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登临词二首》25张课件

《登临词二首》25张课件


一、对照注释,理解上片
一水横陈 正是足与北方强敌 连冈三面 争雄的形胜之地 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 借六朝,讽今朝: 只成门户私计 只考虑少数人利益
二、对照注释,理解下片
因笑王谢诸人
登高怀远 也学英雄涕 借六朝王谢诸人 讽南宋统治集团 空有言词无行动
凭却长江管不到 进一步批判“只 成门户私计” 河洛腥膻无际
一、朗读课文:体会这 首词表现了什么主题?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抒慨 词。通过对六朝统治者相继 亡国的深刻历史教训的缅怀 和批判,对当时的当朝者提 出了严正的警戒,体现了一 个政治家锐利目光和睿智的 思辨能力。
二、朗读:上片写景。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萧 千里澄江似 练 翠峰如簇
领起上片
登临地点季节气候
具有积极的用世精神。平生极力 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在他的作品 里,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 意气凌厉,感情激越,锋芒逼人。 擅长政论文,大都具有精辟独到 的见解。他的词与辛弃疾同调, 其气概之豪迈,甚至比辛更高一 筹,但文采略逊于辛,是辛派词 人中重要的一员。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春 天,作者到建康(今南京)和镇江 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 策略。他的《戊申再上孝宗皇帝 书》说:“京口连冈三面,而大 江横陈,江傍极目千里,其势大 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 也。天岂使南方自限于一江之表 而不使与中国而为一哉?”这就 是此词的写作背景。
化用:再不醒 悟,必然重蹈 六朝的覆辙
念 奴 娇 登 多 景 陈 楼 亮
·
陈亮
陈亮(1143一1194),字同甫 (也写作“同父”),婺州永康(今 属浙江)人。学者称之为龙川先 生。一生没有做过官。宋光宗绍 熙四年(1193)考取进士第一名, 授签书建康府(今南京)判官,未 赴任就去世了。他为人才气超迈, 喜谈兵,议论政治注重事功,思 想出入于王霸之间,
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 杰出文学家。散文,他是“唐宋 古文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 谨,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 简练,奇崛峭拔。诗,他是北宋 四大诗人之一。其诗长于说理, 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 风格道劲有力,有如其文。词, 所作不多,但不受前人绮靡风气 影响。
这首词在黄舁《唐宋诸贤 绝妙词选》中注有“金陵怀古” 的题目。有人考证这是编者根 据词意所加。但从词作的实际 看,是很切合这个题目的。这 词就是登临金陵而怀古,进而 伤今的。写作时间一般认为是 在作者罢相后退居金陵时,即 熙宁年间。
一、朗读课文,理解这首词的主旨 这是一首政治色彩非常强烈 的登临词。写景、怀古都为议论 作准备,在议论中申明了自己鲜 明的政见,表现出抗敌报国的迫 切心情、坚定立场和昂扬斗志。
一、对照注释,理解上片
即恢复意 危楼还望 叹此意 议论:总领全词 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 统治者错误地 浑认作 认为这是天设 天限南疆北界 的南疆北界
念往昔 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 此 漫嗟荣辱
总领下片词意
用典:南北朝陈朝 亡国之君陈叔宝 人们登高吊古, 只是空叹兴亡
三、朗读:下片怀古,抒发感概
历史教训至今还没有引 六朝旧事随 起当朝者应有的警惕
流水 但寒烟衰草 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 曲
借景抒情:抒 发悲叹之情
化用:静景
二、朗读:上片写景。
登临时间
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
动景:人的活动 萧索的感觉 悲情的基调 呼应“悲恨相续”
照应“晚秋”
二、朗读:上片写景。
接“征帆去棹”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指长江
江上的白鹭鸟 一个“起” 字充满灵气
对所见之景总 的概括和赞美
三、朗读:下片怀古,抒发感概
前者用笔较具体细致,后者是 用勾勒的笔法。究其缘由,因前者 旨在抒情,在抒情中言理;后者旨 在谈军事地形,从地形推及军事, 从军事形势,推及抗敌的决策。两 者都是服从于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的需要。
【鉴赏·探究】讲解
第三题:本课的作品涉及了六 朝故事和其他古代人物故事,这对 表达作品的情志有什么作用? 《桂枝香》多处用了六朝的故 事,有的概括,如“繁华竞逐”、 “六朝旧事”,有的具体,如陈叔 宝、张丽华事,两处都较具体。 其主旨在于总结历史教训,给 当朝统治者敲警钟。
登临词二首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王安石 (1021—1086), 字介甫,号半 山,临川(今江 西抚州)人。宋 仁宗庆历二年 (1042)进士。
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 变法,抑制大官僚地主豪商的 特权,希望借此缓和阶级矛盾, 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由于保 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 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 陵(今南京),被封为荆国公, 世称王荆公。
《念奴娇》用六朝事,有褒有 贬。对“王谢诸人”是贬,对“寻 取中流誓”(祖逖)和“降,反对恐金媚金,力主抗金、 收复中原的政治主张。
二、对照注释,理解下片
正好长驱
不须反顾 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 势成宁问强对
用典:正面申明作 者的“登临意” 用典:阐明 必胜的信心
【鉴赏·探究】讲解
第二题:《桂枝香》和《念奴 娇》都写及长江,但详略有异。说 说两者在写法上的有同。 《桂枝香》用笔较详,《念奴 娇》较略。 前者整个上片都是写景,下片 还有“但寒烟衰草凝绿”这样的写 景句子。而后者只有“鬼设神施”、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 势”这几句是直接写长江之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