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轨道交通体制改革调研分析报告

重庆市轨道交通体制改革调研分析报告

重庆市轨道交通体制改革调研分析报告(提纲)-沈晓阳(2003年6月)为实现20年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重庆主城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充分发挥快速轨道交通的客运骨干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重庆轨道交通规划、筹备、建设现状与经营、发展新形势,对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在市建委的组织指导下,通过对国内轨道交通建设经营体制和运作模式的调研分析,结合重庆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我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经营模式的调研报告,作为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改制成为轨道交通控股集团公司的重要依据。

一、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与发展目标:1、重庆主城区受两江分割的影响,形成山地城市特有的多中心组团式结构,山高坡陡、道路曲折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市民出行主要依靠公共客运,大运量、方便快捷的城市轨道交通对适应市民交通出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重庆市轨道交通规划经过1988年、1995年、2002年的三次编制工作已日趋完善,建设规模由3条50公里,5条130公里,增加到目前待审批的7条300公里(六线一环),规划思路由过去缓解乘车难矛盾的滞后型转变为引导城市发展型。

3、在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开展十年,地铁一号线、轻轨二号线、轻轨三号线技术准备工作相继成熟的基础上,重庆市首先实施了轻轨二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并紧接着完成二期工程的施工准备。

轻轨二号线一二期工程共19公里投资40亿将在2005年内全线通车。

全长38公里总投资95亿的轻轨三号线一期工程(21公里,投资54亿)国家计委已进入项目审批程序,2004年内将动工,目前已与菜元坝大桥、渝澳大桥、龙头寺火车站、江北机场等重要结点同步建设实施。

朝天门——双碑的地铁一号线(23公里、投资95亿)已对原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完善,着手进行BT、BOT 等投资机会研究,予计在2006年后将动工。

2010年上述3条线约80公里将建成投运,投资达225亿。

4、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经过10年的规划、筹资、建设、经营的发展,已成为专业化的轨道交通建设、经营管理机构。

已全面承担了轻轨二号线轻轨三号线、地铁一号线的筹资、建设工作以及运营准备工作。

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了五条轨道交通线路的专营权,已经全面开展轨道交通总体规划与组织实施工作。

轨道交通投融资、建设、经营组织机构健全,已有从事规划、筹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的技术与管理人员300人,下辖运营公司、建设公司、物业发展公司、前期工作部和财务投资部、合同法律部等核心机构,并控股轨道交通设计咨询公司、设备工程公司、广告公司等主要成员单位。

已拥有国有投资形成的8亿资产,资产负债率37%,净资产5亿,公司资产结构良好。

同市内外金融机构与投资人有长期稳定的融资联系,良好的企业信用,已经为在建和待建轻轨工程筹措日元贷款20亿人民币,国内配套资金50亿。

5、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经营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并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轻轨二号线的建设利用了270亿日元日本政府贷款(20亿人民币),配套5亿国债资金和其它国内资金,40亿的工程直接投资,直接与间接拉动产生近100亿的GDP,通过相关税收环节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缩短周边城区与市中心区的时间距离,促进了沿线房地产增值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沿线和车站的土地已增值1倍以上,房价普遍增加20%以上(300~500元/平方米),促进了市中心区人口向周边区域转移。

③在国家国产化政策引导下,已在重庆形成轻轨相关产业,如西铝厂的大断面铝型材、汇流排,重庆船舶集团的道岔,重钢、新华铁的PC梁,重庆机电控股集团的铸钢支座等,为服务重庆、辐射中西部地区创造了条件。

④主城各区看好轨道交通对土地增值和商业性开发带来的各类机遇,围绕轨道线网抓紧布置居住区、开发区和重要商圈,提前炒作或同步建设实施,促进了区域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

6、为了在2020年将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市,2600平方公里主城区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将大大加快,需要通过综合交通规划的实施,规划、建设、运营300公里以上的轨道交通线网和60个以上的重要换乘枢纽站,将主城区各中心、副中心、交通枢纽、大型客流集散点、大型居住区有效地连结起来,为600万以上常住人口和200万以上流动人口提供安全快捷方便的服务,20年静态投资需求1000亿元,其中土建与劳务性需求500亿元,全部在市内消化;车辆设备等产品性需求500亿元有300亿以上可在重庆本地消化。

通过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与有效经营,将促进沿线土地增值和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城市结构与产业分布结构,促进居住人口的合理布局,形成轨道交通设备与建设资金需求市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积极参与,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从而树立现代化大都市的新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同实现总体目标相适应的投资、建设、经营体制尚待完善。

①轨道交通总公司作为专业化交通建设、经营机构,尚不具备投融资职能,建成线路的存量资产变现,新建线路的建设资金筹集,运营线路的多种经营服务都需要投融资体制和建设经营机制的可靠保证。

②轨道交通建设资金来源没有相对稳定的渠道,一事一议,一线一议,轨道交通建设缺乏持久的动力,难以吸引各类投资者共同投入,使市政府财政压力增大,轨道交通投资风险和长期经营的风险大。

③需要从体制上明确专业化的轨道交通投资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根据总体目标进行整体策划,提出长期稳定的投资、建设、经营战略,并组织实施。

