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药剂》课件第四章固体制剂(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药剂》课件第四章固体制剂(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 ② 球磨机
– 欲粉碎的药物直径以不大于圆球直径的1/4~1/9为宜 – 圆球在筒内应占圆柱筒容积的30%~35%。 – 以干法粉碎时,药物的含湿量不超过2%,可得细的粉末。 – 湿法粉碎时,一般固体药物占30%~60%,水占70%~40%,可
获得通过200目筛的粉末。
• ③ 流能磨(fluid energy mills) • 利用高压气流(空气、蒸气或惰性气体)使药物的颗粒
a. 共熔后药理作用较单独应用增强者,则宜采用共熔法,如氯霉素 与尿素等
b. 共熔后药理作用几无变化,且处方中固体组分较多时,可将共熔 组分先共熔,再以其他组分吸收混合,使分散均匀
c. 处方中如含有挥发油或其他足以溶解共熔组分的液体时,可先将共 熔组分溶解,然后,再借喷雾法或一般混合法与其他固体组分混 匀
粉碎
借助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料破碎成小块或粉末的过程 1. 目的: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提高生物利用度,调节药物粉末的流动性,
改善不同药物粉末混合均匀性
2. 原理
机械能
表面自由能
粉碎过程情况处理
– ①极性晶体 如Nacl,普通机械粉碎
– ②非极性晶体 如樟脑,加液研磨 – ③非晶型 如树脂,低温使变脆再粉碎 – ④中草药 注意有效成分分布均匀
②组分的密度
• 性质相同、密度基本一致的二种药粉容易混匀,但若密 度差异较大时,应将密度小(质轻)者先放入混合容器 中,再放入密度大(质重)者,这样可避免密度小者浮 于上面或飞扬,密度大沉于底部而不易混匀。
③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
• 因混合摩擦而带电的粉末常阻碍均匀混合,通常可加少 量表面活性剂克服,也有人用润滑剂作抗静电剂。
④含液体或易吸湿性的组分
a.如含结晶水(会因研磨放出结晶水引起湿润),则可用等 摩尔无水物代替;
b.若是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如胃蛋白酶等),则可在低于其 临界相对湿度条件下,迅速混合,并密封防潮包装;
c.若组分因混合引起吸湿,则不应混合,可分别包装。
⑤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
将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时,在室温条 件下,出现的润湿与液化现象,称做低共熔现象。
第一节 概 述
• 固体制剂: 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
• 特点: 1、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好,生产成本相 对低 2、制备过程具有相同的单元 3、大多为胃肠道给药,具有溶出、吸收过程
一、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
药物
• 粉碎 过筛 混合 造粒 压片
•
•
散剂 颗粒剂 片剂
•
•
胶囊剂
•
• 造粒是固体制剂的关键单元
之间以及颗粒与室壁之间碰撞而产生强烈的粉碎作用。 • 适用于抗生素、酶、低熔点或其它对热敏感的药物的粉
碎。而且在粉碎的同时就进行了分级。可得到5m以下 的微粉。操作时应注意匀速加料,以免堵塞喷嘴。
筛分
• 借助于筛网将不同粒度大小的药物分离开。
• 冲眼筛 编织筛 “目”数,即以每一英寸(25.4mm)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
第二节 散 剂
• 散剂(Powders)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 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其 分类有如下三种方法:
• ①按组成药味多少来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分为单散剂与复 散剂;
• ②按剂量情况来分类,可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 剂量散;
• ③按用途来分类,可分为溶液散、煮散、吹散、 内服散、外用散等。
群的团聚状态而进行的局部混合。 (3)扩散混合(diffusive mixing) 由于粒子的无规则运动,在相邻粒子间发生相互交换
位置而进行的局部混合。
混合的方法与器械
⑴ 方法
• 搅拌 • 研磨 • 过筛
⑵ 器械
小量药品
• ①旋转混合机 • ②槽形搅拌混合机 • ③双螺旋锥形混合机
混合装置示意图
散剂特点
• ①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于分散、起效 快;
• ②外用覆盖面积大,可以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 等作用;
• ③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 ④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
服用。
不适于腐蚀性较强、遇光、湿、热易变质的药物
散剂的制备
• 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 →质量检查→包装储存
示,孔径大小常用微米表示。 我国2005年版药典标准筛分1~9号九种规格,筛号越大,
筛孔内径越小。
粉末的分级和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均应通过6号筛,儿科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
混合
(1)对流混合(convective mixing) 固体粒子群在机械转动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位移时产
生的总体混合。 (2)剪切混合(shear mixing) 由于粒子群内部力的作用结果产生滑动面,破坏粒子
槽形搅拌混合机
双螺旋锥形混合机
混合的原则
①组分的比例量 “等量递增” “配研法” :剧毒药品、贵重药物或各组分
的比例相差悬殊者。
毒剧药 应添加一定比例的稀释剂制成稀释散(倍散)
• 0.01~0.1g 1:10倍散 • 0.01g以下 1:100或1:1000 • 稀释剂(惰性物质):乳糖、淀粉、糊精、蔗糖、糖粉
三、Noyes-Whitney方程
• Noyes-Whitney方程: • 溶出速度:dc/dt = K S(CS-C) • 溶出快------吸收快
– dc/dt = K SCS
• dc/dt K、S、CS
1、S,粉碎, 2、K,搅拌,减少扩散层厚度,提高扩散系数 3、CS,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固体分散体。
二、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路径
• 固体制剂 崩解 溶解→ 扩散 吸收 • 难溶性药物溶出过程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
固体制剂(如片剂)──→崩解(裂碎成小颗粒)──→ 药物从小颗粒中溶出──→胃肠液中的药物溶液──→药 物从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分布于各个组织器 官──→发挥治疗作用
• 溶解、扩散速度与药物分散状态及固体的表面积成正比 • 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粉碎的方法与器械
⑴方法
• ①干法 将药物经干燥使水分降低到一定限度(一般应小于5%) 后再粉碎
• ②湿法 药物中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液体再研磨粉碎的方法(即加 液研磨法,配研法)
• 难溶于水的药物可采用“水飞法”
③流能粉碎或微晶结晶法
⑵器械
– ①研钵 瓷制品最常用,玻璃研钵不易吸附药物,易清洗, 适于毒、剧、贵重药物,铁及铜制品应注意与药物可能发生反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