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师口语基础 (31)

幼儿教师口语基础 (31)


结束性说话是一节教学活动或一个教学环节结束时教师说的话。成功 的结束语,或归纳总结本节内容,或巩固强化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核心内 容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下次的学习做好铺垫。 但结束语要求用词精当,说话简炼,千万不要虎头蛇尾,啰嗦重复。表 达时语气肯定,语速放慢,重音突出。
结束性说话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 1.概括总结式 简单概括总结本节内容,使幼儿提高认识,加强记忆。 2.画龙点睛式 抓住重点,点出主旨,强化教学效果。 3.指导活动式 教学活动的尾声,往往是幼儿表现的高潮,有时需以活动的方式总 结巩固教学内容。
话、结束性说话。教学性说话的各个类型将在以下各节中介绍。
第二节 幼儿教师课堂教学的口语表达(一)
导入性说话即导入语,也称导语或开讲语。它是教师在讲授新课的 时,为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做好学习新课
内容心理准备,从而能够顺利引入新课内容作铺垫的一席话。在幼儿园
的教学活动开始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使 幼儿的兴奋重心转移到教学内容及活动中来,教师需要使用导入语。设 计巧妙的导入语可以让幼儿明确学习任务和目的,激发幼儿的思维。幼 儿教师的教学导入语要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接受能力,抓住教学活动的 中心内容。运用简短语句,语意明了,具有启发性。与教学活动内容自 成一体,起到良好的链接作用。
(一)故事导入 (二)提问导入
(三)游戏导入
(四)表演导入 (五)教具导入
(一)幼儿教师的教学导入性说话应做到以下几点:
1.有的放矢 2.短小精悍 3.新颖有趣
(二)优秀的导入语设计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 倍的作用: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引起幼儿的关注,顺利进入教学情境
3.温故知新,明确目的
(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机,要使幼儿自觉、主动、愉快地学习,就要求教师
的教学性说话要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的兴趣,
充分调动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幼儿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与幼儿在情感上 拉近距离,感情真挚,语气轻松活泼,懂得孩子们的内心感受。著名语文教师 于漪早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道:“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 养,语言技巧之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的精力和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溢于言 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深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 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是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收到强烈的感染。”充 分运用丰富教学口语的表现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有吸引力。
握教学应变语的分寸,是能否实现转变课堂偶发事件使之回到正
常教学目标的关键。幼儿教师在运用应变语时,既不要过分夸张、 做作,也不能过分平淡,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幼儿的
注意力。
3.应变性说话要讲究得体 教学应变语的运用不是教学过程的节外生枝,它应该是自然融入教 学过程的有效语言才对。幼儿教师运用教学应变语,必须使教学内 容过渡自然、衔接紧凑、不露痕迹、顺理成章,使有效高水平的应 变性说话在课堂活动中给孩子们带来愉悦感的同时不显得突兀。 4.应变性说话要讲究技巧 幼儿教师在采用应变性说话时,可以通过语气、语调、语速、轻重
4.延伸拓展式
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拥有新的知识或体验、养 成良好习惯的开始。
第三节 幼儿教师课堂教学的口语表达(二)
阐释性说话是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率最高的教学口语,它是指
幼儿教师的在教学活动中较完整、系统地阐述,解释教学内容的
教学用语,目的是让幼儿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做”。阐释的内容一般是形象地描述事物的状貌和现象,或者是
(一)提问性说话的要求
1.提问语要适时适量 2.提问语的运用要注意教学策略 3.避免提问语过于简单或空泛
(二)提问性说话的作用:
1.启发思考,训练思维 2.激发兴趣,集中注意 3.心理交流,反馈调控
第四节 幼儿教师课堂教学的口语表达(三)
(一)教师自身出现的教学失误: (二)来自幼儿的偶发事件
促进学生的思维进行主动思考的一种教学语言。在幼儿教
学活动中,提问语是随处可见的,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 学语言。提问语可以启发幼儿思考,激发其学习欲望,发
展幼儿智力。
提问语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
1.填空式提问 即把问话组织成填空题形式,然后发问。提问的内容通常是幼儿学 习中需要记忆的重点问题。 2.递进式提问 递进式提问就是对提问语作整体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简,步 步铺垫、层层深入,最后水到渠成,轻松自然的解决问题。这种提 问语有助于幼儿把握问题的方向,层层递进,深化对问题的思考, 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响亮度 (二)清晰度 (三)语速控制
(四)流畅度
绕口令
天上一颗星,
地下一块冰, 屋上一只鹰, 墙上一排钉。 抬头不见天上的星,
乒乓乒
幼儿教师教学性说话按照教学环节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
型:导入性说话、阐释性说话、提问性说话、应变性说话、过渡性说
(一)规范性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一口流利、标准、优美的普通话是教 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能力。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是其语言发展 的重要阶段,3-6岁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词汇量的的丰富都 主要是通过模仿来完成的,在幼儿园里,课堂活动中幼儿与教师在 语言交流上是最多的,教师的言语表达的吐字清晰读,音量的高低, 语言是否优美都会受到幼儿的模仿,因此,幼儿教师标准的口语表 达不仅仅会为幼儿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还会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
音的变化来适应教学中的变化,也可以通过调整句式顺序来应对教
学活动中的随机变化。如遇到答非所问的幼儿,教师要因势利导, 注意应变性说话的态度及语调。
过渡性说话要做到以下两点: 1.过渡语要串联教学内容。设计过渡语,应先明确教学 重点和环节,语言要简短,巧妙机敏,教学活动中的过渡 语要藏而不露,好比一串珍珠项链,每个教学环节就是一 颗珍珠,而过渡语就是串联起珍珠的线,起到穿针引线的 作用。 2.过渡语要简短适时,过渡语可以是一个词语、一个 短句、一个要求或一句问话,如:“好,接下来们
3.选择式提问 对于某些容易混淆、弄错的地方提问时,可给幼儿提供两、三个答案,让幼儿 从中选一个答案,使幼儿进行比较性的思考,从而引导幼儿作出正确的判断。 4.反馈式提问 针对教学活动内容,在验收幼儿的学习效果提出的具体问题。这种提问可以帮 助教师明确幼儿对知识的的掌握程度,以便于教师正确把握教学活动的难易程 度及方式方法,必要时可随时幼儿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如:“你们听明白了 吗?你们是怎么想的?还有不懂的地方么?” 5.探究式提问 关键处提问幼儿“为什么”,引发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产生的原因。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幼儿教师口语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北 京 出 版 社
第七章 幼儿教师教学性说话
学习目标
1
了解 幼儿教师教学性说话的基本概念和要求、特点
1 学会 在课堂上用简单直接的教学性口语与幼 2
儿进行交流
3 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合理运用 各类教学性语

