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中央工作会
邓 小 平 理 论 的 形 成
议上的讲话
2、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中共十二大 4、中共十三大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伟大的转折 提出走自己的路,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次系统概括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 “三个有利于”标准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为党 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开始 形成 正式 形成
5、92年南方讲话 6、中共十四大 7、中共十五大
成 熟 确立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重点)
●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
1.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基本路线: 5.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 7.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4.精神实质: (1)是涵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 化等各方面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2)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3)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5.意义: 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 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2)中共十三大(1987):
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 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 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2.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 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
2007年6月,党员总数7336.3万名,比十 六大时增加642.2万名。党的基层组织 360.7万个,比十六大时增加14.2万个
与时俱进 我们党应该 怎么办? 开拓创新
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探究:为什么要提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
(1)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 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2)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 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答: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 义制度的建立;第3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 明。 答: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 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 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 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 (必要性) 引人关注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可能性)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 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过程: ★(1)中共十二大(1982):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探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是根本、是基础条件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提供精神动力 和智力支持
是出发点、归宿 点和落脚点
延伸探究练习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 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 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 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探讨: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 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毛 泽东思想; 2.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党和国家的指导 思想和行动指南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阅读第三目内容思考——三个代表是在什 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具体内容如何?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有什么伟大意义?
yechanggeng1218@
邓 小 平 南 方 讲 话
根本 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
内容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 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 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 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意义
★(4)中共十四大(1992):
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5)中共十五大(1997):
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 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2.内容:
(1)对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的论述 (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 题
1.背景: (1)1978年5月,掀起了关于真理 标准问题的讨论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2)1978年底,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 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 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 论的宣言书。
2.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底 (2)内容: (3)意义:
★2.内容:
(1)首先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 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中国共产党还要始终代表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地位: 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 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下面是谁的名言?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探究学习:邓小平理论
一、为什么会出现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是怎样形成的? 三、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大转折
背景探索:文革结束后,我们国 家将要走向何方?
背景探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伟大的转折(思想解放)
内容: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 “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 基本路线 意义:第一次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 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
★(3)“南方谈话”(1992):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答: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 振兴国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