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南亚风俗

东南亚风俗

亚洲是中国公民前往旅游频率最高的地区。

亚洲不但面积广阔,而且民族也比较复杂,风俗禁忌大多与当地宗教有关。

佛教、回教、印度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对亚洲各国的政治、文化或多或少都有影响。

印度有‘牛的王国’之称,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

在路上驾车时,千万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制品进入庙宇,同时最好也尽量避免以牛为摄影对象。

印度还有一项特别不同的习惯,回答对方问题时若将头歪一边或摇头,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万别会错了意,造成不应有的麻烦。

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实行种姓制度,打听当地人的种姓、阶级也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

印度的邻国斯里兰卡,宗教信仰虽以佛教为主,但也有少数印度教、回教的教徒。

也许是民族性使然,斯里兰卡人最讨厌被误认为印度人,前往该国旅行时一定要注意。

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尼泊尔也是一个重视牛的国家,在尼泊尔人面前应避免谈及有关吃牛肉的话题。

此外在尼泊尔,如果用餐时没摆出刀叉,那就表示用手抓食,但是左手代表不洁,要用右手进食。

缅甸人笃信佛教,参拜寺院宝塔必须脱鞋赤脚进入,表示对佛祖的尊敬。

缅甸人视摸头为一件不礼貌的事,因此不要随便摸小孩子的头。

越南是一个重视独立与自主的国家,正致力于发展经济。

虽然目前仍然物质较为匮乏,但人与人之间还是以同志般的平等地位对待,即便是饭店的服务生,也要以礼相待,切不可摆出鄙视的态度,引起当地人的不满。

泰国是个佛教盛行的国家,法律中有许多保障宗教的条文,故而不要对佛像不敬。

由于僧侣必须严格遵守小乘佛教教义,绝对禁止接触女性或被女性触摸,所以女性游客在公共场合应避免碰触僧侣。

回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在傍晚的回教徒祈祷时间内不要打扰他们。

另外,用食指指人在马来西亚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最好以拇指代替;触摸小孩子的头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印尼人大部分为回教徒,而峇里岛人则多数信奉印度教,因此在印度教新年当天,全岛各项活动都停止,甚至取消部分国内班机。

此外,印尼的少数民族认为照像或闪光灯是摄人灵魂的器具,拍照前最好能先询问当地人。

越南传统节日与民俗越南民族传统节日与中国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其中春节为最盛大的节日。

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礼貌。

见面时习惯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或按法式礼节相互拥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称。

越南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多信奉佛教。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越南,十世纪后,佛教被尊为国教。

目前全国佛教徒约2000万人。

此外,天主教传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约300多万,南方居多。

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财神。

一般百姓家里都设有供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中进行祭拜。

服饰穿着简单,正式场合男士着西装,女士着民族式“长衫”(类似旗袍)和长裤。

饮食习惯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一些民族相似。

吃饭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

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认为不吉利。

不愿让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

越南风味小吃河内的螺蛳粉:清晨,在河内的街头,常可遇到卖螺蛳粉的摊档。

这种圆粉条略细于桂林米粉和云南米线,使用优质大米,粉质细腻柔韧,白净透明,吃起来很爽口。

螺蛳是现挑现吃,用竹针挑出放在粉中,然后加上螺蛳汤、辣椒和其他调味品,味道鲜美。

河内的鸡粉:鸡粉用料讲究,除鸡丝外,还配有肉丝、蛋丝、木耳丝、葱丝、香菜丝。

蛋丝制作独特,摊成薄薄的片,切成细细的丝,不粘不连,撒在粉上与红的肉丝、白的鸡丝相辉映,格外撩人食欲。

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黄牛肉,将一大块精黄牛肉加上各种佐料后下锅煮熟,然后切成薄薄的小块,将米粉在开水锅中烫后,加入牛肉、牛肉汤和各种调料,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虾饼: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是将加了调味料的面糊裹上新鲜的大虾,放人油锅中炸,出锅后香味扑鼻,吃起来,香酥可口。

