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1. 简述运输需求的多样性
2. 运价水平对运输需求有何影响
3. 有人说“铁路、公路、港口等运输项目属于社会基础设施,必须
由政府投资建设”,谈谈你对这种意见的看法
4. 建立和完善运输市场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5. 分析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
答案:
1. ① 由运输对象决定的多样性;
货运需求:如普通货物运输需求、特殊货物运输需求。同样在特
殊货物中,因存在长大笨重货物、易腐货物、危险品货物等,也有不
同的货运需求。所有货物也因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之分而形成不同的
货运需求。
客运需求:由于旅客的旅行目的、年龄、收入水平、职业等不同
而形成不同的客运需求,如旅客的旅游运输需求、普通运输需求、通
勤运输需求等。
② 由运输工具决定的多样性;
铁路运输需求、道路运输需求、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需求等。
③ 由需求差别决定的多样性。一种运输方式内,档次、距离、
时间、地点等的差别。
2. 运价水平上升时,运输需求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运价水平
下降时,运输需求则上升。国家调节运输供求关系的主要手段。也是
国家定价的主要原因。
3. 上述观念有失偏颇,因为(1)运输设施大多由国家投资兴建及
维修,属公共设施,运输项目的基础设施性质决定了国家应当给以必
要的投资支持,以加快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2)有些运输行业的业
务范围就是包括固定运输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因此,这类运输企业对
运输项目必要的投资是理所当然的;(3)公益性质的运输项目是单纯
依赖国家投资,必然发展缓慢,而必要由全社会共同的“合力”来推
进其快速发展。
4. (1)把加快运输业发展,为社会提供充足的运输能力作为建设和
完善运输市场的一个重要目标。
(2)逐步规范运输市场的运行。一要改变运输市场的所有制基础;
二要构筑运输市场的法律基础;三 要培养运输市场的观念体系。
(3)建立合理的运输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
晴雨表.没有灵魂的运价运输.市场 机制就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
(4)加强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一是建立与完善进入市场的审查
制度;二是建立与完善运输交易场 所;三是建立与完善有关部门对
运输市场管理的合力,尽快解决政出多门,力量分散的问题;四是建
立与完善市场监控体系,尽快形成以管理部门为核心与企业内部,社
会舆论和群众举报相结合,相配套的监督体系。
(5)加强运输市场的信息服务系统。运输信息服务业应该得到进
一步发展,才能适应运输市场的客 观需要。
5. ① 转运功能:运输枢纽将与其连接的运输线路连接起来,完成
各线路之间旅客、货物的中转、换乘、换装作业。是运输干线与干线、
干线与支线结合部,更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点,对发展联合运输有
重要作用,是交通运输网的纽带。
② 集散功能:为所在地的旅客、货物提供各种运输服务,组织
所在地的客货流。
③ 服务功能:为过往的旅客、货物提供运输服务,组织所在地
的客货流。
④ 经济联系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大多与城市共生,对城市的形
成和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它是一个城市实现内外联系的桥梁与脉络,
是城市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
我国运输长期以来缺乏面向综合效率和效益的协调管理,按照运
输方式进行分部门管理。水运和公路运输由交通部管理,民航由民航
总局管理,铁路由铁道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其优点,但却产生了
多头管理和缺乏统一管理的局面,导致各个运输部门都有本系统详细
的近期和长远发展战略,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却较差。
与此同时,运输需求的明显增长、用户多品种小批量、多频度的运输
要求以及门到门的运输要求使得联合运输的需求大增。
请问:我国各运输方式间缺乏协调的现状会产生什么不利后果?如何
解决?
答案参考:
1.会产生如下不利结果
(1)运输衔接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与处理能力较差,使得运输的及
时性、迅速性受到制约。
(2)由于铁路、公路没能实现场站的有效衔接,必然会增加中转
过中的装卸、搬运量和次数,从而使得:①装卸、搬运成本大增;②
装、搬运效率低,时间长;③运输商品货损货差率大,影响安全性和
准确性。
(3)对于托运人而言,不得不自己办理相关中转业务,由于不是
专业人员。因此在迅速、及时、经济、安全等方面效果较差。
2.具体解决办法
(1)在国家政策、法规方面提出促进联合运输的相关政策或要求。
(2)建立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之间相互衔接的信息系统以利于信
息沟通。
(3)建立国家物流运输装卸、包装统一标准。如推行标准化集装
箱运输、托盘化运输标准以提高装卸、搬运效率,降低成本、降低货
损货差率。
(4)建立健全货运代理机制,完善货运代理机构职能,提高联合
运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