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及论述题
案例一
张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
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张老师没少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大有人在,纸屑杂物随处可见。
张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
1、请你帮助分析一下,张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2、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答: (1)问题分析
①张老师没有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没有体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特点。
没有“身教”。
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
“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还能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张老师教育学生不要说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自己却说脏话、粗话,乱扔烟头。
口头上的教育没有起到正面教育的效果,反倒坏的“身教”对学生起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②张老师做法违反了德育过程中的疏导性原则。
“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
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显然不行,只有言之有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③张老师没有做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教育学生不但要严格要求,还要尊重学生,教师不能随便辱骂学生。
④张老师没有做到依法执教。
教师要依法执教,不能侮辱学生。
(2)应该如何做: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正确方法:
①身体力行。
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②说理教育。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去改正。
用事实说话,用道理说话比苍白无力的说辞更具有说服力。
③真诚教育。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案例分析二
一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便认为的差班。
刚走向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当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
”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
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比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
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
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
”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
问题:
1、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2、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
3、谈谈教师如何运用教育机智?
答题思路:
1、①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②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①教师要忠于我国的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要身体力行,发挥表率
作用
④教师要有高度的教学机智。
能够正确地及时地解决课堂上发生的
突发事件。
3、因势利导
随机应变
掌握分寸
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1、试述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答题思路: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综合评价,注重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4.强调参与性、互动性,评价主体多元化
5.注重评价过程性,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转
移。
2、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答题思路: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3、论述: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答题思路:
•科学知识本身、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也具有教育因素;
•教师是具有一定思想观点的人,在教学中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立场、观点、个性特征,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
学生的学习目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具有教育性。
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通过启发、激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课堂教学具有教育性体现在:(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题思路:
①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性能动性的调动
教师观:
教学观:
②创设问题情景
③运用启发式教学
④发扬教学民主
5、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答题思路:
1、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观: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合作、友爱、平等、民主
4、实践具体中如何做:
(1)要创设和谐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2)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3)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4)要引发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5)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6、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①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趋势
②课程综合化趋势
③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趋势
④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
⑤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趋势
•7、论述题
•结合新课改的相关理念,试述现代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答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