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飞行力学基础2

第一章飞行力学基础2


动压:单位体积空气流动的动能。
P1

1 2
V
2
伯努利方程 (适用于低速流)
p 1 V 2 C 常数
2
含义:静压p与动压之和沿流管不变。 动压:单位体积空气流动的动能。 意义:在同一流管中,流速大的地方静压小,流
速小的地方静压大。
大气地面值
在海平面,地理纬度为 4532'33"时的大气地面值 为:气压 p0 101.325kpa 气温 T0 288.15k ; 密度 0 1.225kg / m3 ; 声速 A0 340.294m / s 。 随着飞行高度的变化,气温、密度、重力加速度、 音速的计算公式为:
第一章 飞行力学基础 二
1.2、作用于飞机的力和力矩
飞机在空气中飞行时,其表面分布着空气动力: 作用于飞机质心处的合力; 一个绕质心的合力矩;
在空气动力学,常常将总空气动力在气流坐标 轴系内分解为升力(L)、阻力(D)、侧力(Y),总空 气动力矩在机体坐标系内分解为俯仰力矩(M)、偏 航力矩(N)和滚转力矩(L)。
e

Y

r




Y

T


H
V
1.2.2 空气动力与力矩
空气性质包括一定飞行高度上的压力、温度、 密度、黏度、声速。 一、基本概念 1、压强
大气的静压强实质上就是这一点以上的空气的 单位面积上的重量。
P R ,R T 2J 8 /k (7 K g )
作用在飞机上的和力矩矢量是延机体轴分解成滚转
力矩 L、俯仰力矩 M、偏航力矩N。
滚转力矩系数(绕x轴):Cl

LA QS wb

俯仰力矩系数(绕y轴):Cm

MA QS wC A
偏航力矩系数(绕z轴):Cn

NA QS wb
对于飞机,参考面积取机翼平面的面积, 滚动和偏航的特征长度取机翼的翼展,对 俯仰方向取平均气动弦长。
个作用于飞机质心的合力矢量和一 个合力矩矢量。
(1)总空气动力延气流坐标系的分解
作用在飞机上的合力F延气流坐标系各轴的
分量分别为:XA,YA,ZA。与动
Q 1 V 2
2

Sw
、机翼面积

正比。比例系数称为空气动力系数CD,CY,CL。
通常表示成升力L(-Z)、阻力D(-X)和侧
力Y。
(2)总空气动力矩延机体坐标系的分解
临界马赫数:当翼面上最大速度处的流速 等于当地音速时,远前方的迎面气流速度 与远前方空气的音速之比。
马赫数Ma区间划分: 亚声速(subsonic speedsM),a 0.8 跨声速(transonic speeds0).8, Ma 1.2
超声速(supersonic speeds1).2, Ma 5.0 高超声速(hypersonic speeds5).0, Ma


CLb 为机身的升力系数

CLt 为平尾升力系数
0时,CLW 0 因为机翼有正弯
度。
CLW 0 时的迎角称为零升迎角0,
一般为负值。
临界迎角cr为使CLW CLW max 时的 迎角;
cr时,机翼上表面气流严重
分离并形成大漩涡,故升力不再
3、机翼术语
沿着与飞机对称面平行 的平面在机翼上切出的 剖面称为机翼的翼型, 又叫翼剖面
机翼定义
弦线:前缘和后援的连线称为弦线,距离称为弦长 CA。
厚度分布函数:yc=y上(x)-y下(x) 中弧线: yf=y上(x)+y下(x) 机翼厚度:bmax=max(yc(x)) , 0<x<CA; 相对厚度:bbmax/CA 弯度:f=max yf , , 0<x<CA; NACA系列翼型,四位数字翼型和五位数字翼型
常见的机翼形状
3、机翼术语
(1)机翼展长b,机翼两侧翼尖之间的距离;
(2)机翼面积 SW : 参考面积:机翼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 表面积:露在外面的机翼的表面面积,又称浸润
面积; 参考面积决定升力大小 ,浸润面积决定摩擦
阻力大小。浸润面积与参考面积之比越小,则升 阻比就越大。
各种飞机表面积与机翼参考之比
驾驶员通过驾驶杆、脚蹬和操纵杆系操纵舵面

驾驶杆位移e

:
前推驾驶杆e〉0 e 左倾驾驶杆e〉0 a

0 0

M 0低头 L 0左滚
脚蹬位移r : 左脚蹬向前r〉0 r 0 N 0左偏
操纵机构与运动参数间调整关系:

T 288.15 0.0065* High
0 * (1 0.225577e4 * High)4.25588
A 20.0648* T g 9.80665 /(1 High / 6.356766e6 )2
2、马赫数M
马赫数定义为气流速度(V)和当地音速 (a)之比, M=V/A。 马赫数M的大小表示空气受压缩的程度。
1.2.1 操纵机构
被控量:三个姿态角、高度、速度及侧偏 利用升降舵、副翼、方向舵、油门杆来控制
升降舵偏角e:平尾后缘下偏为正 e〉0 M<0 副翼偏转角a:右翼后缘下偏(右下左上)为正 a〉0 L<0 方向舵偏转角r:方向舵后缘向左偏为正 r〉0 N<0 油门杆位置T:向前推油门杆为正 T〉0 加大油门、推力
1.2.3 纵向气动力
1、升力L
机翼、平尾、机身(少量)均产生升力
L=Lw Lb Lt
L:总升力
L w :机翼升力
Lb :机身升力
L t :平尾升力
1、升力L
L=CLQSw
CL
升力系数,Q

1 2
V2
动压头,S w
机翼面积;
C LC Lw C Lb C Lt
其中: CLW 为举力系数(机翼升力系数)
弦长 c ( z ) :弦长是机翼前缘与后缘之间的距离。
平均气动弦长:
cA

2 SW
b 2 c2 y dy
0

展弦比: A
b2 SW
后掠角 :前缘或者某条连接翼根与翼尖的直线与z轴
的夹角;
动压头
Q

1 2
V2
4、空气动力和空气动力系数 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归为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