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语文指导高考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知识水平,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考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考试心态调节状况是软件。
一个考生的失利可能失在知识的掌握上,也可能失在答卷的策略和技巧上,还可能失在心态上,这其中的任何环节都是成功的必要保证,不可忽视。
一、心态策略高考是紧张、激烈的脑力劳动,需要考生全身心投入,且处于最佳状态,以保证每分钟都能积极思维。
考试开始前,考生应像运动员竞赛前先做准备活动一样,摒弃与高考无关的一切杂念,排除种种可能在考场中分散注意力的因素,适当热身,提前进入“角色”。
考试中要克服六种不良心态。
1、偏急心态。
考试时,有些考生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情绪急躁,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
正确的做法是:拿到试题,先大致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
根据条件,设计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使解题有顺序地进行。
特别是作文,如果你先看一下,在你做前边的题的时候,大脑能够留出一定的空间思考作文没有时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你恍然大悟,让你茅塞顿开。
2、犹豫心态。
一接触到试题,好象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此谓犹豫心态。
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操作。
3、烦躁心态。
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
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
正确做法: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4、固执心态。
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又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此谓固执心态。
正确的做法:遇到事情想得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许多题你放一放,过一会当时你感觉很难的题,也许就不难了。
5、懊丧心态。
考试进行中,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一种惋惜心理,形成懊丧心态。
正确做法:来点“阿Q精神”,可以观察周围考生,认定“我难他们更难”“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也可能做不出”。
6、冲动心态。
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产生冲动心态。
正确做法: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调节越重要,因此可以说,调节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
如何调整好心态,概括为16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二、时间安排策略走进考场,大多数考生都会紧张的,这时要注意平衡心绪。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然后通过浏览全卷,大致了解试题的类型、数量、分值和试题的难易,进而确定题目相应的作答时间。
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
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记住:考场上的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必须精打细算,其核心是让时间为你高考得分最大值这一目的服务。
拿到试卷后,不要慌着做题,先按要求填写两张答题纸上的姓名填涂考号及科目,然后认真看题,对试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可以考虑在时间太紧的情况下哪些题可以后做。
做选择题要选一个涂一个,防止因错位﹑忘记或时间来不及而造成损失。
三、答题策略拿到试题后,可以先大致浏览一下,初步摸清题情,估计时间,并认真做好头一两个题目,让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
要先易后难,先熟后生,但要注意,对熟题要千万小心,不可大意。
回答问题时不仅要善于回忆,更要懂得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
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书写的规范和工整。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A、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如“鲜”多半考的是xiǎn的音。
形声字标“不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如“言简意赅”的“赅”就不读形旁的“亥”的音。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B、善用排除法。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2、熟语(主要是成语)辨析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总之,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3、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
必须记号来提示自己。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下面再列举几种常见的杂糅格式: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以……即可——以……为宜;……即可是为了……为目的的——以……为目的的;是为了……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由于……下——由于……;在……下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经过……下——经过……;在……下是出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原因有……组成——有……;由……组成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⑦“是”作谓语动词:考虑结构(杂糅),(主宾)搭配;⑧“定语”过长的句子要注意宾语残缺症;⑨有“关联词语”的句子,要注意语序与搭配;⑩句首句中介词,要注意残缺与误用;4、语言表达题仿句,概括等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的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找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调换、转换),其次数(数字数),其次对(与题干要求对应),最后是理(整理使之有条理)。
要注意使用陈述句式要注意对象词、时间词的处理,要注意字数的百分之八十的原则,要注意解释段落,补充段落的处理。
语句扩展题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扩展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的“以……重点”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
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句式仿写题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
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注意仿写对象要同类,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句式变换题看清题干要求,变短要先提出主干,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将短句按顺序变为修饰语。
先写出几个句子,后选出符合要求不出语病的句子作答。
长短句: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
注意使用润滑剂。
下定义题,要注意寻找关键信息点,然后注意使用陈述句式,要注意主宾词语的搭配,要注意相关信息词语的排列顺序与衔接的有机性。
综合改错题: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
主要参考前面的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
对联题A、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B、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C、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D、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