2、同轨道交通行业特点相适应的建设、经营机制尚待完善。

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技术复杂,安全性要求极高,投资巨大而财务效益差,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沿线土地增值和车站吸引区域商业性开发经营等外部收益上,需要通过一定的投资机制将外部收益回馈,通过一定的经营机制使内部财务收益和外部经济效益取得合理平衡。

②由于运营成本的70%由前期工作决定,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全过程进行投资控制和安全控制。

③由于项目筹备和建设期长,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有较高规模经济要求和技术素质要求,需要长期稳定的专业化投资建设、经营管理机构。

三、各地的经验与成功模式1、香港①香港特别行政区670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约900万人,现有城市轨道交通200公里,日运量350万人次,占客运总量的40%。

计划2016年前投资1000亿港元,建五条线100公里,日运量可达600万人次。

②香港地铁公司现负责全港地铁线路和物业的规划、建设、经营(九广铁路公司负责城市铁路经营)。

2001年前,香港地铁公司为香港政府全资公司,20年来政府库务局直接注入资本金321亿港元,香港政府提供车站上盖和线路周边用地数百公顷,由地铁公司建设、开发、经营6条线116公里网络和23处占地100万平方米的站场物业。

香港地铁公司总资产981亿港元,资产负债结构良好(资产负债率33.3%);日运量200~300万人次,年收入76亿港元(运营75%,物业、广告等25%),有较好的经营业绩,被评为AAA级企业;2001年香港特区政府进行地铁民营化改造,出售了持有的23%股份,全用于新地铁线的建设。

③香港地铁实行董事局领导下的执行总监会负责制,董事局主席兼执行总监会行政总裁。

董事局为香港政府任命的监管机构,由库务局、民营化后的股东代表、商界(银行、科技等)专家组成,定期开会,审批重大决策。

执行总监会是董事局领导和监管下的授权经营机构,负责筹融资和建设、经营等具体事务。

④、香港地铁公司的管理机构主要有运营管理、物业管理、工程建设、投融资管理等。

香港地铁工程咨询公司为全球20多个国家地区的地铁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咨询。

香港地铁八达通公司负责全港公共交通IC卡经营,复盖地铁、城铁、巴士、轮渡等全部公共客运。

公司结构如下:⑤主要特点:特区政府授权的专业化的融资、建设、运营、经营管理机构,企业采用事业部制,集中统一,分工明确,精干高效。

全球唯一盈利的地铁公司,盈利来源为房地产经营。

2、上海①上海常住人口1200万,流动人口400万,现有地铁轻轨线3条65公里,形成“十字加半环”结构,日运量80~100万人次,计划投资500亿在2005年建成200公里轨道交通线网,日运量320万人次,占公共客运比重25%。

2020年前投资3000亿建成600公里轨道网络,日运量1200万人次,占公共客运比重50%。

②2000年前,上海地铁建设为市政府的地铁建设指挥部和地铁总公司政企合一方式,市级财政投资,地铁总公司建设经营。

2000年后,进行地铁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资、建设、经营与监管分离,将政府监管和协调职能划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委归口的城市交通局)后,成立轨道专业交通化的投资、建设、经营控股集团公司——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府授权其作为市财政、市建委等历年进行地铁建设投入的国有资产的代表,由申通集团公司负责全市地铁轻轨投融资和建设、运营以及偿还债务等经营管理工作。

③由于需在5年内同时建设200公里地铁轻轨线路,申通公司采用自建、委托代建、自主经营、委托经营等多种建设与运营模式,并作为市政府授权的出资人代表,同区政府和其它社会投资者,共同投资组成多元产权结构的各条线路项目公司,进行建设与经营。

其建设资金来源为市财政每年注入20亿元现金;举外债争取国外政府贷款(德国法国等);土地批租收入;按谁受益、谁投资原则,市、区政府分摊(市政府车辆设备土建占2/3,区政府征地、拆迁、安置占1/3);产权转让经营,盘活资产;BT方等多种形式。

④经过3年运作已总结经验,形成的建设经营方式是,成立多元化投资项目公司,增大政府注入资本金比例到项目公司可以盈利经营,树立投资者和项目法人信心,使项目公司承担经营责任,再通过予支将来的现金流收益及政府承诺信用保证等方式,给投资者和银行信心。

如以下模式:⑤公司体制——小组织、大社会主要特点:政府集中投入和信用保证为主导,引导吸引社会投资者形成多元化投资结构;项目建设集中监管;经营服务委托承包等多种方式进行。

2、北京①北京城市人口1600万,现有地铁线路94公里,日运量130~180万人次。

运量规划线路700公里,计划投资800亿在2008年建成250公里,日运量300万人次。

2020年前建成500公里以上,日运量900~1000万人次。

②北京地铁长期实行计划体制下的财政投资,企业建设与经营的方式,北京地铁总公司于2001年改制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但原有统一建设、集中运营体制基本无变化。

③北京地铁集团负责全市地铁规划工作,负责按市政府下达的计划,完成规划线路的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并统一运营。

集团总部负责投融资及初设前的工作,地铁建设公司负责专业化建设管理,地铁运营公司负责全部经营工作(包括物业、广告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