目 录
第一节 幼儿教师教学性说话概说
来„„”“下面我们继续„„”。要避免单一化,应因人、
因情、因景随机而变。
幼儿教师的教学性说话不仅仅要包含一定的知识信息容量, 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增长见识,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 同的心理年龄特征所呈现的特点。幼儿园教学主要是穿插在幼儿活 动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时间是灵活的,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 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 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所以幼儿教师的教学性说话不仅仅集中在讲授中,也运用于随时随 地的活动中。
(三)来自外界环境的意外情况
1.应变性说话要有针对性
教学应变语的应用一定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要紧紧围绕完成
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教学任务这个中心来进行机智的应变,有的放 矢,绝不能脱离教学。通过教学应变语的运用、能够使教学正常
进行。
2.应变性说话要讲究尺度 应变性说话要把握好尺度,表达既要到位又要点到即止。把
第二节 幼儿教师课堂教学的口语表达(一)
第三节 第四节
幼儿教师课堂教学的口语表达(二) 幼儿教师课堂教学的口语表达(三)
第一节 幼儿教师教学性说话概说
教学口语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工作用语。幼儿教师 教学性说话,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各个阶段不同心理年龄特征,在 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育教学目标使用的语言。
向幼儿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也可以是说理说明。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阐释性说话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用浅显易懂,形象有趣,富有感情的语言创设一种认
知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善于
形象思维的幼儿才能够听得明白,主动接受知识或道理。
提问语是指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以发问的形式,
(二)针对性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学性说话 对于3-4岁的小班幼儿,他们思维发展处于形象思维的初级,
词汇量有限,理解力较低,情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
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的教学口语要用简短的单句式,词语要浅显 易懂,多用叠音词,如绿绿的,大大的。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所流
露出的情感要鲜明,语气要夸张,可以伴随丰富的手势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