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电大课程《个人与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电大课程《个人与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电大课程《个人与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7-07T17:41:52.5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6月总第122期供稿作者:朱会平[导读] 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特点灵活运用。

◆朱会平甘肃广播电视大学金昌分校737100
摘要:电大课程教学改革强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倡导学生走出书本,走进实际;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学习、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作为一名电大教师,就要顺应改革潮流,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关键词: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个人与团队管理所谓“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要有交流、交往,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各种活动达到互动、互助、互促的目的,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认识,升华思想。

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特点灵活运用。

一是主题探讨式互动。

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

其方法一般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

比如在讲述《自我规划》时,我给出的主题就是“你的目标”,围绕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寻找答案。

二是归纳问题式互动。

就是课前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归纳互动问题。

教学开始,教师向学员抛出问题,学员广泛思辨、争论,最后达到了解熟悉所学内容的目的,同时开阔思路。

比如在讲述《自我认知》时,我用“你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怎样弥补自己的劣势”等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是精选案例式互动。

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

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

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

四是多维思辨式互动。

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

一般方法为解说原理——分析优劣——发展理论。

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那么,构建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优选互动节点
“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

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师课前必须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

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三“动”:一“动”教学热点;二“动”教学重点;三“动”教学疑点。

二、凸显学生主体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既是互动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才能有效开展。

所以,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同时必须突出多边互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全息的过程,要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决不能只局限于教师与个别优秀学生之间。

对于不主动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抛绣球”的方式,触动其思考回答问题,也可点名回答。

只有互动教学的全员性、广泛性,才能实现教学互动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拓展,使全体学生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注重互动过程
比如在讲述《沟通基础》这一章节时,让学生明白,“交流-互动”本身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其中包括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在教师讲述了基本内容后,就可根据学生特点分为若干小组,创设一个议题形成多向交流的局面,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协调者,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管理,尽可能地克服沟通障碍,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

鼓励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积极加入讨论,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发挥催化剂的作用,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案例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关键的症结之处。

在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总结,就事论理、以小见大,提炼出知识点,即对讨论中出现的主要观点予以理论解释和升华。

在交流互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

这样既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让他们学会把握别人的观点,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真正体现出来,教与学的过程也才能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交流——互动”模式系统、有序、整体地内化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各个环节之中,通过其系统构建和整体运作,将大大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有助于用教师的全面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提高其自学能力,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体现在实验教学环节尤为明显。

参考文献
[1]杨富云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1期。

[2]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5,(3)。

[3]李琛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初探(论文).2005年1月。

[4]曹绮萍综合性教学.安徽师大学报,2001年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