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期末考试汇总

教育学期末考试汇总

简单题:1.列举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①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教育史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本身是错误的,非科学的。

因为受到当时在人类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

②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托儿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体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求。

它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的。

标准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它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目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

③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代表:美国孟禄。

它是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④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也称社会起源说。

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知道下行程的。

主要内容是: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2.信息社会的教育呈现以下特征?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如: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职业预备的需求,而且也要满足人们人文关怀的需要。

学校类型进一步多样化。

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教育的政治性。

文化性将继教育的生产性之后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性质,教育在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用将进一步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③教育的国际化一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

同时,全球化应该促进世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不应该是音符关系。

云词教育的本土化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从一定意义上说,受教育权成为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权紧密相关的一项公民的权利,全民教育的理念不断从理念走向实践。

3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有哪些?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个体的思想意识本质上是社会价值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教育带便一定的社会要求,传播社会上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受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就易于行程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从而认可并维持现存社会的种种关系。

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特别表现为个体的政治化。

②教育存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人的行为要符合所属群体和社会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社会的规范性。

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

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职业是社会化的集中体现。

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也负有职业指导和职业定向的重要职责,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4.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有哪些?①教育存进人的主体意识的行程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表现。

人要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必须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从而达到变革客观世界的目的。

因此,教育是一个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能力的过程。

②教育促进个体出差异的充分发展,行成人的独特性。

个体的独特性表现在人的个性心理上,诸如兴趣爱好理想等,教育能够尊重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开发其内在潜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创造性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品质,是个性的自主性、独特性的综合体现。

创造性符合社会价值的要求,具有社会性。

创造性是自我性和社会性的连接,它虽是个人才能的最高体现,但这种才能的发挥要受到社会制约,要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

5.简述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社会依据?①要根据社会关系实现和发展的需要。

在社会中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总要带来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制度的变革,而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新的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制度的建立,又无不对教育培养人提出相应的要求。

培养现代人是现代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制度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否则,将无益于现代化制度的建立。

②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当今知识经济和社会化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生产、管理越来越走向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对劳动者的质量规格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根据这种要求来重新选择、确立教育目标,以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人才。

6.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①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正是由于我国教育目的所具有的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性,才在根本上保证了我国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指引着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造就各方面的人才。

②使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几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人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也要全面发展,有利于个人在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发挥展现创造性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使人的生存与发展充满内在的活力。

③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这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富裕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④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这一目的反映了我国教育制度的基本使命,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目的所体现的基本要求。

7.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方面为?1.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与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等。

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

师生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的关系。

3.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

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不仅受社会需要、社会文化传统、现实制度和教育目的、任务的制约,也受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制约。

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包括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个性关系等。

8.简述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既有主观方面,也有客观方面;既有教育内部的,也有教育外部的;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教师方面(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学生受教师的评价影响很大。

(2)教师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

(3)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学识上,而且表现在教师的创造性上。

(4)教师的人格因素。

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2.学生方面。

学生受师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方面。

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9.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主体间关系的优化,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来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尊师就是尊重老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尊严。

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它体现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力、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等关系、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共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欢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是师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现。

共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相互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跃进。

10.课堂教学中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哪些?1.教学目的和任务;2.教学过程规律和教学原则;3.本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及其教学法特点;4.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包括生理、心理、认知等;5.教师本身的条件,包括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6.学校与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物质设备等;7.教学的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与可利用的时间;8.预计可能取得的真实效果等。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应当恰当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1.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及其方法、过程都应当是科学的,正确无误的、富有教益的。

对中小学生来说,一般不宜将尚有争议的、不可靠的知识当做科学基础知识传授给他们。

为了扩大知识眼界,对中学高年级同学,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向他们介绍一些不同观点和学说。

但应在讲清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以免造成思想混乱,妨碍基本观念和基本观点的建立。

讲授文学和科学知识都应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在讲课中不可因为追求通俗有趣而影响了科学性。

一旦发现自己讲授演算或实验中有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思想性,如语文、历史、整治等都是提高学生修养、进行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教材;自然学科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它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渗透着唯物思想与辩证法,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知识基础。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脱离教学的具体内容,空泛地向学生道德说教,不仅会打乱和削弱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在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教育上,还要注意各学科的特点。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教师必须不断充实与更新思想知识,提高文化水平、理论水平和思想修养,才能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一般来说,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不讲科学性,把错误的知识也传授给学生,就是误人子弟,根本谈不上思想性:思想性又是科学性的灵魂,没有思想性就影响了科学性,因为只有以正确的观点、方法,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形成学生的正确观念。

12.课堂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教学原则?(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保证科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因材施教原则。

1.全面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组织教学。

2.正确对待个别差异。

3.对学生个性特点,提出不同要求。

(四)启发诱导原则。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五)循序渐进原则。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六)巩固性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