,大体上是年代久远的应用范围小、制作工艺较粗糙,年代靠后的使用范围广、制作工艺精致;从展品可见青铜器大多为祭祀用器(礼器),尤其以鼎为主,例如公元前16到11世纪的饕餮纹鼎、王鼎(公元前1027——771)、最为有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等,但也有一部分是用于烹饪,反映了中国“吃”文化的源远流长。

西周前时,青铜器制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上都登上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在器具上铸出各种想象中的怪物和人类劳作场景的图像,并且出现了乐器,如:柞钟、师丞钟。

到西周中晚期青铜兵器增多,主要有乾、戈、斧以及后来的剑,这也说明西周中晚器生产力的发展,冶炼、制作工艺的迅速进步,青铜已不仅用于神器制造,而是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器物制作中来。

在周人及周的时代,陶器起初还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青铜器的普及它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陶器在这时的主要用途还是容器,像陶鬲、陶壶等广泛使用,同时还烧制陶水道、砖等其它建筑材料。

这一时期还值得一提的文物还有石謦(公元前1027——771年,乐器);残片丝绸(公元前947——858年)的出现使我国“丝绸之国”的称号提前数百年;在一个展台内我看到刻有石鼓文的大石;更为可贵的这时还出现了金和金币。

西周之后,,政治中心一度东移,然而随着秦的强大及其统一,政治中心有回到西安和关中地区,此时最值得称道的是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可是秦砖的声誉却流传至今,这与关中地区先民酷爱烧制陶器可能有很大的联系。

秦以后,中国迎来了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西汉。

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近二百年的时间,西安(当时称为长安)作为汉都历经风霜雨雪。

西汉的盛世得益于帝王的与民休息政策,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

在出土的文物中种类繁多、做工细致、数量巨大的器具也印证了这一点。

文物中铁农具令人叹止,有铁辟土、铁镢头、铁铧等。

同时西汉的建筑材料在秉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精雕细刻,汉代制造的砖质密、量重、体大,有长方形、正方形,分实心砖和空心砖;砖的正面多有装饰图案,如在一空心砖正面多以狩猎图纹,而侧面则满饰几何图案,使砖显得华丽;汉代最为引人注目的建筑材料是瓦当——直到今天还可以在许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物上看到,其多用于建筑物的椽头上作护椽之用,并有装饰之妙功,大多为圆型也有半圆,图案多是云纹,刻有文字说明。

在西汉,手工业也发展到极高的水平,出土的一方皇后玉玺仅有几立方厘米,磨制光滑,刻字清晰;而宣子孔铜镜和连弧纹镜代表着西汉制镜的高超技艺,镜背的花纹无论兽、花均线条凹凸起伏,明晰可辨;再有仿真流金蚕,透过放大镜蚕体上的纹路十分清晰;另外,出土文物中的灞桥纸残片、铜灯、丝绸残片??均代表着当时手工业劳动的巅峰之作。

两汉后中国社会又经历长达四五百年的动乱,随后又迎来了封建社会的另一盛世——唐。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出土的唐代文物以品种多、西安考察报告6月23日上午,将近两天的旅途,列车到达古都西安,当我们走出西安火车站,古城墙立即映入眼帘,立刻感受到西安难掩的王城气概,一扫旅途的劳累,充满新奇和期待,很快的融入这古都的大气、厚重的历史氛围之中。

很快我们就坐上了回宾馆的公交上,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安已经从一个单纯的充满文化气息的古城,衍变成了又充满着时尚氛围的现代化大都市,穿越城墙,看着城内城外,古老与现代在这里结合出特别的风格。

到达宾馆后我们组收拾好行装先行踏上了西安这片旅程。

我们到达西安的第一站就是位于古城西安中部的钟楼,也许比较幸运,刚进入钟楼我们就欣赏到钟楼里面具有特色的表演,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拿起手中的各种拍摄工具记录着这一刻,即使表演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大家都很有感触。

接着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大雁塔——思古人初到西安这样的大城市,完全迷失于这城市的古韵之中,大雁塔是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

在塔中随处可见古人的留诗题名。

在唐代“雁塔题名”是学子们的梦想。

每次科举考试之后,新科进士除了戴花骑马游遍长安之外,还要雁塔等高,象征由此步步升高,平步青云。

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登上雁塔,写下了“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站到最高层,分别四个不同的角度往外看去,各拥有独特的风景,古长安的棋盘状的形状映入眼帘,不得感叹这是一座特别的古城。

第二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的来到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参观学习,感受至深的就是大明宫的宏伟气势,仅核心区域就占地3.5平方公里,相当于现今北京故宫的4.5倍。

原宫墙周长为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遗址有40余处。

不仅是唐长安城规模最大的一处宫殿区。

大明宫也是历代规模最大、建设最完备、皇帝朝寝时间最长的宫城,是国家统治中心和象征,是唐代建筑文化和宫室制度的典型代表。

但是唯一遗憾的是我们组没有赶上大明宫里面的表演,听说表演很震撼所以我们甚是遗憾。

第三天我们参观了秦兵马俑,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

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

”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观看后秦始皇兵马俑,你就不能感叹古人那超越的智慧,同时也为身为今人的自己感到强烈的自卑和鄙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