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觉醒的先驱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措施中,体现了甘地主义经济思想的是。
A. 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B. 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货C. 拒绝参加政府招待会和官方宴会D. 不上英国人办的学校【答案】B2.20年代初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开展和停止充分体现了。
A. 时代的要求B.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C.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 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答案】B3.一战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援助B. 协约国之间宰割土耳其时矛盾重重C. 反帝反封建斗争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 入侵的希腊军队的力量弱小【答案】C4.土耳其在建立共和国后实行的重要措施是。
A. 签订《洛桑条约》B. 通过国民公约C. 组建国民议会政府D. 发展资本主义民族经济【答案】D5.下图信息反映出凯末尔改革的特点有。
凯末尔与土耳其女飞行员在一起①世俗化②现代化③军事化④宗教化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D. ③④【答案】C6.一些西方人评价说:“1918年,土耳其是一个看来已经一败涂地、不可救药的国家。
而今天,20年之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屹立在欧、亚之间的新国家,经济和文化上一派繁荣,国际地位日益重要,同所有的邻国保持着和睦关系。
它获得了一个1600万人口的国家通常所不能得到的尊敬,今天的土耳其是一个欧洲必须刮目相看的大国了。
”土耳其的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凯末尔革命取得胜利B. 凯末尔改革取得成功C. 西方列强的帮助D. 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良好经济基础【答案】B7.1981年是凯末尔诞辰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年定为“阿塔图尔克(意为土耳其之父)年”,让后人缅怀和追思这位伟人,是因为他。
①领导民族独立②实现国家复兴③奉行中立主义④推动社会进步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8.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话评论的是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答案】C9.孙中山和甘地都为推动本民族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
比较图一与图二,说法最为合理的是①国家都面临外来侵略②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相似③爱国精神的体现④采用经济手段救国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10.土耳其的凯末尔与印度的甘地都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们都A. 抵制西方文明维护民族传统B. 反对用武力进行政治斗争C. 反对殖民统治维护民族独立D. 反对种姓制度和教派纷争【答案】C11.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
”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③甘地主义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B1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措施中,体现了甘地经济思想的是A. 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官职头衔B. 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国货物C. 拒绝上英国人办的学校D. 拒绝给英国殖民当局服兵役【答案】B13.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自发吊唁、书写挽联纪念,孙夫人宋庆龄的挽联是:负改造宏谟,许世以身,有功于民,有功于国,斯人卓著千秋业;综平生伟绩,大书其事,或布在方,或布在策,此后流传万古名。
若为此联进行注释,可选的事例有()①建立中华民国②制定“实业计划”③促成国共合作④发动北伐战争⑤建立黄埔军校。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⑤【答案】D14.“一战”后,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②基本符合印度人民的愿望和要求③表现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④采用非暴力手段是失败的根本原因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C15.1919年,促使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倡议的的导火线( )A. 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B. 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C. 国大党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计划”D. 殖民当局通过损害印度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案【答案】A16.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也称作“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
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
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 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B. 提高民族自尊心C. 扩大国大党的势力D. 取得印度的独立【答案】D17.“甘地主义”思想的形成的因素包括()①印度教仁爱、素食、不杀生的思想②《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③索罗、托尔斯泰、鲁斯金等人的思想④孟于的性善论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B18.《圣雄甘地》一书中写道: “为追求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实现印度的解放事业, 甘地拖着一双布满伤痕的脚走遍印度各地遥远的偏僻地区, 访问成千上万个……村庄, 生活在肮脏不堪的麻风病人与穷不堪言的贫民窟中间……身陷阴森可怖的监牢中。
”以下各项, 属于甘地的经历的有()①冒着生命危险调解教派争端②深入社会, 唤醒民众③创建武装革命根据地④为民族解放多次被捕入狱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D19.“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 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 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甘地“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的遗产”主要指()A. 提倡土布经济, 反对工业文明B. 主张自给自足, 保持乡村经济C. 提倡非暴力, 推动世界和平主义运动D. 发动食盐进军, 维护民族经济【答案】C20.甘地之所以被印度人民称为“圣雄”, 主要是由于()A. 领导土布运动B. 提出非暴力主义思想C. 消弭宗教纷争D. 领导印度民族独立事业【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22题20分,满分40分)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世研读孔子思想的人,必须把时代的因素考虑在内,善加取舍。
如果到了现在,还有人全盘接受孔子的思想,那就是不懂事物的价值会随时代而改变的道理。
跟这种食古不化的人没什么好谈的。
——福泽谕吉材料二福泽谕吉认为:文明的进步或落后,不是操之于少数一二人之手,而是取决于人民的素质,统治者只是起到不妨碍的作用。
同时,他指出“当今之急固属富国强兵,然富国强兵之本,唯在专心培育人才。
”材料三现在的欧洲文明,仅仅是以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而已。
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文明论概略》(1)你同意材料一中的观点吗?为什么?(2)概括材料二、三体现出福泽谕吉的哪些思想主张?我们应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观点?【答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答案一:同意原因: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其思想植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到近代时他的部分思想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如“克己复礼”等,我们应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答案二:不同意原因:孔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提出了“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因材施教”等许多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近代中国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学*科网(注:以上两种答案,答出任意一种即可。
)(2)思想主张:①文明的进步或落后取决于人民的素质;②强国之本在于人才的培养;③欧洲中心论;④全面学习欧洲文明。
(注:以上每点,答出3点即可,共计看待:①作者的认识片面扩大欧洲文明作用,应一分为二看待欧洲文明作用。
②既要看到欧洲文明的确为人类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不应该否定其他地区文明对人类的影响。
2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顾维钧对国际公法和国际问题研究深入透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时常说“弱国之代表,外交务必隐忍”。
他心思缜密,善于运用国际法理局部妥协,合理变通以争取最大利益。
顾维钧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求私利,处事客观公正,不为党派动摇,不惧外力压迫。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时,顾维钧独挑艰巨重任,他语惊四座地雄辩山东问题,令美荚法操纵会议者无不动容。
1921年顾维钧促成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使各国列强不得不在形式上尊重中国领土及主权完整,中日代表在会外交涉了山东问题,中国最终收回已失去的权益,国内民心大振。
“九一事变”之后,顾维钧数次代表中国向国联申诉,并援引“九国公约”,力争制裁日本。
1943年1月11日,他代表中国与英国签订《中英取消治外法权并处理有关问题》协议,揭开治外法权废除的序幕。
1944年,顾维钧代表中国参与筹划联合国成立,翌年旧金山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强之一。
——摘编自贾晶《顾维钧政治人格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的外交思想。
(2)根据材科,指出顾维钧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
【答案】(1)思想:弱国无外交,讲究策略,适当让步;合理运用国际法则;通过谈判维护国家主权;利用国际组织维护国家利益。
(2)贡献:巴黎和会上就山东问题据理力争,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华盛顿会议期间为收回山东权益做出努力,振奋了民族精神;“九一八事变”后努力争取国际援助;推动废除治外法权;代表中国参与筹建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