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阳和汤

阳和汤


熟地重用,麻黄轻用
阳和汤
随证加减:

兼气虚者,加参芪

阴寒重者,加附子,肉桂改桂枝
重点

1.组成、功用、主治、方解。 2.注意麻黄的配伍。 阴疽之治“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 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 能缺一也,腠理一开,凝结一解,气血乃 行,行则凝结之毒亦随之消矣”(《外科证 治全生集》)。
阳和汤
阳气不足 营血亏虚
寒凝经脉
痰郁血滞
阳和汤主治证病机症候特点分析
特征:肿、痛 (漫肿无边,痠痛无热) 阴 疽
伴见症: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未成脓难消 病势:三难 已成脓难溃
溃后难敛口
阳和汤--治法与方义分析
君 熟地 鹿胶
温阳补血
--筋骨
温散 阳寒 补通 血滞
臣 炮姜

温阳散寒
--肌肉

【方歌】 阳和汤法解寒凝,熟地鹿角炮姜桂, 麻黄白芥草相乘,温阳补血消阴疽。
加减变化 ⑴痹证
去麻黄,加桂枝、防已、全蝎、乌梢蛇
⑵脱疽
加当归、丹参、防已、苍术、玄胡
⑶痛经
去麻黄, 加当归、川芎、香附
阳和汤
病案举例
王洪绪治姚氏女,年二十九,小产月余, 左肩手搭处,先发一毒,周尺有五。半月, 背添一毒,上下长三寸,上阔下尖,皆白陷。 十日后始延治,势甚笃,连服阳和汤三剂, 能起坐,五剂自能便溺,十二剂其续发者全 消,先发之搭手亦消。剩疮顶如棋子大,不 痛而溃,四日收工。后云背上如负一版,转 舒不快,以小金丹十丸,每日三进痊愈。 清·魏之琇《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一臂痈
肉桂 →温通血脉
佐 白芥子 化痰除湿
温--血脉 温 通
--皮里膜外
麻黄
宣通毛窍 开泄腠理
--腠理
使 生甘草 解毒调药
配伍特点
温阳与补血并用 滋而不腻,补而不滞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阴疽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
酸痛无热为辨证要点。
阳和汤
使用注意
用量要点
阳证禁用 阴疽已溃不能用 方中“麻黄未溃可用,已溃之后,断不 可重开腠理”(《马评陶批外科全生集》) 。
阳 和 汤
《外科全生集》
组成与用法
熟地黄一两(30g) 鹿角胶三钱(9g) 肉桂一钱(3g)
麻黄五分(2g) 白芥子二钱(6g) 生甘草一钱(3g)
水煎服。
炮姜炭五分(2g)
功用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阴疽。
贴骨疽、脱疽、寒) 病 因 滞(痰滞、血滞) 虚(阳虚、血虚) 阳寒 虚凝 血痰 弱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