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管理学之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管理学之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组织中业务技术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在市场经济逻辑居统治地位的格局下,一种类型组织中 居主导地位的逻辑是与其组织类型和业务技术有关的制 度和观念因素。资本主义条件下法律制度、财产制度、 金钱逻辑居统治地位。 我国单位组织这方面的情况是: 1. 政治逻辑第一,业务技术居次要地位。通过主次次序, 或者通过业务活动中体现政治精神实现。 2. 改革前中国企业不是企业,是中国式的单位组织。企 业的生产、销售是当作政治任务理解和操作的。 3. 企业中通行的是政治意义、社会效益。科学、理性、 效率、经济成就始终没有成为根本支配力量。 4. 衡量个人的标准和个体的追求沿着政治表现、权力中 心、地位、级别的系列上升。
党组织和赋予单位组织的特点
党组织自成一套独立的组织体系。党员身份、党的纪律、 由支部到各级党委、党内活动等,构成党组织体系的基本 内容。 党组织是各级组织中政治问题的最终决策者。不管形式上 如何表现,政治标准是每一个正式组织的首要价值观。 党组织的管理和控制,主要通过方向、路线指导,人事管 理、宣传教育三大途径实施。方向、路线指导和宣传教育 起作用的领域包括一定时期的政治任务,舆论、宣传,在 各行各业业务活动中贯彻党的中心任务等。人事管理则直 接控制管理人员的培养、选拔、考核、任用,以保证政治 任务得到贯彻执行。 党组织是中国单位组织的核心。
要素二: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组织要求的行 为必须有方向性,否则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行为。 任何正式组织都有共同目标。明文规定的,隐含 着的。 组织的共同目标要得到组织成员的理解、接受。 个人愿意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努力,是因为实现 组织共同目标能够部分实现个人目标,有助于实 现个人追求。组织中的个体有两种身份、两种人 格。 理解组织目标有协作性的理解和主观性的理解。
要素三:信息沟通
正式组织中的信息沟通指所有能够起到传递信息作用 的方式和手段。包括口头的、文字的、上下级之间的 指挥命令汇报请示过程。 信息沟通有一定的限度:
信息沟通要借助于语言媒体,会发生理解上的偏差 上下之间归纳概括和理解阐释过程导致信息失真 沟通过程中有出于个人目的的有意识修饰加工
变化
单位组织一统天下局面被打破,出现民营的、外 资的、中外合资的、准国有的多种企业类型。 外部大环境制约,组织网络体系中无法违拗的运 转逻辑,发展的机会和前景等方面与传统单位组 织没有根本变化。一定范围内组织本身的结构和 逻辑发生了根本变化。 财产权利在一定限度内成为支配性力量。效率、 效用、科学、理性精神起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定范围内职能分化、多元化呈发展趋势。组织 类型的特征相应凸显出来。 个人获得了更大生活空间。增加了选择自由,同 时,生存风险、生存压力也在增大。
第三部分
正式组织与 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及其要素 非正式组织 组织的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 中国管理的组织基础 中国管理的文化背景
一、正式组织及其要素
正式组织的概念 正式组织三要素
正式组织的概念
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 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1. 2.
3.
4.
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辩识性差。 非正式组织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以个人 的心理特征为基础形成的,自发形成的,个人之 间协调程度高。 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 理性侧面。 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 征等因素的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 往是导向因素。
四、 中国管理的组织基础
单位组织特征 党组织和赋予单位组织的特点 组织中业务技术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的状况
单位组织特征
单位组织资源的公有制或国有制。 非独立性。单位是政府确定的大一统组织网络体系中 的一个点。必须接受来自政府的直接支配。 功能多元化。承担着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 的功能,起政府的作用。一旦某社会成员进入单位, 他的权利,地位就有了不同程度的保障。社会成员对 社会资源的占有主要通过单位实现。 单位组织之间有行政式的和系统的差别。单位组织根 据它们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拥有或支配不等的 资源。这种差别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级别。所有制 形式越高,地位越高。行政级别越高,地位越高。二 是拥有的资源和权力的特征。相对稀缺且不可替代的 程度越高,地位越高。
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形成创造条件 正式组织一旦形成,同时为非正式组织创造了 条件。正式组织为人们聚集在一起发生关系创 造了基本条件。共同的场所、活动,一定的组 织层次、结构,为相互接触创造了条件,也提 供了接触和交往的限度。 为非正式组织长期存在和发展创造条件 离开正式组织依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和 交往是一时的,转瞬即逝的。有了正式组织, 接触和交往才具有持续、反复特征,非正式组 织的生长发育才有条件。
协作意愿 2. 共同目标 3. 信息沟通
1.
