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基础,公式汇总

会计基础,公式汇总

会计等式
一、财务状况等式(静态)
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经营成果等式(动态)
收入—费用=利润
三、六个要素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四、资产和成本期末计算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五、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计算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六、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七、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固定资产每期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固定资产该期实际工作量(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年限平均法下年折旧率的两倍)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额
八、发出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实际成本法——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月末一次加权平局法
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或: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单价=(库存存货成本+本批进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本批进货数量)
计划成本法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九、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总数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作费用分配率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生产工人实际工资总额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数*制作费用分配率
(3)机器工时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机器运转总时数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机器运转时数*制作费用分配率(4)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总额)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总额)*制作费用分配率
(5)产成品产量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制作费用分配率
(6)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年度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期该产品的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
十、完工产品成本的基本计算公式
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产品产量
十一、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税)
十二、主营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商品流通企业)
(1)毛利率法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售价金额核算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货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成本
十三、利润的形成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十四、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可共分配的利润=净利润(或亏损)+年初末分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
(2)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可供投资分配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
十四、财产清查盘存制度
(1)实地盘存制
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期末实存数=本期发出数
(2)永续盘存制
期初账面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发出数=期末账面结存数
十五、银行存款清查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银行对账单存款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
十六、结算往来款项盘存的账务处理(赊销百分比法)
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按照相应的方法计算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有余额—“坏账准备”科目已有的贷方余额(或加上“坏账准备”科目已有借方余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