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过关检测卷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为营造清静的生活环境,近两年来,咸宁市已经实现所有城区“禁鞭”.燃放鞭炮产生的烟尘飞扬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运动;“禁鞭”是通过在_____来控制噪声这种公害.【答案】不是声源处【解析】为营造清静的生活环境,近两年来,咸宁市已经实现所有城区“禁鞭”。
燃放鞭炮产生的烟尘飞扬不是分子运动,因为与微观的分子相比,烟尘仍然是很大的宏观物体,不能代表分子的运动;“禁鞭”是控制噪声的产生,所以是通过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这种公害。
2.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中华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
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____产生的;琴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答案】振动空气【解析】琵琶的琴弦振动时会发出声音,然后此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里。
3.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____,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_____.【答案】声波,振动,能量【解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向四周传播,声音具有能量,可以使物体发生振动,所以,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振动,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4.今年春节,疫情发生后,滨海支援湖北医疗队迎难逆行。
2月9日,10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开展医疗救治,他们在那里战斗了38天,圆满结束了全部医疗工作。
凯旋之刻,警车护卫匀速前行,现场人们听到车辆的鸣笛声是经______传播而来,以编队中某一辆警车为参照物,其他警车是______(运动/静止)的。
【答案】空气静止【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人们听到车辆的鸣笛声是经空气传播而来的。
[2]编队中的警车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以编队中某一辆警车为参照物,其他警车是静止的。
5.如图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轻声”是指声音的_____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答案】响度声源【解析】[1]“轻声”体现的是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是指响度这一声音的特性。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其它条件一定时,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从控制噪声角度来看,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6.全日制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如图所示.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_______和_______可以传声.【答案】空气水【解析】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垂钓小儿不敢答话,是因为声音会通过空气和水进行传播,声音可能会吓跑要上钩的小鱼。
7.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_____;看《蒙面唱将》节目时,嘉宾和观众是根据声音的_____来判断歌手是谁。
(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响度音色【解析】[1]“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2]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故可以通过音色区分是谁在唱歌。
8.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_____,而“引吭高歌”里的“高”指的是_____,“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的_____不同。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解析】(1)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幅决定;区分音调和响度要分清声音的高低和大小.(2)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解: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是指声音太高了我唱不上去,高是指音调高,“引吭高歌”里的“高”是指声音很大,指的是响度.“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说即使没有看到他,只听他的声音也可以辨别出来,依据就是不同的人音色不同.9.电子琴能模仿手风琴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手风琴的________.演奏时按下不同的琴键,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音色音调【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电子琴能模仿手风琴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手风琴的音色;演奏时,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使弦振动的频率不同,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10.某种昆虫的翅膀在2min内振动了600次,它的频率是________ Hz,人类________(“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答案】5 不能【解析】已知某种昆虫的翅膀在2min内振动了600次,所以每秒钟振动次数6005260s=⨯次,它的频率是5Hz.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5Hz<20Hz,该声音属于次声波,人类听不到。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设想一人以和声速相同的速度离开一正在唱歌的演员,则此人离开后()A.始终能听到刚离开时所听到的歌声B.能听到演员继续歌唱的歌声C.所听到的歌声音调高低始终不变D.不能听到演员的歌声【答案】D【解析】一人以和声速相同的速度离开一正在唱歌的演员,此人离开后,因人离家速度大小等于声音的速度,故以人为参照物,声音是静止的,即没有声音经过人,故人不能听到演员的歌声.答案选D。
12.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答案】B【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振动不止,声音就不会消失,反之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
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也会“余音未止”;13.去年12月17日,央视《美丽中国唱起来》大型演出活动现场,著名歌手刘和刚一曲饱含深情的《父亲》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歌手可以通过麦克风提高声音的音调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刘和刚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C.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答案】C【解析】(1)麦克风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2)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4)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可辨别不同的乐器。
A、麦克风是用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刘和刚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C、在演唱会上,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C正确;D、现场观众是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故D错误。
故选:C。
14.一位随州籍留美学子,在家乡的一次聚会上动情地说:“我珍藏着一首乐曲《我的祖国》,前半部分是编钟演奏的,后半部分是交响乐.编钟曲让我自豪,交响乐让我振奋!”从“声音的特性”看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支曲子的主要区别在于()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答案】B【解析】不同的乐器的材料与结构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可以相同,但音色却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是从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不同的乐器的;所以应选B.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震耳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C.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微波炉是用声波来加热食品的【答案】A【解析】震耳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产生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利用微波是利用电磁波加热食品的,故D错误,故选A。
16.微风吹过,挂坠敲击材料相同、粗细相同、长短不一的金属柱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答案】A【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尖锐程度,即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即物体振动的快慢;根据题意知道,金属管的粗细、材料均相同,但长度不同,所以微风吹过时,挂坠敲击金属管,长的金属柱振动的较慢,短的金属柱振动的较快,所以,风铃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故选A。
17.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答案】C【解析】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A不合题意;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不合题意;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影响音调,故C符合题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可使弦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提高,故D不合题意;18.下列连线正确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水中看鱼属于光的折射,针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汽车观后镜属于凸面镜,故B错;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C错;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听讲课时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D正确;应选D。
19.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答案】C【解析】如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钢琴在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波峰相同,即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即振幅相同即响度相同;它们的发声体不同,所以波形不同,故音色不同.答案选C.20.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则这些瓶子所发出的声音,主要不同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 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敲击瓶子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和瓶内的水.A、筷子轻轻敲击瓶口,若用力大小相同,则声音的响度相同,故A错误;B、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是瓶子与水振动发声,瓶中的水越少,越容易振动,其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正确。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则发声体相同,则声音的音色相同,故C错误;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三、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21.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如图(甲)所示为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波形图,请在如图(乙)所示画出较小的力敲击时音叉振动的大致波形图。
(____)【答案】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大,用较小的力敲击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小,但音调不变,如图所示:22.画出所示中的折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