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ppt12 人民版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ppt12 人民版
有人说他是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 也有人把他视为天之骄子, 扭转整个世界的历史巨人 他是英勇无畏的,又是冷酷无情的
——丘吉尔
一、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之路 1.背景 ①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主要领导人。 ②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仍是一个落后的农 业国。 ③斯大林时期,苏联仍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 和威胁。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2.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①从1929 年起,全国各地的集体化运动一 哄而起,强迫命令的一些过火行为引起农 民的强烈不满。 ②1930年,经过斯大林的整顿,农业集体 化运动又发展起来。到1937年,农业集体 化完成。
回首看历史
这是前苏联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
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一、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之路 2.方针、特点及步骤 ①方针:
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了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②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 积累资金。
一、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之路 ③过程: 1926~1928年,主要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 建扩建; 从1928年起,开始了有计划的优先发展重工 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1933年开始第二个五年计划,1937年完成。
两个课时完成
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
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时代: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路还是
走斯大林自己的道路?
斯大林模式
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
——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二次:面对现实的实验
问题思考
1.斯大林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什么? (1)苏联刚刚建立,工业基础薄弱。 (2)苏联经基本济恢复后,苏联仍然是一个落后的 农业国。 (3)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 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独立,为了给建立提供物质 技术基础。
问题:苏联通过什么形式实现工业化?有何成就?
苏★联苏工联业在产两值个增五长年示计意划图期间 西方经济如何?
4.实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农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5.教训: ①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 ②改革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
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农业全盘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制定
(1)重点: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 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
(2)手段: 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 ,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 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背景 ①十月革命后,苏俄农业仍然是个体小生产 水平,为了引导农业小生产者走上社会主义 道路,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 步集体化的方针。 ②工业化的发展对粮食需求的大幅增加,农 业生产不能适应工业发展需求,斯大林决定 通过农业 全盘集体化来克服粮食危机。
针对片面发展重工业策略。批判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政策2、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3、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 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3)影响 ①积极: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建设急需 的粮食、原料、资金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消极: 农业集体化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 展,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开展了对富农的 斗争,消灭了富农阶级。
回首看历史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 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 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 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 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针对斯大林什么措施提出来的?他批判斯大林 的什么做法?
——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
——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体制的实验(斯大林模式)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 1905年,他第 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列宁的支持者。列宁 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他斯接大过林这的个是名一字个足扶以木震犁撼世的界穷 国有,人他说他留是下个的残是暴一凶个狠拥的魔有鬼核 武有的人强说他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
600%
国家指令性的计划经济
100%
75%
13%
243%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32年 1937年
问题:苏联工业化存在哪些问题? 1、经济结构:不合理 ——农轻重比例失调 2、经济规律:不遵守 ——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
苏联的工业化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什么经验教训?
一、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之路 3.影响: 积极(成就): 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 结构发生了改变,1937年工业总产值欧洲第 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消极: 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 的不合理经济结构,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 价过大。
• 苏联工业化成功的原因 • ①方针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 • ②具体措施:相继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 • ③苏联人民饱满的爱国热情。 • 历史教训 • ①农、轻、重比例兼顾,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
发展; • ②工业化建设必须兼顾农民的利益,保证国家的长远
发展。
问题思考
苏联工业化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在重点与手段上有 何不同?
老婆说:“没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高呼:“斯大林万岁!”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29年7月到30年7月,牛 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
为什么会出现第二框的现象,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由于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引起农民的不满与抵制; 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