在河内西湖边上有一家餐厅,其制作的虾饼有较高的声誉。

肉棕:越南的传统美食,过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节日里才能吃上。

在农村,每当节日特别是春节来临前,各家各户都要做肉棕。

将上好的瘦猪肉加入各种香料,放入石臼中舂成糊状,然后用芭蕉叶或荷叶包上裹成粽粑状,放人锅中煮熟。

吃前切成块或薄片蒸热,蘸以鱼露和胡椒粉,味道鲜美,不油腻,吃后口齿留香。

越式灌肠:是越南人喜欢的美食。

用猪红调以瘦肉末和各种香菜,灌人猪小肠中,然后煮熟。

吃前切成节,蘸上各种调料。

炸春卷:这是最受越南人欢迎的一道菜,近年来国内不少餐馆引进,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

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蝉翼,洁白透明。

将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丝、鱿鱼丝、虾仁、葱段等做成的馅,放入油锅中炸至酥黄。

吃时,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鱼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腻,十分可口。

绿豆糕:也是值得品尝的风味食品。

上等的越南绿豆糕出产于离海防不远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龙牌为最佳。

越南的绿豆糕选用上等绿豆,磨成十分细腻的粉末,再配以精白糖和油脂,吃起来酥软香甜。

海洋绿豆糕包装精美,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牛肉火锅:这种火锅最大的特点是锅底用酸醋来做,将切成薄片的精黄牛肉放人翻滚的酸醋中略为一涮,然后蘸上佐料,伴以切成细丝的空心菜、生菜和各种香菜,吃起来回味无穷。

酸汤:胡志明市的一道特色菜肴。

酸汤并不是用酸醋做的,而是用一种当地出产的酸子。

酸子是一种当地生长的形如刀豆的豆科植物的核,带有酸味。

酸汤中除酸子外,还放入斑鱼、豆芽、蕃茄和香菜,煮出来的汤味道极为鲜美。

烤鱿鱼:在胡志明市的大街小巷,常可看到摊贩推着小车,沿街兜售烤鱿鱼,小车上有一盆通红的炭火,一旁摆着鲸鱼干。

鲸鱼大小随顾客自己挑,把鲸鱼放到炭火上烤得焦黄后,再用铁制的压延机拉压成又长又大的薄块,然后涂上黄皮酱、辣椒酱等佐料卷起来吃。

晚上,当您在胡志明市的夜市逛累以后,买上几条烤鱿鱼,再加一瓶啤酒,细细品尝,您一定会感到格外惬意。

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馆就餐,您可能会常常看到越南人将鲜绿欲滴的各种青菜生吃,这种吃法是越南的传统吃法,恐怕也可以称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还挺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青菜生吃当然也有些讲究,这些青菜主要有洗净的空心菜、生菜、绿豆芽,此外还有各种香菜,如芜荽、薄荷等。

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鱼露、酸醋和鲜柠檬汁。

越南地处热带,气候炎热,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于消化和营养吸收。

未尝试过青菜生吃,应当说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风味小吃。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咖啡在咖啡领域中也极具造诣。

被称之“滴嗒咖啡”的则是首选咖啡,它将越南原产咖啡豆磨成粉末后,置于冲泡器上,搁在咖啡杯上,然后冲入开水,任浓郁的咖啡顺着冲泡器底部小孔滴入杯中,奶糖自加,可以毫不做作地说:“味道好极了!” 菲律宾风土人情菲律宾为亚洲唯一的天主教国家,承袭了西班牙、美国等地的传统,位于南部岷答那峨岛上的回教徒,民风特别强悍,与中、北菲的居民迥然不同. 菲律宾庆祝圣诞节最疯狂,他们的圣诞节假日由12月16日开始,一直延至1月6日,有大半个月时间,各家各户张张灯结彩,各街道亦装饰得美不胜收。

老挝饮食习惯老挝人平时饮食比较简单,一般都是糯米饭与鲜鱼,逢年过节才杀猪宰羊。

卡族人最喜欢以棕榈粑粑为主食(这是一种以棕榈粉制成的饼,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烤熟的食品)。

很多人都将其视为珍贵的食品。

他们在嗜嚼槟榔和吸烟的习惯。

就连妇女也不例外。

他们很乐于品尝中国菜肴。

他们用餐一般都不使用刀叉和筷子,而是惯于用手抓饭。

老挝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①注重用餐讲究实惠,注重菜肴花色。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甜、酸、微辣味。

