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开展以财务用语度量质量体系活动的有效性,是为工厂管理者提供识别生产过程中的无效活动和改进依据,从而以适宜的质量满足产品的要求,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性的目的。
2.范围
适用于工厂对质量成本的管理。
3.定义
3.1质量成本: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费用。
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3.1.1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或发生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3.1.2鉴定成本: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需的费用。
3.1.3内部损失成本:产品交货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有关费用。
3.1.4外部损失成本:产品交货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
3.1.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为提供用户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
它包括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
证实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4.职责
4.1财务部为质量成本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
4.1.1制订年度质量成本目标;
4.1.2确定质量成本科目;
4.1.3组织收集质量成本数据,并进行统计、核算;
4.1.4组织质量成本经济分析,定期向领导和质保部提供质量成本经济分析报告和有关资料;
4.1.5编制并提供质量成本数据收集、统计、核算及经济分析所需报表。
4.2质保部
4.2.1组织落实、监督、考核质量成本目标;
4.2.2负责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工作,定期向领导提供质量成本报告;
4.2.3根据质量成本综合分析结果,制订质量改进计划。
4.3管理者代表
4.3.1负责改进计划的审批和组织落实;
4.3.2对有争议的质量成本责任作出仲裁。
4.4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
4.4.1组织落实本部门质量成本计划,实施改进计划;
4.4.2收集、核算并提供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按期上报。
5.工作程序
5.1质量成本的策划
5.1.1由财务部按《战略业务计划控制程序》要求制订产品质量成本年度计划,确定产品质量成本目标。
5.1.2由财务部确定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并将质量成本分成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等共五大类二十三项(见附件:质量成本构成)并明确收集部门和相应内容。
5.2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
5.2.1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每月按附件—《质量成本构成》规定的收集内容和职
责,收集、核算、统计本部门所负责的质量数据,确保数据准确、真实、可靠。
5.2.2将所统计数据列入质量成本统计报表中,并于次月五日前填报财务部。
5.3质量成本报告的编制和分析、改进。
5.3.1财务部根据各部门填报的质量成本报表进行汇总统计,填写《质量成本统计报表》,并以质量成本总额为比较基准,计算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与质量成本总额的比率。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a.预防成本率(%)= 预防成本
质量成本
╳100
b.鉴定成本率(%)= 鉴定成本
质量成本
╳100
c.内部损失成本率(%)=内部损失成本
质量成本
╳100
d.外部损失成本率(%)=外部损失成本
质量成本
╳100
e.产值质量成本率(%)=总质量成本
总产值
╳100
f.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总质量成本
销售收入
╳100
g.产品成本质量成本率(%)=质量总成本
产品总成本
╳100
h.产品成本废品损失率(%)=废品总额
总成本
╳100
5.3.2财务部根据统计、核算数据,计算产值质量成本率、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产品成本质量成本率和产品成本废品损失率,并对产品质量成本计划中目标值采用直方图法进行比较和反映其趋势进行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写出质量成本综合经济分析报告。
5.3.3财务部将《质量成本统计报表》以及质量成本图示和综合经济分析报告于次月10日前交质保部质管室,由质保部质管室根据当月发生的故障成本采用排列图确定主要的故
障成本种类,并结合与目标值的对比情况制订改进计划,经管
理者代表批准。
质量成本报告和改进计划由管理者代表提交厂长。
5.3.4管理者代表组织和协调各部门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要求落实改进计划。
5.4财务部根据一年来产品质量成本指标与目标值对比趋势,重新审核或修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以及产品质量成本计划。
6.相关文件和记录
QR/SH01.03-01《质量成本综合报表》
QR/SH01.03-02《质量成本统计报表》
QR/SH01.03-03《质量成本分析表》
质量成本构成
质量成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