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缅甸风俗习惯

缅甸风俗习惯

缅甸风俗习惯
用手在缅甸、印度,有一个禁忌常会被初到者忽视,即当地人把左手看作是低下的、不洁净的。

缅甸素以“万塔之国”著称,在这里,到处可见大大小小金光灿灿风格各异的佛塔。

据缅甸学者考证,古代在蒲甘地区实际有佛塔5000多座,这些佛塔,全是缅甸人捐款修建的。

虔诚的佛教徒把修建佛塔看作一生最大的心愿。

他们平日舍不得吃穿,临终前把一生辛苦的积蓄捐献出来修建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

正如缅甸人自己说的:“我们缅甸人在施舍时手决不会发抖”。

不过,缅甸人修建佛塔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积德,以便摆脱苦海,来世升入天堂。

缅族的服饰与中国云南傣族相似,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男裙称“笼基”,女裙称“特敏”。

男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外衣,女上衣为斜襟短外衣。

每逢重要场合,男人多戴缅式礼帽。

缅甸妇女多留长发,挽发髻,戴鲜花,喜爱用缅语称为“檀那伽”的香木浆涂在脸上,有清凉、防晒、护肤作用。

缅甸人不分男女,不分场合均穿拖鞋,军人除外。

【宗教风俗】缅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教)与中国的佛教(大众部,俗称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

85%以上的缅甸人信仰佛教,且十分虔诚,每天早晚均要念经一次,每逢缅历初一、十五或斋戒日都要到寺庙朝拜、布施钱财、物品。

遇有红白喜事或做生日等,也常请僧侣到家
供斋或到寺庙布施。

佛教传入缅甸已有上千年历史,宗教思想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形成缅甸人民根深蒂固的思想体系。

【姓名风俗】缅甸人只有名字,没有姓,但要在名字前面加一冠称,以示性别、长幼和尊卑.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吴”(叔、伯之意),对晚辈则称“貌”(意为弟弟)。

一个人随其年岁的增加和地位的提高,名字前的冠称发生变化,如名叫“吞威”的男青年,比他年龄小的称其为“哥吞威”;比他年龄大的或长辈称其为“貌吞威”;成年后的一般称其为“哥吞威”;年长后或有一定社会地位后,尊称其为“吴吞威”。

妇女也同样,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妇女称“杜”(姑、姨、婶之意),对晚辈或平辈称“玛”(意为姑娘、姐妹)卑称或昵称冠以“米”。

如名叫“钦温”的姑娘,小时有人叫她“玛钦温”或“米钦温”,长大成人结婚后称“杜钦温”。

凡是军人,名字都冠以“波”或军衔,军官转业后则冠以“吴”相称。

【注意事项】缅甸为佛教国家,视佛塔、寺庙为圣地。

因此,任何人上至国家元首、外国贵宾,下至平民百姓,进入佛寺一律要赤脚(脱鞋、脱袜),否则就被视为对佛教不敬。

缅甸人忌讳抚摸小孩的头。

小孩两手交叉胸前,是表示对大人的尊敬。

缅甸人时间概念比较强,每场活动前请提前或准时到场,千万不要迟到。

男人必须当和尚缅甸的男人虽然生活悠闲,但他们一生必须出家一次,出家次数不限,时间可长可短,有的终身当和尚,更多的则是几年、几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

除信仰因素外,出家的理由也千奇百怪:穷人为了有个地方吃住,富人为了长命百岁,体弱者为消灾去病,强壮者为福上加寿,运气好要当和尚高兴些日子,运气不好也要当和尚去去晦气,婚前为婚后幸福要出家,婚后为重温婚前独身生活也要去做和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