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用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整方法
2、了解、掌握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的原理及方法
3、掌握光的可逆性原理测透镜焦距的方法
4、掌握光的可逆性原理的光路调节
二、实验原理
(一)光的可逆性原理
当发光点(物)处在凸透镜的焦平面时,它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
若用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此平行光反射回去,反射光再次通过透镜后仍会聚于透镜的焦平面上,其会聚点将在发光点相对于光轴的对称位置上。
光的可逆性原理:当光线的方向返转时,它将逆着同一路径传播。
借此原理可测量薄凸透镜的焦距,实验原理见图1-1
图1-1
当物P在焦点处或焦平面上时,经透镜后光是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再经透镜后成像于原物P处(记为Q)。
因此,P点到透镜中心O点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f。
(二)自准法
如图1-2所示,将物AB放在凸透镜的前焦面上,这时物上任一点发出的光束经透镜后成为平行光,由平面镜反射后再经透镜会聚于透镜的前焦平面上,得到一个大小与原物相同的倒立实像A′B′。
此时,物屏到透镜之间的距离就等于透
镜的焦距f。
自准法测薄透镜焦距光路图1-2 图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1:白光源S(GY-6A)6:三维调节架(SZ-16)
2:物屏P (SZ-14)7:二维平移底座(SZ-02)
′=190 mm)8:三维平移底座(SZ-01) f:凸透镜3L (4:二维架(SZ-07)或透镜架(SZ-08)9-10:通用
5:平面镜M底座(SZ-04)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实验内容
1、光学系统共轴的调节。
2、利用可逆性原理测薄透镜的焦距,分别记下P和L的位置a、a;则焦距21,?a?af 为:1a20,?b?fb;则焦距为180b,记下P和L的位置b、
3、将透镜转过2112b,,)?(ff,ba?f
4、综合焦距为:2(二)实验步骤
1、光路如图1-3所示,先对光学系统进行共轴调节,实验中,要求平面镜垂直于导轨;
2、移动凸透镜,直至物屏上得到一个与物大小相等,倒立的实像;
3、调M镜,并微动L,使像最清晰且与物等大(充满同一圆面积);
4、分别记下P和L的位置a、a;21
5、将P和L都转1800之后,重复做前4步;
6、记下P和L新的位置b、b;21,,?b?aa?fbf?;
7、计算:1ba122,,)f(f?,ba f?
2
图1-3 实验装置图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1、实验数据记录,也可自拟表格;1-1表
2、按表格中所列各项利用高斯公式计算出透镜的焦距。
求出f及f ̄后计算标准误差写成f=f±△f形式;
3、分析实验结果,讨论误差形成原因。
表1-1 自准法单位:厘米
f=__ ___±__ _cm E=______%
f六、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光学元器件要注意问题。
例如,光学器件的镜面不要用手触及,光学器件易碎,要轻拿轻放,用完后光学器件要规整、整齐,放回原处等。
2、调共轴时,应先用目测粗调,调节速度可更快一点。
3、物面、透镜面、平面镜三个平面相互平行且垂直光轴。
4、注意读数应以器件的中心为标准。
七、思考题
1、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时,实验条件是什么?成像特点是什么?
2、如果物是物体而不是一点,则如何作自准直法测透镜焦距的光路图,如何判断物像重合。
3、透镜转过180°后,所测焦距是否一样,为什么?
、自准法有哪些应用?5.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