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第7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第7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教案

[键入文字]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第7 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教案
内容预览:
第5 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态度、价值观: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正确对待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理解不同观点。

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寻找身边事物间的对立关系。

利用成语“塞翁失马“,说明事物间的变化,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百家争鸣”时期,哪家学说更适合当时和现在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方法。

基础知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德经》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论语》。

墨子、孟子、韩非。

学法指导:有目的地查找有关历史资料,通过联系现实学习历史。

教学重点:孔子的学说和思想。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著作。

教学过程:
导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时期,各国争霸、争雄,互不相让,社会动荡,人民陷入苦难之中。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提出自己的理想,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

一、老子
由一组学生介绍老子的生平及其著作(查找工作课前已经完成)。

之后由老师介绍老子画像及其辨证思想--对立与变化的观点(用老子与常从的故事和塞翁失马的故事向学生说明对立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