要素一:协作意愿
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 协作意愿的强度变化范围是无限广大的,从消 极怠工到投入全部身心力量都有可能。个人协 作意愿的强度不是固定的,恒久的量。 对个人而言,协作意愿是个人由于为组织提 供协作而得到的诱因与协作所作牺牲或贡献两 者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同时,也是个人参加不 同组织所得诱因相比较后的净效果。净效果的 大小决定协作意愿的强度。 从组织角度看,协作意愿是组织提供给个人的 诱因和赋予个人的工作之间的对比关系。
正式组织概念的基本点
1、构成正式组织内容的,是人的行为。 2 、个人所提供的行为或力的相互作用,是 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 3 、正式组织是个人行为在空间、时间、社 会结合、质和量各方面都经过有意识的调 整而体系化的系统。 4、正式组织是动态的、发展的。
正式组织三要素
正式组织产生于具有协作意愿,能相 互沟通的个体围绕共同目标努力之时。 三个基本要素:
三、组织的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 面
组织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 组织是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的统一
组织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 不是对现实的描述。 同一组织的两个侧面,互为条件、共存于一个组 织中。 在两者统一意义上,才能理解组织的本质。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一体化程度反映组织实 际状况。
信息沟通的渠道越长,失真的程度越高。 信息沟通在组织中通常借助于一定的结构和框架进行。 组织机构和制度框架是信息沟通的正规渠道和规则。 信息沟通的手段对信息沟通过程有很大制约作用。
二、非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 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五、中国管理的文化背景
大一统观念的影响 道德治国传统的体现 官本位、权力本位传统一脉相承 私人人际关系一定意义上超过职能关系 儒家入世思想和老庄智慧、兵家权谋仍 然有相当大的市场 恪守中庸之道,不崇尚极端化的行为方 式
大一统观念的影响
大而全、小而全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不甘人下
中庸之道的一、二、三流变为畏首
畏尾,举步不前 足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组织是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的统一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两个基本范畴,对认识组织管理 过程,提供了基本工具和方法论。 把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理性化的部分和难以科学化 的、非理性的部分区别开来,为区别把握不同管理问题 提供了手段和方法。正式侧面往往与组织管理过程中技 术性、规律性、必然性、一般性强的部分相联系,非正 式侧面更多地与个性、心理特征、思维方式、风土文化、 价值观念等个人化、个性化的部分相关。 揭示了组织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找到了问题的核 心所在。任何组织,任何类型的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着 正式的管理制度、体系一面,同时也存在非正式的一面。 实际的组织运转过程中,两方面都在起作用,有时非正 式侧面起着比正式侧面更为重要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
人与人之间除了按照正式确定的组织关系交往 外,还会发生发生正式组织关系之外的交往和 接触。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往、相互作 用会给个人的经验、知识、态度、感情等心理 因素以重要影响。人与人之间长期的社会性接 触和影响会形成共同的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 习惯。形成具有一定同质性的心理状态。会给 这些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赋予一定的组 织化、体系化特征。 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 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组织的一体化程度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结合程度,称为组织的一体 化程度。 一体化程度高的场合,非正式组织的心理倾向、作用方向 与正式组织的目标高度一致,个人在行为层次、心理层次、 价值观念方面都与正式组织一致。组织整体目标和个人目 标都能够在较高程度上实现。 一体化程度很低的场合,非正式组织的心理倾向、作用方 向与正式组织的目标相背离,但没有到退出组织协作的程 度。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受到很大限制,个人人格面临严 重背离和分裂,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相互抵消, 组织面临解体危险。
职能、专业分化程度低
道德治国传统的体现
超乎现实的道德理想和人性现实的反差
借助道德管理的两种后果:短暂的理想
狂热和离心离德、漏洞百出、失控 腐败现象 两面性人格 制度化体系与亲情、血缘、义气
官本位、权力本位传统一脉相承
学而优则仕 企业家——官员
各领域有成就者——官与社会地位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 共同的心理基础、习惯、行为方式,为正式 组织正常运转创造条件。 非正式组织赋予组织以活力 正式组织仅仅是一堆干巴巴的职能、制度、 程序和目标,是理性的、机械性的行为系统 促进信息沟通 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维护个人 完整人格