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当今社会,人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但面对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事业、家庭以及社会,谁又能游刃有余?因而许多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变得郁郁寡欢,终日愁眉不展。

大学生也是这一群体里的一员。

大学生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开始走向社会,走向社会岗位。

有许许多多问题都得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会选择逃避。

我曾经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某某高校的学生自杀,而且听过不止一次。

当时我就在想生命是最可贵的,是什么让他们放弃生命选择死亡呢?后来我又听说了马加爵事件。

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云南昆明市云南大学六幢三一七宿舍发现四具男尸,他们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

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

此时马加爵已经失踪数天。

他还不到二十三岁,杀人手段却很残忍。

尸体死亡原因都是脑部钝器击打所致。

他为什么杀死他们呢?因为那四个同学为了打发时间约马加爵打牌,他很乐意的接受了。

他的智商很高所以打牌经常赢。

那几个同学便怀疑他作弊,他坚持说没有,他们就把他以前的许多伤疤都揭开了。

马加爵感到自己的人格被侮辱并且受到了巨大的歧视,因而杀了他们。

这件事令许多人都感到惋惜,为了国家失去马加爵这样的人才而惋惜。

他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二等奖;他曾因为没有鞋子穿,在助学贷款没发的日子里光脚和逃课;他曾把自己辛苦挣来的一百元丢在过道里让丢钱的母亲捡到;他上大学的钱也都是他自己挣来的。

是什么让这么一个品学兼优、吃苦耐劳、淳朴孝顺的他成为杀人犯呢?
首先得从他的同学说起,这四名同学是他自以为平时没有歧视过他的,一直平等对他的人竟然恶语中伤他,蹂躏他的人格,还揭开了他的伤疤。

使他认为每个人长期以来都一直凶悍的歧视他,残忍的嘲笑他,他的尊严被无情的践踏。

他在这种氛围下再也难以立足了,所以他决定了玉石俱焚。

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无情践踏和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因而他杀了他们。

这四个同学实在太让他失望了,他们没有对穷苦人的同情,有的却是嘲笑。

他们的心里十分好强,不服输,因而他们选择了污蔑他作弊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试想如果他们的心里有的不是优越感也不是虚荣感,而是一种深切的同情和默默的支持与帮助,他们还会被杀吗?
从马加爵方面讲,他宿舍的同学曾在他的被子上撒尿,也曾在冬天温度较低的时候给他一两块钱让他帮自己洗衣服。

在那时他的心里就已经十分不平衡。

他感到了别人的侮辱与歧视,也感到了自己的尊严被无情的糟蹋,但在那时他并没有释放出来,于是打牌成了导火线。

再者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平时打球只要有人踢得不好或者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

一开始马加爵有几个广西老乡常来找他玩,后来渐渐不来了。

还有以前他经过别人宿舍,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音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

由此可以看出马加爵不希望自己处于弱势,不想被别人欺负。

他的心里极度不平衡,也开始有点扭曲。

但他不懂得理智的调控情绪,也不懂得用音乐来使自己的内心平静。

他只知道在事情不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就发泄到别人身上,因而他渐渐开始孤独了,就连老乡也不想理他。

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他的东西,他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那位同学。

这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分计较的人,他不懂得容忍与包容,更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

所以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是心理问题,是他强烈、
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这种种问题使他的内心渐渐抑郁,走向了爆发边缘,因而才会酿成杀人惨剧。

尽管这样,马加爵的善良也是不容忽视的。

他为了避免交巨额学费,选择了在消费水平较低的云南上学以此来减轻父母的压力,并且大学学费基本上都是靠自己挣来的。

他的内心是孝顺、善良的,他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似乎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自尊心比别人强,内心压抑的也比别人多,所以一爆发便不可收拾。

记得他杀人之后也有同学去找他。

那位同学没有歧视过他,甚至还在他一贫如洗的时候打饭给他吃。

因而他没有杀那位同学,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在杀人之时,他还能理智得思考什么人该死什么人不该死,这也是他人性未泯的表现。

一切都是他不懂得控制情绪,内心压抑导致心理问题才杀人的,是积郁太久的结果。

看着他杀人的过程,我的心一片悲凉。

他曾经以极大的热情去直面生活,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穷苦的命运,成为祖国的栋梁,父母的骄傲,结果却是如此出人意料!
再看那些自杀的学生,他们大都是重点大学的。

是什么让他们选择死亡呢?原因居然是他们受不了自己不再是尖子生,受不了自己不再被重视!曾经在高中他们是众心捧月般的优秀生,老师同学都围着他们转。

上了大学,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和改变了的学习要求,他们变得不再突出。

因为周围的人都是高手而且成绩不单单取决于分数。

老师也不再围着他们转了,他们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再加上原本就不够独立,许多生活问题围绕着他们。

于是他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选择了死亡!
总而言之,不管杀人还是自杀,在我看来都是心理不够成熟,思想太幼稚的表现。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我们要知道生命是可贵的,只有活着才有希望,我们要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其次,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要埋藏在心里,要找到解决方法,也可以在解决不了的时候寻求他人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的情绪才不会被影响!如果我们情绪失控,我们要及时告诫和提醒自己制怒;及时离开现场,接受他人劝解;冷静下来让自己换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求助朋友宣泄积郁情绪;也可以听听音乐或参加体育运动来释放情绪。

切记不能发生冲动做出过激行为。

只有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培养健康的情绪才能健全人格,避免引发不良的心理感受。

还有我们不要对他人期望值过高,要立足自身,按自己的意志办事,不让他人左右自己的情绪导致心理不平衡。

我们也不能长期处于悲观、失落、自卑的情绪状态,而又无法调整。

这样会形成抑郁导致身心受害,严重的话还可能有心理疾病。

除此之外,我们面对贫困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人,不能产生优越感乃至鄙视心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一颗同情心来帮助、鼓励他人,让他们能够像我们一样平等的生活。

无论如何,我们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能产生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疾患。

因为这样会抑制大脑皮层的高度心智活动,破坏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平衡,使人的意识范围狭窄,判断能力减弱,失去理智和自制力。

而且在学习阶段,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学生的指明灯。

老师可以通过自己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和方法,让他们树立对待生活的正确看法。

最后,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心理减压的方法。

一个巧妙的技巧是:在内心深处先储存一些安宁祥和的记忆。

然后当你发现自己充满压力时,就闭上双眼回想安宁祥和的一切,很快你的内心会变的平静而轻松。

我们要接纳自己,降低自己的要求,树立“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正确态度。

不要因他人的说法而感到自卑与
受歧视,做好自己就行。

然后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超过他们,到时候就能让他们刮目相看了!如此,心里就会平衡许多!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有健康的心理,平稳的情绪,那么像马加爵和那些高校学生的事例就会少之又少!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心理健康并且学会合理调控情绪,掌握应对情绪问题的正确方法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