③主食以米饭(糯米)为主,也爱吃豆沙包。

④副食爱吃鱼、虾、鸡、鸭、羊肉、猪肉、牛肉等;也喜欢番茄、豆腐、蘑菇和新鲜蔬菜;调料常用葱、蒜、辣椒、香菜、油、酱、盐等。

⑤制法对炒、烧、串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京菜及粤菜。

⑦菜谱很欣赏白糖拌藕片、北京烤鸭、烤乳猪、干烧鸡脯、冬瓜盅、涮羊肉、火烧冬笋、干烧鳜鱼、葱爆牛肉丝青椒鸡丝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喜欢喝牛奶、汽水、咖啡、果汁和洋酒。

⑨果品爱吃水果中的香蕉、菠萝、桃、西瓜、柑、桔、苹果等;干果爱吃核桃、杏仁等。

老挝风俗习惯老挝是多民族的国家,老龙族占全国人口的70%,老龙族的风俗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老挝的风俗习惯。

在农村和偏远山区,老挝各民族多穿自己缝制的衣服,在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着装已较商品化和国际化。

老龙族的民族服装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相似,男着无领对襟上衣,下穿沙笼式裤子,或穿长筒宽腿裤,女穿无领斜襟上衣,下穿筒裙。

每当过年过节或有重大活动时,女的要穿起民族服装,盘起发髻,男的则多穿西装,穿民族服装已较少。

老挝人喜食糯米,老挝菜特点是酸、辣、生,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有:鱼酱、烤鱼、烤鸡、炒肉末加香菜、凉拌木瓜丝、酸辣汤等,蔬菜多生食。

老挝人非常温和、善良,注意礼貌。

认识的人,见面和分别时要打招呼,双手放在胸前,行合十礼,也有行握手礼的,男的一般不主动同女的握手。

为表示亲密,熟悉或不熟悉的人都可称长辈为大爷、大娘,称年纪比自己大的为大哥、大姐,称年纪比自己小的为弟弟、妹妹,在国家机关或军队中一般称同志。

到老挝人家做客,应备礼品,礼品要包装美观,常用礼品有花篮、工艺品、烟酒等,在参加婚宴或喜庆日子时,习惯送现金。

客人进门应走前门,进屋要脱鞋,一般都席地而坐,注意不能用脚替代手指向人或物,男的盘膝,女的并膝把脚侧放一边。

当有人对坐谈话时,不要从谈话两人间穿过,如无地方绕行,需从中间穿过,低头穿过并说对不起。

不要摸人(包括小孩)的头,客人禁止进入主人内房参观。

到老挝人家做客,喝团结酒较流行,主人拿来一瓶酒和一只酒杯,主人先喝,后依次请客人喝。

坛酒也是老挝人待客的一种传统礼仪,酒坛上插上许多竹管,宾主围坛而坐,边谈边喝。

拴线仪式是老龙族的一种礼仪风俗,是一种祝福仪式,常在逢年过节、欢迎贵宾、结婚喜庆时举行。

仪式上宾主席地而坐,中间摆着插满鲜花的银制托盘,鲜花上挂着一束束洁白的棉线。

仪式开始时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和尚念祝福词,念完后把鲜花上的棉线取下,给各位来宾和客人往手腕上拴线,一边拴线一边说祝福的话语。

客人也可主动给主人或其他人拴线祝福。

拴在手上的线,一般要戴3天至一星期。

马来西亚宗教和风俗习惯马来西亚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主要由马来族、华族和印巴族三大民族组成。

他们的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各异。

马来人90%以上信仰伊斯兰教,华人多信仰佛教和道教,印巴人则信仰印度教。

马宪法中明文规定伊斯兰教为马官方宗教。

马来西亚的穆斯林多属逊尼派。

马来穆斯林一般较虔诚,每天都祈祷五次,到麦加朝圣过的人倍受尊敬。

回历九月是斋月,马来人一般情况下均昼禁夜食,只有年老体弱多病、孕妇或外出旅行者可例外。

马来人平时一般忌讳用左手,习惯用右手用餐或接受别人的东西。

通常男士不主动与女士握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