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知识培训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知识培训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知识培训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知识培训
一、病例报告属性分类
二、病例报告的质量评估标准
三、上报病例报告注意事项
四、出现下列情况,可以看成是可疑的严重的病例报告
五、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
六、过敏性休克的判断标准
七、病例报告中,“严重过敏样反应”判定标准
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属性分类
一般、严重的、新的一般、新的严重四种
新的不良反应是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也可理解为在药品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目下记载内容均没有提及的表现(如药品不良反应名称项下未列出的不良反应表现:肝功能异常肝坏死);也不包括仅在文献报道提及的不良反应。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引起死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异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新的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均需有国家药品监督权威机构认定
二、病例报告的质量评估标

评价的总体原则
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十四条,核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报内容是否符合真实、完整、准确的要求。

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指导意见
为了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促进监测工作规范开展,充分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科学预警作用,依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依据报表各项信息在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将相关信息给予不同的权重比,赋予分值来体现,总分分。

具体将审核项目分为为三大类,即病例报告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表》进行考查,不合格者扣除相应分值。

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指导意见
真实性(分)为否决项。

通过对患者基本信息、报告来源、报告单位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的
逻辑判断,对报告真实性做出初步判断,经核实确认报告信息存在虚假,此份报告核查分数为“”分。

规范性(分)
)报告属性(分):分为一般、新的一般、严重、新的严重四类;报告属性选择有误,该项分值扣除;
)不良反应名称(分):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名称的判断参考《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该项填写存在如下情况:症状表述与不良反应名称不相符,填写错误,有标准名称而未采用标准名称,多个不良反应名称输入不规范等,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均扣除此项分值;
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指导意见
)药品信息(分):包括怀疑药品和并用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生产厂家、批号、用法用量和用药原因项,任一一项出现填写不完整、名称不规范、缺漏项、药品剂量和给药途径及剂型填写错误,均予以扣分。

其一:①通用名称不规范、不完整、存在错字扣分。

②其他项按分值标准扣除。

其二:用药原因应填写使用该药品的直接原因(需注明用药原因不等同原患疾病,二者存在差异),否则视为填写错误,该项分值扣除。

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指导意见
)原患疾病(分):原患疾病的名称即病历中的诊断,原患疾病的名称不规范,存在缩写、英文符号,或同时患有几种疾病,填写不完整或输入不规范,均扣分。

)关联性评价(分)关联性评价不符合评价标准即扣除此项分值。

)分析(分)分析项中任何一项判断错误,此项分值全扣。

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指导意见
完整性
过程描述以及处理情况
()未填写原患疾病描述和用药情况,直接描述表现,每项扣分。

用药情况未描述合并用药或描述混乱,扣分;
()发生时间、采取措施干预时间和终结时间未填、填写不准确或时间顺序出现逻辑错误均须扣分,每项分,合计分;
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指导意见
()描述包括症状、体征、相关检查、病情的动态变化、治疗措施、治疗后效果,共计分;
①仅告知诊断,如“皮疹,停药。

”“用药天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扣分。

②必要的体征未描述扣分,如“出现轻度休克状态”,无过敏性休克的体征描述;如上消化道出血有呕血者,未估计呕血量的多少;如皮疹,未描述皮疹的类型、性质、部位、面积大小;严重病例没有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记录。

③必要的相关检查未填写扣分,如怀疑某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应填写用药前的血小板计数情况及用药后的变化情况。

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指导意见
④严重病例没有病情的动态变化记录,即缺乏病情进展描述,扣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